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什么水平

 天地一沙uxnro7 2018-06-12

看红楼梦的人,很少不被书中的诗词吸引。不过红楼梦毕竟是一部小说,小说中的诗和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完全是两码事。因此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单独拿出来谈论其水平是不太合适的。毕竟书中的诗词,得符合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因此一定不能脱离小说的背景。

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述说创作红楼梦的原因,以及本书的主旨。第二类是曹雪芹为金陵十二钗,以及副钗、又副钗所作的判词。第三类是书中人物结诗社时所作的诗词,或是这些人物平常有空所作的诗词。

红楼梦的主旨诗词

这一类诗词,主要集中在小说第一回。本书的第一首诗,是刻在青埂峰下一块大石头上的偈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黄山飞来石,87版红楼梦片头即源于此

此诗其实是作者曹雪芹的自嘲之作。书中说过,这块青埂峰下的大石头,是女娲炼石补天时,抛下的一块。因此石头常常自怨自艾,觉得别的石头运气好,可以去补天,自己运气太背,只能留在个鸟不生蛋的地方,荒废了一生。

机缘巧合之下,石头被僧人带入红尘去走了一遭,于是有了红楼梦一书。只是到红尘去走了一遭,却也是“枉入”了。繁华富贵转眼成空,回首过往尽是嗟叹。

这首诗便是曹雪芹自伤身世,述说红楼梦的写作缘由。

第一回中还有两首诗,一首是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另一首是甄士隐为好了歌做的解注。这两首诗奠定了整部书的悲剧氛围,营造出了人生如梦的悲凉感。这里摘录好了歌如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几首诗开宗明义,在文辞上虽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好在情真意切,而且朗朗上口,放在第一回中,非常合适。

人物判词

这一类诗主要集中在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这些诗词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和结局都做了主要说明,等于作者的官方剧透。这些诗词经常使用拆字法或是谐音来概括小说中主要女性的生平。比如香菱的这首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的名字中有一个“菱”字,而菱角生于水中,荷花也是生于水中,因此第一句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指的是香菱自小被拐卖,嫁给薛蟠作妾后又过的不如意;“自从两地生孤木”是拆字法,此句合成一个“桂”字;和下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自从夏金桂嫁到薛家之后,香菱就更加没有好日子过,最终被虐待而死。

香菱

此诗若论概括香菱生平,当然十分巧妙,但是终究不是上乘诗作。书中其余女孩儿的判词,大抵如是。放在这一回中,浑然天成,单拎出来,就不能称为佳作了。

书中人物作品

这一类诗,得设身处地从每个人物的性格、经历出发,以书中人物的口吻写出,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相当于曹雪芹将自己完全代入书中人物,按照每个人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一首一首模拟出来。

这个工作并不简单。在这一点上,曹雪芹无愧文豪之称。他写的每个人物的诗词,感觉就是他笔下的那个人物写的,而不是他曹雪芹写的。比如咏白海棠那一回中,黛玉、宝钗、湘云三人的诗作风格就完全不同。

宝钗的海棠诗中,有“珍重芳姿昼掩门”,以及“淡极始知花更艳”两句。宝钗年少老成,性格又不很热情,因此“珍重芳姿”、“淡极”等字极其符合宝钗的身份。她的海棠诗基本就是宝钗日常端庄矜持的自画像。录宝钗海棠诗如下: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钗

黛玉为人灵巧,往往别出心裁,故而其海棠诗以风流别致见长。诗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让宝玉称赏不已。录黛玉海棠诗如下: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

至于湘云,心比较大,为人豪爽潇洒,这些在湘云诗中也有体现。故而湘云作海棠诗,一作就是两首,又有“也宜墙角也宜盆”等句。

但是这些书中人物所作诗词,算不上非常好的诗作。红楼梦中这一类诗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刻意堆砌。先看黛玉海棠诗中句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此句化自宋朝诗人卢梅坡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但是“偷”、“借”、“魂”三字十分刻意,远不如原句平实自然。

还有宝玉的诗词,尽是“翠袖”、“金貂”、“红雪”、“紫云”等等字眼,意境既不出众,词句也流俗,每首诗都靠这些辞藻撑起来。就显得轻浮,没有真情实感。

再如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句。湘云被仙鹤所惊,当即吟出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一听便顿足吃惊,湘云的上句是眼前实景,极其难对。思忖半天,黛玉对出“冷月葬花魂”(别本作“冷月葬诗魂”)。这对的就不算好。这句意境过于凄清,倒是小事。但是湘云在联句时确实见到一只仙鹤飞过水塘,才出了上联,浑然天成。黛玉用一个虚拟的意象去对,就显得雕凿了。

