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雄聊太极拳71】答弟子问的拳架细节多样化练法

 文苑书店66 2018-06-16


作者:王建业 编著



一、《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动作名称(A版原传练法)》,用于教学生;《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动作名称(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用于授徒弟,是因为教学难度的问题吗?

答:《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动作名称(A版原传练法)》,基本上是当年恩师林墨根传授给我的练法;《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动作名称(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其实不单是内含细节多样化练法,还含有进阶练法,需要相应基本功的支撑。A版原传练法相对与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来说,学练难度确实是低一点,比如承上一式“揽雀尾”的“单鞭掌”、承上一式“倒撵猴”的“斜飞势”、承上一式“扇通臂”的“翻身撇身捶”、承上一式“右玉女穿梭”的“左玉女穿梭”时,虚脚是分两步的中间停留转换才形成定式步型,有人称为“中间歇脚”的练法。在练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时,进阶练法改为松腰胯的大幅度转身上步,这样一气呵成的一步到位,一是对松腰松胯的层次提出较高的要求,二是对腰腿功夫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是当次学拳结束后,就没再能分享面授教学了。弟子则不同,可以多次分享面授教学,不断细纠拳架的姿势动作与练法。所以说,A版原传练法相对好学一点,就教给学生;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相对难学一点,则传授给弟子。

二、同是杨氏太极拳,为什么太极拳名家牛春明、田兆麟、李雅轩、武汇川、董英杰、崔毅士、郑曼青等人行拳走架的姿势动作不尽相同?

答:在杨氏太极拳前辈中,太极拳名家牛春明、田兆麟、李雅轩、武汇川、董英杰、崔毅士、郑曼青等人都有很高的拳艺和精湛的武功。从拳书和视频资料来看,发现他们打拳的姿势动作确实不尽相同,有些拳势,差异较大。比如:在我师爷雅轩公的115式大架中,“海底针”的步型、手法与其他太极拳名家的“海底针”相比较,是差异较大的。再如115式大架中的“左打虎势”,右手是变阴拳沉于裆下;而85式大架的“左打虎势”,右手是变阴拳屈肘横臂置于胸前。我认为,这是各人根据自身条件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各位名家明师的再研再传,自然使拳架有多样化打法,这是必然的历史发展形成的。拳势的中间过渡动作如有不同,练法就会不一样。

三、在杨氏太极拳的81式、83式、85式、103式、115式等拳架中,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应是相同的,练法也应一样吧。

答:拳理拳法应是相同的,没错!但是拳法与练法不是划等于号的。何谓同理不同练法?同理是拳理一致的意思,就是围绕整体和谐、阴阳平衡的原则。一阴一阳为之道,太极拳练的就是在阴阳两个对立中寻求和谐与统一;从阴到阳,从阳到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辩证统一运动。不同练法是相同的拳式动作在运动路线、招式用法、劲路劲力等有所不同。比如说松腰练法,我不认可有些拳师的的“命门后撑腰后突”练法,我认同另有些拳师的“命门后撑填腰直塌,气沉丹田腹松腾然”练法。

四、为何你说是细节多样化练法而不是多样化练法呢?

答:所谓“细节”,是指拳式中拳势过渡动作的外形姿势或内在劲道。何谓拳式?比如“揽雀尾”就是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里面的拳式;何谓拳势?比如“揽雀尾”中的“右掤”、“左掤”、“浅捋”、“深捋”、“平挤”、“正按”、“前弓推”、“后坐推”就是拳势。“多样化练法”是指相同的拳式名称有着不同的打法。我说的“细节多样化练法”,初始姿势和拳式定势都相同,只是拳势的中间过渡动作姿势或内在劲道不一样而已。比如:田兆麟105式拳架和牛春明81式拳架的“白鹤亮翅”,其中含有肘击势和侧身右肩靠势的过渡动作,胡星斋83式拳架的“白鹤亮翅”,其中含有右肩背折靠势的过渡动作。再如:田兆麟105式拳架的“揽雀尾”拳式含右势、左势、掤、捋、挤、按六个拳势,牛春明81式拳架的“揽雀尾”拳式也含掤、捋、挤、按、开、採六个拳势,不过练法有所不同。115式大架和的“海底针” 85式大架的“海底针”,再如115式大架的“弯弓射虎”和85式大架的“弯弓射虎”,其中拳式定势和拳势的过渡动作都不尽相同。上述打法都体现了各人再研再传的细节多样化练法。

五、细节多样化对打拳带来什么好处?

