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卦第一 | 乾为天 乾上乾下

 花间一酒壶 2018-06-15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

《文言》,依文以言其理,是孔子解释的。

“元者,善之长也”,“长”,长辈、长兄,“善之长”即无超于此之善,无再高过的“至善”,没比它再善的了。《大学》曰“止于至善”,即止于元,止于一,止于正。必要追根究底,懂得“善之长”,对社会观就马上改变。

来子(来知德,下同)释“元,大也”,和谁比大小?此解徒生迷与惑,副作用起。做事都有正负面,负面即副作用。

孔子在《大易》《春秋》“改一为元”。“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辞上传·第五章》),前面必有个东西,才能继。中国是“性善观”,好好玩味,做人必不伤品败德。学得不精,则不通。将《四书》《五经》串在一起,传下去。在这里搞了五十年,还没搞出名堂,还不回去?屋里有多少黄金,外面就有多少戥子。

一个字,自“灵”产生,从“灵”到“灵位”,此即文化。尽性,将本能一点都不保留地发挥出来。“人为万物之灵”出自何处?《尚书》。

《尚书 ·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但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民之所欲”亦出自《尚书》。

《尚书 ·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尚书·泰誓上》云:“惟人万物之灵。”《大戴礼·曾子天圆》称:“阴之精气曰灵。”精灵,以灵收藏。心灵,懂得用“灵”,可比“精”者进步。

说一人“很精灵”、说“人为万物之灵”,何以不说“人为万物之精”?一个人有成就,死后称“英灵”。“灵”在人的身上,究竟是属于哪一个部位?神之精明者,称“灵”。

试将“灵”的语词写出:灵位、灵不灵、灵验、灵魂。四灵,为麟凤龟龙。了解“灵”之后,人应更有作为。我们常忽略了真的问题。称“辞灵”,何以不说“辞尸”?发引,执绋。

我释“灵”,你们必知怎么去用脑。一东西必要分辨清楚,才能百发百中。一个问题,十人判断即十个样,但只有一个人对。

《大易》与《中庸》、《中庸》与《大学》相为表里。没有“止于至善”,那大家怎么学?“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先进》)孔子强调“正”。《大学》中谈政治,讲“止于至善”,即止于正,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如此讲,马上就能实行,否则讲得天花乱坠,不能实行,就没有智慧。光会批评,自己不能力行,愚人也。别人坏,才显出你不坏。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

孔子“改一为元”,元,含乾元、坤元。《文言》称“元者,善之长也”,“元”是长子、老大。“善”已经不得了,还是“善之长”,即至善。“止于至善”,即止于元。

元的本能是生,元代表一切的生机,也叫“仁”,有桃仁、杏仁等。仁,就是生。中国人“尊生”,乃懂得“卫生”“利生”,爱己而爱人。“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也”。

先有“仁”,后有“元”的观念。因为“仁者爱人”,先有爱。仁者,二人相偶,自“太极生两仪”,即有“爱”的观念。人从哪儿来的?以此推溯至“元”。

何以“仁”是中国的道统?因生出的就两性,懂得爱,故曰“仁者爱人”,配偶。太极,即乾元,寻祖、寻根。道统,人性使然,“率性之谓道”,代代都如此传,谁也不改变。仁的父亲,即元。

对你们的期许无尽,但你们真是“桶饭”的。有脑,何以比不上运动员腿的功夫?不自觉,焉能成事?不脚踏实地用功,能骗谁?“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何以不争气?一个人得好好发愤图强。担心你们不往前奋斗,不担心你们笨。笨,人一己百,人十己千,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由“奉元”至“止于元”,终极目的在“为万世开太平”。学术是一统的,不可以碎尸万段。“夏学”,学术先统一。“奉元”,思想先求统一。有志,在 21世纪将中国文化变成人人所需的。中国的思想领导时代,21世纪才属于中国的。靠物资兴国,即出卖祖宗,因物资有限,文化则可以源源不断,人必得有先见的智慧。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净学“为奴”?帝王时代绝无真讲中国思想。要正视中国思想,大一统、奉元宗。“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要适时。

《易经》是“通天下之志,除天下之患”,此指“用”而言。情,都役于物。类情,使情不可役于物,由“罔”而“直”(《论语·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万人万个心,难在此。情不合,乃情没有类好。两口子犹同床异梦,“类情”谈何容易!

