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月清明日,踏青正当时

 Star_dawn 2018-06-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惜今思古,怀念先祖,又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过了春分就是清明,燕子双双在枝头,也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江南春景。

四月清明日,踏青正当时

清明踏青

此刻,我们托付清风明月,将无尽的思念寄托明月,思念愈浓,情意绵长,愿一切都安好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因此有了 清明三侯。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四月清明日,踏青正当时

清明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但是十九年后,等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后来为逼出介子推,就放火烧了绵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们可以携三几好友,走入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植树

清明前后,阳气涌动,春雨飞洒,正是植树种草的好时节。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就是前面介子推有关,称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个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四月清明日,踏青正当时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踏青在山水间,扯上长长的线,放着各种样式的风筝在天空中,装扮着整个春天,也预示着美好的生活。

四月,是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写下一季的心情,让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让那轻轻的风声倾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