答:在一套传统拳架里面,有着不少重复的拳式,这给吸收其他拳家的较好练法或独特之处的练法带来了空间。我认为,在不影响原有拳架主体结构、主体练法、主体风格和大多数细节不变、全部定势不变的条件之下,在拳势中间过渡动作适当融入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打法是具有好处的。在拳式名称相同之下,一是对技击训练而言,可以拓宽变招渠道,不同的拳势过渡动作就会有不同的身法、步法、手法和劲点、劲法、劲道;多练一种拳势的过渡动作就会得到多一个招式的用法和多一种变劲技法。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学拳从架子练起是手段,获得太极拳的真义才是目的。融入较好的多样化练法有助于练出身上、手上、脚上的拳意来,有利于让拳架成为太极拳功夫的载体。二是对养生健身而言,换练另一种拳势的过渡动作就会得到另一种行拳走架的功效。

19997月,恩师林墨根在我家里就拳架问题给我指明:“打拳时不要纠结架势的高一点低一点、步子的大一点小一点、手伸的长一点短一点、身姿角度的多一点少一点,重要的是拳势中的劲法劲道和精神气势。”

不妨对比一下向前上形成斜势的“搂膝拗步掌”和标板溜直的“搂膝拗步掌”,不少国标竞赛套路练习者是认为标板溜直的“搂膝拗步掌”姿势漂亮好看,然而练出太极拳功夫的爱好者则认为向前上形成斜势的“搂膝拗步掌”拳势对于技击的劲法劲道显得很实用,因为这种练法有利于通过松腰掖胯把拳势所发出向前与向上的两个劲力合二为一,有助于自己一撬二搓的把对方拔根发出。

又如:“揽雀尾”中的“浅捋”和“深捋”、“向前推”与“后坐推”都是体现了南北拳家的多样化练法。“浅捋”是以松腰转胯的边沉边转来带动手上捋劲,身体正多侧少,是用于圈外化发的技法。“深捋”是以松腰扣胯的边沉边转来带动手上捋劲,定势为侧身半马步,是用于圈内化发的技法。“浅捋”和“深捋”的劲道不尽相同,化发效果也不一样。“向前推”与“后坐推”的劲道也是不同的。

再如:在115式大架中,下盘是侧身左弓步的拳式有两个,第一个是“单鞭掌”,第二个是“扇通臂”。可以在“单鞭掌”定势时右腿由虚转实的松腰挺胯带动意想的右手变钩手往右后挂对方左臂、以左掌向其胸膛击去;另在“扇通臂”定势时左腿松腰落胯带动右手上挑纵放对方之手、以左掌向其胸膛击去或腋窝下肋推打。一般的太极拳初学者是不易看出侧身弓步拳势右腿挺胯和左腿落胯带动两手对拉松开击人推人的练法差别所在,打过两种练法就能体验到以松腰挺胯带动两手动作的劲法劲道和以松腰落胯带动两手的劲法劲道是不同的,从中体现了细节多样化练法对打拳的好处。

六、怎样在115式大架操作细节多样化的练法?

答:据我多年的研练拳架实践得知:从“起势”、“单鞭掌”、“白鹤亮翅”、“斜飞势”、“海底针”、“抽身下势”下接“金鸡独立”或“上步七星捶”的初始动作入手就比较好。以下拳式中拳势过渡的姿势动作,细节多样化练法的练习是这样安排的:一是从有规律记住师承练法的角度考虑,所以每逢有重复拳式的第一个拳式,用的是原传师承练法;二是按动作先易后难安排,相对讲究功力难练一点的练法在后面重复的拳式。

七、“白鹤亮翅”拳势中的细节多样化练法是怎样练的?