湘云

还有黛玉的秋窗风雨夕。这首诗全篇都仿照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是黛玉仿不来那种超逸又深沉的意境,只是一味的悲切。读者读来,未免稍有“矫情”之感。

中国的诗和音乐,最讲究的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用大白话说就是无论欢乐还是悲哀,都不能太过分。黛玉的诗词,就是在悲哀这种情感上往往显得太过分。这种感觉放在小说中还好,单独拿出来,就不算是好诗。

但是红楼梦中人物,都是些至多十五六岁的小男孩小女孩,曹雪芹要做的就是描摹他们的文笔和风格,而曹雪芹也确实做到了。这些小男孩小女孩都没出过家门,经历不多,写起诗来若是不堆砌就怪了。

倘若宝玉写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那多半就令人瞠目结舌;倘若黛玉写出“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那多半更是令人冷汗直下。小说中这些略带矫情,又有些堆砌的诗词,是符合小说中人物的年龄、身份的。

曹雪芹的诗词水平

原著第五十二回中,黛玉教香菱作诗时,曾经说过,词句是末事,最要紧的是立意。这多半也是曹雪芹作诗的态度。

可惜曹雪芹只留下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其余诗作全部散轶,不太好断定曹雪芹的真实诗词水平如何。但是红楼梦中有一首诗和其他诗词风格截然不同,倒是可以窥见曹雪芹本人诗词水平的端倪。

这首诗出自原著第五十二回。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和大家说起自己在外面走动时的见闻,说道有个外国(真真国)的女孩子,会写中国诗词,这首诗就是这个外国女孩所作: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和书中其他人物写的诗词殊不相类,意境更是大异其趣。

宝琴

关山试将其翻译为白话:昨夜还在朱楼里酣梦,今晚却来到这茫茫大海上吟哦。岛上云雾缭绕,连接海面,山中岚气升腾,直通森林。天上明月本无古今之分,人们的感情却有浅有深。汉水之南正值春日,怎能不让我心向往之?

此诗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初唐诗写法,言语平实,意象高远。首联中,“水国”即四面有水的岛国。此联先回忆从前,再说现在,而从前仿佛就像“昨夜”一般,历历在目。只此一句,就有时空转换、梦境现实交错纠缠之感。(这里插一句,有红学家认为,“朱楼梦”指怀念明朝,“水国”指清朝。此诗有反清复明之意,因此红楼梦主旨是反清复明。这一层意思,关山反正是看不出,也不同意。)

颈联当化自孟浩然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广阔,写景全系白描,宛如就在眼前。

颔联由四周之景,写到天上之景。自古写月亮的诗词很多,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亦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些名句,全部都是把月和人联系在一起,以明月寄托人的感情。而这一句却将明月和人分开,明月不会变,只是望月之人心境不同,就感觉到月亮也不同了。月亮无情,却能亘古不变,人虽有情,在这天地间只有短短一瞬间。这一句是有感而发,是对生平的感慨。

尾联“汉南”当是用典。“汉南”指汉水之南。南北朝庾信《枯树赋》有云: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里的汉南代指故乡。此句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远离故乡多年的伤感。但是表达的蕴藉含蓄,不露声色。

曹雪芹像

关山当年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首诗是曹雪芹的心声,只是假托真真国女儿写了出来。这个外国女孩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对其来历、性格有任何描写,在这里却详细描述她写的一首诗,岂不是奇怪?

或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薛宝琴的作品,只是她没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便说是一个外国女孩所作。但是纵观全书,宝琴诗风虽然比较大气,那也只是相对大观园其他姑娘而言,和这首诗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关山斗胆推测,这首诗就是曹雪芹的肺腑之言。他在自己的小说里,找了个地方,用这首五律倾吐了对自己生平的感慨,以及思乡之情。

至于此诗作于何时,我们也不妨猜测一下。曹雪芹本是金陵人氏,家道中落到了北京。但是学者一向有共识,他曾经回到过金陵。诗中提到了大海,可能诗人曾经到海边去过。关山怀疑,曹雪芹在返乡之前,曾经到某处海边游玩。海岛上的景色勾起了曹雪芹对故乡的思念,由是作此诗,也让他决定到故乡去看一看。

这些猜测并无证据,只是关山从诗意中推断。但无论如何,这首诗的词句、意境都颇有高致,是决然无疑的。哪怕从小说中拿出来,单独和清初诗人作品并列,亦不失为佳作。

说起来真是挺遗憾的。曹雪芹自己的诗作只剩两句,红楼梦也只留下半部。若是还能找到,那该有多好。

(完)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有趣,请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多谢支持!

不要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