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文庙的大门旁还挂着“中国科举博物馆”的牌子,将文庙内的超山书院辟为“中国科举展”,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固定性中国科举史展馆。展览分为科举的由来和沿革、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等几大部分,展厅中展出了大量极具文物价值的文献、史料和展品。其中有1300年科举史上仅存的一份状元卷,有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的各种夹带等。此外,科举展还为游客生动再现了当时科考时场景,也就是考生的号房。当时的贡院按照千字文来编排的一排排低矮的号舍考棚。考生就是在这既矮又窄的号舍内点着蜡烛、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作八股文章。从而真实反映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取士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过程,展示了在这一制度下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成进士,乃至有幸摘取鼎甲桂冠的艰辛。
科举展室中的“清代文官系列服饰”,则从独特的角度,依附原汁原味的展品,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伦理道德,让人们在这些百年古装面前对历史产生无尽的遐思。
拍下展览中的一些实物和照片,与大家分享:
平遥文庙的棂星门上还悬挂着“中国科举博物馆”的牌子,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固定性中国科举史展馆。
展馆内景

科举展还为游客生动再现了当时科考时场景,也就是考生的号房。当时的贡院按照千字文来编排的一排排低矮的号舍考棚。考生就是在这既矮又窄的号舍内点着蜡烛、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作八股文章。从而真实反映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取士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过程,展示了在这一制度下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成进士,乃至有幸摘取鼎甲桂冠的艰辛。


孙中山对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评价很高。
古代教育机构的设置介绍

中国科举的发展历史


科举文物

这个博物馆中最值得看的展品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的试卷原件——状元卷。
状元卷的放大临摹件。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即公元1598年,年仅25岁的青州府(今山东青州市)人赵秉忠被万历皇帝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较年轻的状元之一,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饱含他的治国安邦思想的殿试答卷——状元卷。

状元卷的真迹原件。不让拍照,这是用不闪光的方式悄悄拍的。据称,这是中国1300年科举史上仅存的一份状元卷。

状元卷的放大特写。状元卷为册页形式,正文前有赵秉忠的父亲、祖父的简历,卷首有万历皇帝朱笔御批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正文为1厘米见方的小楷书就,文后为九位阅卷官的官职姓名。
皇帝钦定状元的诏书。








也有不少屡试不第的才子深受科举制度之害,但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就是其中的例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