答:在练115式大架时,我把“起势”不同的练法各练一遍两次。第一个“起势”,我用的是林墨根老师传授的练法,就是承接稳静的站立步“预备势”展开:“1、两臂徐徐向前提起,似有细绳将其拉起,两后胛缓缓打开,两手掌自然伸直,成舒松自然掌型,掌心向下,掌指朝前,两掌之间的距离略宽于肩。随起随吸气,同时两脚脚趾微微抓地,提肛,收腹(两臂提起与吸气、两脚抓地、提肛、收腹为同时动作)。2、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松肩,两臂略向内收,即环状收回,至两指尖的距离与头部同宽(松肩,两肘自然左右稍开,就使两臂环状收回;环状收回的同时,再次两脚脚趾抓地,提肛,收腹)。3、随后,将手肩忘掉,两臂缓缓垂直下落(两掌掌心向下,似降落伞兜风样缓缓下落。)与此同时,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4、当两手落至与腰部同高时(这时意念松至双膝),坠肘,两小臂及前胛自然打开,两掌指尖向前,掌心依然向下。直至两臂垂落至身体两侧,松手腕,指尖朝下,中指自然贴至裤缝。这时感觉两臂犹如钟摆,自然悬垂,手指有麻胀感。在这一过程中,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松至脚底涌泉穴。”第二个“起势”,按“二大爷”老师传授的意思去练习,不同练法的主要是两点:一是以松腰、开胯圆裆、圆膝形成开立步桩,二是以沉肩坠肘带动两手往外分开。其余练法要领与第一个“起势”差别不大,个别动作的内涵意思一样的,但说法表述略有不同,比如林墨根老师的练法表述“2、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松肩,两臂略向内收,即环状收回”,而北京老师对此的练法表述是“2、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以含胸拔背带动两臂环状内收”。

八、“白鹤亮翅”拳势中的细节多样化练法是怎样练的?

答:在115式大架中有九个重复的“单鞭掌”和两个重复的“斜单鞭掌”。“揽雀尾”下接的“单鞭掌”打原传的第一种练法,就是以身手带、按(往横侧的按劲)、挂、钩、定势后腿松腰挺胯的练法。“云手”后“高探马”前的“单鞭掌”也是打原传的第二种练法,按李雅轩太极拳遗著汇编《杨氏太极拳诠真》书中讲解的那样去练习,就是“右手变钩手往右后正西方挂去,钩手下垂,右臂伸直,同时左手随动护于右腋前,身势往下稍沉,遂提左脚往左前正东方一步弓去,同时左掌经胸前,往左正东方以掌心向前伸去,掌指微向上,松肩垂肘。”“云手”后“抽身下势”前的“单鞭掌”按北京老师传授的意思去练习,算是第三种练法,就是“1、左脚移至向左侧横向2030厘米的位置,脚趾、脚掌、脚跟先后贴地,成为小一点的左半马步。2、松腰松右胯往左转,带动右脚内碾大约45°,同时右钩手变掌和左手平肩高的往左带转。3、松腰、稍扣右胯的上身往右转,带动左脚内碾大约45°,同时两手随之变捋。4、接着腰胯稍往左转,带动左脚跟、脚掌提起离地,脚尖点地;同时右勾手向右后正西方挂去,左掌松肩垂肘的护于右腋前。5、松腰塌胯、虚领顶劲的沉到右脚跟,松左胯往左转带动左脚往左前正东方一步脚跟落地。6、松腰塌胯、开胯圆裆的坐下,同时放松左脚裸关节,脚跟、脚掌、脚趾贴地。7、顺着松沉的身势,松腰松胯的一边沉一边往左转成左侧弓步,左掌顺着沉势向左前方松肩垂手的伸出。8、接着松腰的左腿落胯、右腿塌胯,成为两手、两脚对拔松开、中间身体下沉的拳势。”

九、“白鹤亮翅”拳势中的细节多样化练法是怎样练的?

答:在115式大架里面有三个重复的“白鹤亮翅”,可以在第一个“白鹤亮翅”中打原传练法,就是“由右虚步抱球状的右脚往右前方东南方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伸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左手向右前稍伸,肘部微屈,两前臂交叉。”(摘自《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一书)的拳势打法。在第二个“白鹤亮翅”中练习马步肘击势和弓步右肩侧靠势,有肘击势功效不够好而变招右肩侧靠势的拳意。在第三个“白鹤亮翅”中练习弓步肘击势和右肩背折靠势,有“对方从后边推我右背后,我以背折靠击之”(摘自《杨健侯太极拳真传》一书)的拳意。


十、“斜飞势”拳势中的细节多样化练法是怎样练的?

