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端午节不该说“快乐”而应该说“安康”?

 GDLD 2018-06-15


  •      

    在端午节的时候,是有很多人有意避开了“快乐”二字,而是说“端午节安康”。

         

    主张端午节不应该快乐的人,理由大概有二:

    第一,端午节据说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要祭祀、纪念他,怎么可以快乐呢?

    第二,端午节是各种瘟疫、灾害、蛇虫并出的时候,人们要祈求平安、禳解灾异,所以不应该快乐,而应该互祝“安康”。

        

    但是,其实存在着许多错误。

         

    事实上,端午节的起源与任何人的投江都没有关系,端午节是可以庆祝、可以快乐的节日,而真正起源于祭祀的节日同样也可以庆祝快乐。 

    这里我要辟个谣,可能和我们从小所认知的端午节有悖。那就是

          

    要搞清楚端午节跟屈原有没有关系,我们得知道,到底是先有的端午节,还是先有的屈原跳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

    夏历中已经有了对于节气的划分。夏商周时期在临近夏天的时候有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至节”,在此日要进行各种驱虫、洒扫、祛暑等传统的习俗,来迎接夏天的到来。

       

          

    到了西周时期,吴国和越国地区又融入了以“龙”为代表的图腾祭祀活动,龙舟竞渡以及粽子,粽子是我们常叫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 粽籺,是龙舟竞渡的时候投食江里的蛟龙的。

          

         

    到了春秋时期,对于端午节又赋予了多重意义,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夫差将其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此外吴越两地还在这一天纪念为救父而投江的孝女曹娥

    此外,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到了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五月五日这一天倍认为是“恶月恶日”,《吕氏春秋》中就有规定说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所以从先秦以后,五月五日便倍认为是不吉之日,在此日应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大概就是全国卫生日的概念。

         

        

    而“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就是在晋朝,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粽子也是在这时候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的。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也许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伟大诗人屈原也曾吃过粽子,不过那时候还叫做 角黍

        

       

     而且,古代端午节是一个以辟邪为主要内容的节日。

    玉烛宝典》引东汉应邵的《风俗通义》说:“夏至、五月五日,五采辟兵,题‘野鬼游光。俗说五采以厌五兵游光厉鬼,知其名,令人不病疫瘟。”

    又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至于龙舟,中国自古以来也有以船送瘟神的习俗。

    类似的文献和民俗学证据也都很多,比如宋人范致明所撰《岳阳风土记》就记载:“濒江诸庙皆有船,四月中择日下水,击画鼓,集歌以棹之,至端午罢。

    其实竞渡也,而认为禳灾。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

        

    选择端午节进行辟邪,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个不吉利的时间。

    这方面的证据也非常充分。如《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记载孟尝君田文就是生在五月五日的,他刚出生时,他的父亲田婴曾要求田文的母亲不要养活这个孩子,理由是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就是说五月五日生的孩子长到与门楣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克死亲代。

                

    所以,不要纠结是“快乐”还是“安康”,难道重点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