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的劳动课和班级的菜园子

 古藤长霖 2018-06-12
小时候的劳动课和班级的菜园子

  我读小学时,每学期的课程表是有两节劳动课的。每周一个下午的单元时间,或清理校园环境卫生,或打扫班级教室,擦洗门窗。当年的班委中还有一位劳动委员,专门负责劳动的安排。
  到了三年级,学校分配给每个班级一块菜地,由各个班级根据季节种植蔬菜,劳动课就成“农业实践课”。同学们对班级的“自留地”格外热心,下午放学之后,经常汇集菜园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锄地、拔草、植苗、挑水、浇菜,一片欢乐的劳动景象。
  蔬菜成熟之后,老师组织学生采摘收割,利用星期天挑到镇上的农贸市场售卖,所有收入专人记账管理,作为班级的班费,也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同学,为他们买铅笔、橡皮擦、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因为有劳动所得,我就读的七六届三班,从三年级开始至毕业,班级似乎就没有再收过班费,班级的所有开支,均由菜园子的收入支付。毕业那年,每个同学还分到一袋美味的零食,算是毕业“聚餐”,费用同样也是我们菜园子的收入。
  劳动课给童年带来乐趣,也让我们增长了农业知识,什么时候该种哪种蔬菜,什么时间需要施肥,浇水浇到什么程度,病虫害如何防止,都有老师或农村的同学教给我们。
  我们班级的菜园子,由农村的同学主导,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种的蔬菜主要是卷心菜和花菜,好像还有白萝卜,大约是这几种蔬菜比较能够抗虫害,经济效益也相对好罢。当然,菜园子也种过豆角、丝瓜、西红柿、茄子等,甚至还种过葱蒜。
  种菜是个体力活,而卖菜却是一门技术活。那个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买卖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尽管是自己劳动的成果,但同学们对卖菜这个任务似乎都有些许为难情绪,怕被人看作资本主义的尾巴。老师一般会安排农村的同学和镇上的同学搭配,一起去农贸市场卖菜,当年物价稳定,菜价大约每斤二至三分钱,每次卖菜,班级能收入一元多钱。
  同学们人人对种菜不亦乐乎。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玩具,也没有多少的娱乐或游戏,菜园子就成了我们的游乐场,种菜就是我们的娱乐。这些过去四十多年的往事,如今依然记忆犹新。我对蔬菜种植的一些感性的认识,也是那个时候学来的。
  除了种菜,学校还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等课余活动,学工的项目有补锅、补鞋、修理雨伞及桌椅板凳等。学农方面主要是到附近的农村,帮助生产队捕虫、拔草。我报名参加的是补锅小组,由老师教补锅技术,将锅破漏的地方,用一块铁片做成铆钉形状,按压敲打严实整齐。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拉练”,这是学军活动。拉练的距离五公里左右,学生自己备好午饭、饮用水,班主任带领各个班级沿着规定的线路步行。老师事先会在沿途休息地点埋好纸条,上面写着“特务”的职务、如班长、连长等,还有“炸药”、“手枪”、“联络图”等“敌方装备”。中途休息时间,同学们开始“抓特务"游戏,找到纸条多寡,是拉练的成绩之一,返回校园时学校排名表彰。
  现在的中小学好像都没有劳动课,也没有学工学农学军等课余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唯一的劳动可能就是打扫教室卫生。即使在家里,也少有家长安排孩子做家务,孩子们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五谷不分,成了书本知识的专门接收器,缺少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不在学校,更不在学生,当然也不在学生家长,责任在当下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多,根本没有时间参与课余活动。即使学校也面临着学生升学率的压力,别说现在的学校里不可能有菜地,即使有菜地,也不会让学生种菜,那是要用于绿化美化校园,种草种花种树,绝不会种菜!


                                    【摘自赵小波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