答:在115式大架里面有两个重复的“斜飞势”,可以在第二段第一个“斜飞势”打原传练法,就是“左脚以脚跟为轴辗地,脚尖内扣,身体随向右后转体朝南,右脚接向前正南迈出一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伸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右手随向前上方弧形挥出,手心向上,右臂微屈,高不过眉,左手随后下弧形展开,止于左胯侧,臂勿挺直,肘部有下沉之意,眼神意注右手前方。”(摘自《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一书),其实这是“斜飞势”向右方打去的练法,有“以右手背由左往右上向其右耳根或面部进势挥打之,左手下沉者,以助期势耳。”(摘自《李雅轩遗著汇编—杨氏太极拳诠真》一书)的拳意。在第二个“斜飞势”中练习除了向右方打去之外,还练向左方打去的招术(“招”指招式的外在姿势动作,“术”指内在功夫的劲法劲道),那就是“松开左胯、右胯,身势下沉的由弓步变为马步,松腰的髋骨盆稍往左转,沉转撑起又变成右弓步;右手屈臂往左上方约平胸半挤势半肘势的松出去,掌心向上,同时左手掌心向下的往身后左侧伸去”有右手沉肩坠肘、左手松肩垂手又前后对拔支撑的拳意。

十一、“海底针”拳势中的细节多样化练法是怎样练的?

答:在115式大架里面有两个重复的“海底针”,可以在第一个“海底针”打原传练法,就是“身势下沉的两腿下蹲,上身稍前倾,同时,右手随下蹲之势向前下沉,掌指朝下止于右腿膝下,左手随动,附于右前臂外侧,眼神意注前下方。”(摘自《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一书),有“右手衔其腕部,左手持其肘节之上,顺其来势往下采之”(摘自《李雅轩太极拳遗著汇编—杨氏太极拳诠真》一书)的拳意。在第二个“海底针”中练习右手随下蹲之势向前往下撩插,撩劲在小臂骨,插劲达指尖。

十二、“抽身下势”下接“金鸡独立”或“上步七星捶”之初始动作中的细节多样化练法是怎样练的?

答:在115式大架里面有两个重复的“抽身下势”转换下一个拳式的过渡动作,按动作先易后难安排,这里的难易是对功力而言的,不是外形动作的复杂与简单。可以在第一个“抽身下势”至“右金鸡独立”中练习“重心前移,上身直起,左腿前弓,左臂随向前上挑起,”(摘自《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一书),其实这是左腿弓右腿蹬的“斜上撑起”的练法,一般人都能练到位。在第二个“抽身下势”至“上步七星捶”中练习“为了提高腰腿功夫,进阶改为以开胯圆裆的转换虚实来形成左弓步,就是先以松腰、开胯圆裆、虚领顶劲站起成为仆步,接着以劲走腰、胯、裆、膝来转换两腿脚重心,边沉边转的把右脚由实逐渐变虚、左脚由虚逐渐变实实脚有实的入地生根,谓之“实根”;虚脚有虚的贴地通根,谓之“虚根”,是虚中有实的待命状态。初练不久,胯裆劲力较弱,加上腰、胯、裆、膝、脚的协调不够好,由下势仆步转换弓步是较为吃力的,有一个练功习拳的过程。可以看出,两种练法的主要差别在于虚实转换的技术和功夫。“1、以松腰、开胯圆裆、虚领顶劲站起成为仆步,右腿顺着沉到脚底的反上传劲与地面反座弹力,直上撑起成为仆步再变成低架大步的半马步,右腿仍为实腿,仍为虚腿左腿。2、接着以劲走腰、胯、裆、膝来转换两腿脚重心,边沉边转的把右脚由实逐渐变虚、左脚由虚逐渐变实;实脚有实的入地生根,谓之“实根”;虚脚有虚的贴地通根,谓之“虚根”,是虚中有实的待命状态。3、以腰胯往左转带动右脚内碾大约80°,左脚外碾40°。4、左腿松腰落胯,顺着沉到脚底的反上传劲与地面反座弹力而上身直起”可以看成“直上撑起”的进阶练法,需要功力的支撑。初练不久,胯裆劲力较弱,加上腰、胯、裆、膝、脚的协调不够好,由下势、仆步、半马步转换弓步是较为吃力的,右实腿可能会有点颤抖,有一个换力长劲的正常过程。

