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宣教屡屡失败?请看一下这篇文章

 神采奕奕的松 2018-06-15


2015 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 18 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约每 4 个成年人中有 1 个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49%(约每 2 个老年人中有 1 个高血压患者)。


在高患病率的情况下,据估算,其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低于 40% 和 10%。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存在大量误区且治疗的依从性差。


正面宣传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做好以下 6 点很重要:


让患者正确理解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 ≥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 90 mmHg 考虑为高血压。


即高血压包括三种情况:


1. 收缩压 ≥ 140 mmHg 且舒张压 ≥ 90 mmHg


2. 收缩压 ≥ 140 mmHg 且舒张压< 90 mmHg


3. 收缩压< 140 mmHg 且舒张压 ≥ 90 mmHg


需要注意的是:2017 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的高血压指南重新定义高血压为 ≥ 130/80,但中国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仍未改变,故目前国内仍沿用以往 140/90 的标准。


使患者充分理解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会加重动脉硬化的进展,持续的血压升高会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具有「三高」的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研究表明,70% 的脑卒中和 50% 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而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20%~25%,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 50%,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正确识别高血压的易发人群


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包括:摄盐过多、进食高热量食物而缺乏活动所致的超重/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男性 ≥ 55 岁及更年期后的女性。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每 6 个月测量 1 次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无症状,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是体检或偶尔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故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


所以即使是非属于高血压易患人群范畴的正常血压成人,也建议每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到医疗机构就诊,不管看什么病,均请医生帮测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都过分的依赖药物治疗,而忽略了高血压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生活上的自我管理,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极其重要。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1. 低盐低脂饮食:


(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 6 g,高血压患者不超过 3 g。(具体而言:每人每餐摄入盐不超过 2 g,即一个 2 g 的标准盐勺;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 6 g,即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一平盖)。


(2)每日烹调油用量<25 g(半两,相当于 2.5 汤匙);


(3)主张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用 400 ~ 500 g(8 两~ 1 斤)新鲜蔬菜,1 ~ 2 个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



2. 控制体质量:控制体质量,避免超重/ 肥胖,主要关注 3 方面,即:关注实际体质量和理想体质量的「差异」(BMI =体质量(kg)/身高 2(m2));关注总体脂肪(体脂)量,成年男性体脂不超过体质量的 25% ;女性不超过体质量的 30%;关注脂肪在全身的分布状况(体型),腹部脂肪聚集越多,发生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越高。


3. 运动: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平衡功能等。


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运动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此外,正式运动前后应有 5~10 min 的热身运动及放松运动,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和无过渡地停止。


4. 戒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戒烟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5. 限酒: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降压药的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降压药的疗效也大为改善。


(1)高血压患者最好不饮酒。如饮酒,建议少量,葡萄酒小于 100 ml(相当于 2 两),或啤酒小于 250 ml(半斤),或白酒小于 50 ml(1 两);女性减半,孕妇不饮酒。


6. 心理平衡: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


及时纠正对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目前对高血压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必须澄清这些错误观念,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常见误区如下:


1.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


2. 不愿意过早服药。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是错误的观念,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


3.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但高血压是不能治愈的,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


4.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部分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5. 只服药、不看效果。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


6. 自行购药服用。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7.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4 ~ 12 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


8.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


9. 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高血压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10. 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


高血压宣教需考虑个体差异


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应因人因时而异,针对不同的目


标人群及目标人群所处阶段和知识水平,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行为指导,如下表:



2013 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高血压防控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强调要通过控制高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紧跟政策号召,践行高血压的健康宣教,为高血压防治出一份力。


对于高血压的健康宣教您有什么宝贵经验呢?欢迎提出来讨论,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