中国帝王制度结束了,思想也应有所转变,要“学校钦定之枉,道正率性之元”。被批评讲错,就看谁接受。要造就的是思想家,不要净做抄书贼。文人想有品,就得要饭。

“元者,善之长也”,马上肯定;想明白了,懂得“至善”。学佛,得止于成佛。讲佛学,未必成佛,也可能绝不成佛。

你们懂得“人”是什么东西?不识人,焉能做人?“食色,性也”,人懂的,动物亦懂。何以说“人为万物之灵”?因懂得伦。人与动物之分,“几希矣”。乱伦事发生,可见“几希”已经不存了。我担心最纯洁的老百姓,遭罪了仍不知为什么。政客的生存之道,如卖瓜的说瓜甜,在自己的立场各说各话,但决定则在良知。有些人已无良知,故无不为矣!

许多事发生了,必有远因、近因。知识分子应沉静、有头脑,是宇宙的良知、明灯。真了解一句话,人生观都改变了!人活着,最大得对人类有贡献,其次则对国家有贡献,最低也不能卖国。你们要好自为之。中国抬头了,此天时也,焉可逆天行事?

亨者,嘉之会也。

“亨”者,通也,通了就无障碍,所以是“嘉之会”。嘉宾、嘉礼(结婚)、嘉偶、嘉品。嘉的礼是什么?引申义太多。

“亨者,嘉之会也”,一个人能活到“嘉之会”,能不通行无阻?凭什么“通”?嘉德之会。品德好,必多处好,得吃多少的苦?喝酒喝到烂醉如泥,人说没有酒品,花钱买“酒品不好”之评。社会之所以有乱象,就因为不自知,自知则少制造笑话。我在屋中教书,心中坦然。证严有太多的嘉德,故能通行无阻。

有人品,用嘉美之事求通。一举一动在公理上站不住,即无品。一尺可以量尽天下事,知其属于哪一类,尺不在乎多大。

读书为了明理,明理首在改变器质,用良知先衡量自己。自己对,做好,即至圣、圣人。看别人,在看对一切的影响、社会的反应。对任何一事,都有其自主性,所以有不同的表态。

嘉品,不过是初步。德,必要有事功,嘉德如证严,挨饿人因她而不挨饿了。

利者,义之和也。

义者,宜也。“义之和”,最宜之和,“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孔子“罕言利”(《论语·子罕》),非不言利,《易》开始即称“利者,义之和也”,“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现皆争利。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尺可以量尽天下事,又何必人云亦云?一般百姓可怜,贡献太多,但是得的太少。同学多半是台湾的穷人,做点买卖乃是“义之和也”。做事业赚钱,绝不如放高利贷快,必要有远见。做事业要有目标,是在“义之和”,而不在赚多少钱。做医药事业,既福国又利民。如完全为政治上之好恶,不过是为民造孽。

贞者,事之干也。

“贞”者,正也,“正大光明”之正。贪,即不贞,所以工程老出毛病。贞节,人人必守。不贞,什么事也干不好。“事之干”,事之主干,干事长。得永远贞,必“贞固”,亦即“固其贞”。有本才能用事,即学以致用,表现出四德之为用。

“贞”,已经成材了。树有树干,栋梁之材必要有好的根。本立,但也必要照顾的人时常修之,年年修。小树必要修,成干可是非一日之工。

人做事如无贞德,永远不会成功。是为自己守贞,而非为人守贞。本正,加上“修”的功夫。修,本来有的东西,再加上功夫。身体、修身都达境界了,则成干才。一个人如无贞德,不必想成事。

“贞”必得守,否则被开玩笑。贞女,没有结婚;贞节,守寡。干,干事。不守贞,谈不到干事。说一人“守贞”,“贞”比“正”高,内含无尽的苦,罗振玉有“贞松堂”。王国维“观堂”,可为天下法,不做贰臣,非反对什么,做贰臣就不对。道教的庙称“观”,即“以道观(guàn)天下”,为天下人做模范。孔子一举一动“观(guàn)天下”,人人都得跟他学。

孔子不厌其详地阐明此四德。德愈纯,“文王之德之纯”。“君子能行此四德者”,必要有修养才能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懂此,就有人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