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练功融入生活

 与人为善abc158 2018-06-14

随着桩功练习的不断深入,训练的内容也逐渐增多。从撑筋拔骨,到桩架的不断调整夯实;从气沉丹田,到唤醒,壮养丹田,直至到通过丹田功的专项训练达到使用丹田的目的;从转尾闾,开后胯,到冲三关,直至释放整根脊柱;静态桩功练习中,从松肩到开胛,由开肘开肋到横膈膜的松开,从敛臀到圆裆,由落胯至腹股沟的放松,直至达到整体的浑圆。再由静态的浑圆到动态的浑圆,在步法的训练中如何保持六面劲不丢·········等等。假如要一次性把所有内容都练一遍,得需要好几个小时。所以,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就显得很有必要。

把局部出现的体感不断深入,然后逐渐扩展的全身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在站桩中,对沉肩找到初步的感觉了,就继续深挖这份感觉,把肩的骨缝进一步松开,这时肩关节周围往往会有酥,麻,热,胀的感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再把这份感觉以意念引导到双胛,待双胛松开了,“肩挂锁骨”锁骨的感觉就比较明显了。同样的,再继续把这份感觉延伸至肘,肋,髋,膝,踝乃至全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酸痛感,这时千万别停止练习,这是长功力过程中很正常的机体反应,也是翻找病灶过程中的一个好好现象。继续遵循规范练下去,在酸痛感逐渐退去的同时,通透和酣畅的愉悦就会随之而来。

在丹田功和大龙功的练习中,这个方法更有效。在丹田的内转练习中,有的人对“摇丹田”更容易找到体感。有的则对“滚丹田”或“转丹田”更先找到体感,这时可以针对先出现体感的练习,进一步强化,然后逐渐辐射至整个丹田的训练。大龙功也如此,在尾闾转动的练习中,往往对尾闾前勾更容易获得体感,只要真切感受到尾闾的确切位置了,接下去的练习方向就显得清晰多了,尾闾的左右摆动和转动,通过振胯的练习把尾闾彻底激活的同时,后胯也会随之打开。后胯是脊柱三个隘口中最难打开的部位,后胯打开了,再练习脊柱的上顶,下坠,以及滚动,最终彻底释放整根脊柱。在发力练习中,由尾闾往前勾住丹田,引爆丹田的惊炸力,由脊柱传导给四肢,从而获得武学所需要的整劲。丹田的唤醒壮养和脊柱的崩弹活力,不仅是技击发力的根本基础,对于养生,更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不间断集中强化练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练习中找到合适自己的节奏,这样的练习就不会显得枯燥。当所学的功法内容达到一定的平衡时,先以一种功法内容最为强化练习的突破口,比如站桩的时间。之前假如是站四十分钟,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要求自己每一次增加五分钟,当能站到一个小时以上了,再要求自己把所有骨缝进一步撑拔开站桩,在此撑拔中慢慢再求松,这种在“紧”中求“松”的练习,方可获得真松。当整体训练水平获得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时,再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历经如此反复,不仅可以获得更有效的练习效果,在不断体悟,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渐渐地会激发出其中的更多乐趣,会发现值得玩味的东西越来越多。

要让练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名师的指引下接受完整系统功法理论熏陶,经历规范科学的练习是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把功法练习的内容融入其中,也是很有趣的一种方法。比如在平时的立或坐的姿态中,提醒自己保持住“虚领顶劲”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使身体更加挺拔,更显精神,也助于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走路或下阶梯的过程中,注意膝盖和脚尖保持同一方向,偶尔试着去提跨前行或下阶梯,可以有效增强松胯的体感;在搬,抬东西的时候,注意圆裆,尽量使用整劲;在不需要说话的时候,养成舌抵上颚的习惯,慢慢养成让口中的津液自动直入睾丸或卵巢·······等等。当这些习惯成自然之后,就能体会出古人所说的;“不练而自练,不养而自养”的真谛。

=====================

作者,鲍雪峰。

致力于完整系统桩功的传承与普及,

以及通过规范合理的练习改善增强人体机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