分享

契丹使臣进贡,唐朝宰相笑了,引发了一场战争,创造了一个成语

 思明居士 2018-06-11

文/龙傲

唐开元15年,契丹王李邵固派其大将可突干带着大量贡品来长安。朝堂之上,宰相李元纮看到可突干长相难看,竟然哈哈大笑起来。可突干受到这种羞辱非常生气,带着一腔怒火离开了长安。左丞相张说断言说:“可突干狡诈而凶残,独揽契丹大权很久了,人心都归附于他。奚人和契丹一定会反。”可是唐玄宗不以为然。

契丹使臣进贡,唐朝宰相笑了,引发了一场战争,创造了一个成语

果不其然,可突干回去以后,劝契丹王李邵固反叛,可是李邵固不愿意。于是可突干杀了李邵固,立屈烈为契丹王,率领契丹人胁迫奚人一起反唐,然后归降了突厥。玄宗还是不以为然,只让幽州长史赵含章为幽州节度使,出兵攻打。赵含章打败了可突干。可突干逃到塞北,又收集数万骑兵杀向幽州。

此时镇守幽州的是薛仁贵之子薛楚玉,见敌军来犯,于是派郭英杰、吴克勤领兵退敌,可是队伍里有奚族部众,奚族与契丹本是一支,于是不战而散,唐军大败。幽州告急,唐玄宗命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出兵讨伐契丹。

张守珪是山西人,从小跟着父亲漂泊到边境,成年后参军,一步步从小兵上升到军区司令,是玄宗时代最神秘的将领,不仅战绩漂亮,而且是他提拔了安禄山。张守珪一面整顿人马,一面修固城墙。

可突干看到没有强攻的机会,就派遣使者前来假意投降。张守珪明知使者是来窥探虚实的,便说:“既然派你来和好,我会派人随你到贵处抚慰。”张守珪随后派王悔代表唐朝随契丹使者持节往抚,并嘱咐暗中寻找机会,从内部瓦解敌人。

王悔和可突干的第一次见面,在契丹王牙帐前面的草地上,准备了烤全羊、马奶酒。他们摸不透王悔的身份,按照高级官员的规格,隆重招待了他。在聊天时,王悔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有些契丹高层,对于这次和谈没什么兴趣,对王悔的态度相当傲慢。

契丹使臣进贡,唐朝宰相笑了,引发了一场战争,创造了一个成语

刚巧契丹小卒中,有一个王悔认识的人,他告诉王悔,分掌兵马的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不和。这条情报对于王悔太重要了,在出发前,张守珪就有过指示,契丹投降,他们的功劳不会太大,但是如果能趁机消灭契丹主力,并入大唐版图,将是不世之功。

王悔找机会与李过折联络感情,另一方面却大夸可突干的才能。李过折果然动怒:“可突干发动这场战争,人民惨遭涂炭,何才可取?”王悔乘机进言:“李将军一世英雄。你若能除掉可突干,我在唐王面前保举,至少可拿到王爵。”王悔的话正中李过折的下怀,于是王、李二人拟定了举事计划。夜幕降临时,王悔悄悄离开了契丹部落,连夜骑马回到了前线。

王悔走后的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兵闯入可突干的营寨。当时可突干醉酒熟睡,在不知不党中被李过折砍掉了脑袋。可突干的余部涅礼又杀了李过折,契丹陷入混乱之中。张守珪亲自率兵攻打契丹,大败敌人,活捉涅礼。涅礼表示,以后不会再反叛唐朝了。张守珪放了涅礼回去。直到这一刻,才算是彻底平息,参与事件的人都死了,胜利者只有张守珪。

契丹使臣进贡,唐朝宰相笑了,引发了一场战争,创造了一个成语

张守珪平定契丹,关键在于先挑起敌人的内讧,把“清水”搅混,然后趁乱前去“摸鱼”。“浑水摸鱼”由此而来。

(史书《旧唐书》有记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