十三、在《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动作名称(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看到有些拳式括号里注明是“原传练法”,排在首个重复拳式;有些拳式括号里注明是“另有不同的什么练法”,排在第二、三个重复拳式,为什么是那样注明呢?

    在有些拳式括号里注明是“原传练法”,排在首个重复拳式,一是出于感恩原传练法师父的想法,是对原传练法的尊重,有了新练法不要忘记旧练法。二是让弟子知道原传的拳势是怎么练的。有些拳式括号里注明是“另有不同的什么练法”,排在第二、三个重复拳式,这是让弟子知道那个拳势是后来的细节多样化练法。在《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动作名称(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中具体提示,初学者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原传练法、细节多样化练法各自特点与功效,练拳心中有数。

十四、如果把“转身摆莲脚”的原传练法视为第一阶段的练法,那么就把“转身摆莲脚”的细节多样化练法看成第二阶段的练法,这两个阶段的练法有何不同之处?

    答:两个阶段练法的不同之处是:第一阶段练法在360度大转身时,是用脚掌着地旋转的。第二阶段练法与此不同的是,360度大转身时基本用脚底贴地的内扣、外撇进行往右转动,只是在第4点中“腰胯接着右转带动右脚跟着地往右外旋大约45度”时左脚跟、脚掌才顺着转势抬起离地;相比来说,这种练法对松腰、松胯、松膝、松踝的要求较高。2、第二阶段的练法在往右360度大转身中增加了三个技击用招,分别是转身捋採、撇身挂打、顺势左挒右捋採;相比来说,这种练法一是给腰胯带动四肢动作带来一定难度,二是给一气呵成、连绵不断的完成转身摆莲脚中的几个拳势动作带来难上加难。倘若进阶练法不增加相应的练拳难度,怎么能提高转身摆莲脚的功夫层次呢?

十五、“揽雀尾”、“搂膝拗步掌”、“十字手”、“云手”、“倒撵猴”、“提手上势”、“玉女穿梭”等拳式在架子中也有重复,为什么没有细节多样化的练法?

答、因为以上拳式内含的拳势练法已比较成熟了,眼下还找不到比现在所练更好的练法和与现在所练一样好又有独到之处的练法,有待于日后的不断锤炼和不断丰富吧!

十六、听一个拳龄二十几年的师姐说,真难跟上师父学拳,几年几年又把拳(指拳架的姿势动作与练法)改了一点。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是改拳的结果,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从拳谚“一层功夫一层理”得知:练功习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学练,才能把太极拳的真义放在身上。分阶段的不断改拳是练好太极拳的正常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所以说,太极拳爱好者得学会适应分阶段的不断改拳。在B版细节多样化练法中,规范了以下的进阶练法:

1、以松腰开胯圆裆形成开立步、马步、半马步、弓步。

2、以松腰沉提功推动两腿转换虚实。

3、下沉中带有腰胯转动的边沉边转。

4、以虚领顶劲、身后松腰塌胯、身前开胯圆裆的半马步坐下之势。

5、以松沉(前腿松腰落胯、后腿松腰塌胯、气沉丹田)的垂直劲为主、以通脚地之根的斜撑力为辅的弓步。

6、以松腰扣胯带动身后或身侧虚腿脚跟、脚掌抬起离地,松肩垂臀带动身后或身侧虚腿脚趾提起离地。

7、半马步、弓步的实腿脚有实态之根,意气入地较深;虚腿脚有虚态之根,脚贴地处于虚中有实的待命态势。

8、以松肩、松腰、松胯、圆裆、挺膝、松踝把劲合住。还有其他的进阶练法,就不一一细数了。以上那些所谓的进阶练法还要“更上一层楼”的,希望弟子们以心理上的准备去迎接新的进阶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