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小记者

 亦农或唐哲图书 2018-06-12


唐哲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应邀参加慧忠里小学的活动,与全体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分享“阅读与写作”的经验和感悟,并在现场接受了慧忠里小学小记者的采访——

记得一则小故事。有个人很爱他的妻子,妻子每天要花一小时画妆,他就利用在一旁陪伴的这段时间看历史书。三年过去了,这个人竟然成了一位知识渊博的历史学家——不要小看这一小时,积少成多,就可以改变一个人。

我的枕边一年四季总是放着一本书,这一本读完了,再换另一本。从中学时代开始一直到今天,阅读枕边书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希望小学生朋友的枕边也总能放一本书,每天睡觉前花半小时或一小时,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伴着书香入眠。

小时候,我们村很难找到书。那时乡下很穷,父亲在外地上班,周末用《工人日报》包裹着一包白馒头回来。白馒头可以解馋,而那些《工人日报》则成了我最早的课外读物。我一般先读副刊上的小说、散文,再读人物通迅,最后连头版二版的新闻消息也一字不落地读完。因为没有书,我不得不拿这些报纸“充饥”,这种经历使我后来对书格外珍惜。

有一段时间,在北京图书大厦,我常常碰到一位漂亮的小女孩。为什么她总是一个人在这儿看书?是因为爸爸妈妈不给她买书吗?她说:“他们给我买了很多书,可是书买到家里,反倒不想看了。我到图书大厦来,就是为了督促自己多看书,一本书我来三五次就读完了。”

其实,成年人也经常遭遇这种问题,买了好多书,却一本也没认真看过。有一幅漫画,讲一个人挖井,往地下挖了一段,没挖到水。他以为下面没有水,就去别处挖。可是没挖多深,又以为下面没水,再去挖第三口井……依此类推,挖了七八口井,也没见到水的影儿。其实,他挖的第一口井下面就有水,只是他没有坚持挖下去。这跟读书的道理有些相似。同时看几本书的习惯很不好,不能浮光掠影地翻一翻就完事了。每本书都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只有从头到尾坚持读下去,你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脉络和魅力,才会真正从中受益。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寓言故事。寓言有两个特点:一是字数比较少。低年级同学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寓言更适宜他们阅读;二是主人公大多是小动物,这个年龄层的同学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只要看到猴啊兔啊老虎等,立即兴致勃勃,很容易读进去。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可以读一些儿童文学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家比较有社会责任感,写出的作品也大都经过时间的考验,更有阅读价值。当然也包括长篇小说,甚至古典名著。

女儿小学毕业后,我经过再三考虑,推荐给她读原版《三国演义》。我告诉女儿,第一遍读三国,可以囫囵吞枣,只了解大概人物、故事情节,而不必追究字字句句都读得懂。一部三国读完,你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很大提升。既然半文言、半白话的大部头书都吃进肚了,再回头看语文教科书,会觉得轻松、容易许多。

在小学阶段,父母最好能与孩子一起阅读,双方才有共同语言。女儿读《三国演义》,读到刘备,我就给她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读到赵云,我就给她讲赵子龙长板坡单骑救主;读到张飞,我就讲张飞三声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数万大军;读到诸葛亮,我就讲刘备三顾茅庐……女儿听得津津有味儿,读起来就更有兴致。

要读好书,首先得学会做批注。别人的书咱不能随便划,自己的书则可以随便写。遇到好词、好句、好段落,可以在下面做标记。有什么感想,随时可以记在书页空白处。其次,要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书名、作者、故事梗概、感想等内容。一一记下来,才会对一本书的印象更加深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过不断读书,不断写读书笔记,无形中已经解决了“学以致用”的问题。写作没什么秘密,读得多,写得多,熟能生巧,自然作文水平就提高了。

最后,想送给小学生朋友四句话——

第一句:会说话就会写作文。这是女儿刚开始学作文时,我告诉她的第一句话。比如老师让写一篇游记。我带女儿去了北京动物园,回来后先让她口述参观动物园的经历。因为亲身经历,当然有话可说,她兴致勃勃讲起来。我一边听一边帮她纠正问题,比如重复啰嗦、表达不清、地点名称错误等等。她一连讲了三四遍,思路越来越清晰,重点越来越突出。最后我说,把你所说的记下来,就是一篇作文。那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写作文前先口述几遍,表达清晰后再动笔,这对初学作文的同学很有帮助。

第二句:学会发散性思维。对于作文来说,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比如老师布置作文——《记暑假一件有意义的事》。构思时就要尽可能地多联想回忆,在草稿上多列举几件事,用精练的文字概括出来。然后对比挑选出最有意义、最有话可说的一件。经过对丰富的素材的筛选,写出来的内容才有亮点,经得起推敲,才更精彩。

第三句: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二十多年前我开始写小说时,电脑还没普及,用的是笔和纸。草稿写出来后,我要反复修改,一张稿纸被改得像个“大花脸”,然后重抄一边,再修改。如此修改、重抄,修改、再重抄,要经过七八次。从草稿到定稿,一篇1500字的小说,我却要写10000字左右。正是有了这种不怕麻烦、认真修改的功夫,使我的一篇又一篇作品在权威报刊发表、转载,使我后来走上了职业写作之路。

第四句:写好作文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许多成年人,包括工程师、企业家、教授等,他们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可是一旦提笔写文章,则立即偃旗息鼓、文思枯结。即便勉强写出,也枯燥无味,甚至逻辑混乱。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打破头脑中从语言转化到文字的那道关卡。而要打破这道关卡,绝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做得到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做到。小学生从小写作文、记日记,相信只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会突破这道无形的关卡,成为一个擅长写文章的高手。

读书是一生的功课,掌握写作技巧,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很大帮助。祝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拥有积极、健康、快乐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