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之前有朋友问螺丝钉,我们投资资产的时候,通常都是在它们低估的时候投资。 那我们买入了低估资产,如果它的估值没有回归,也就是没有出现「均值回归」的情况,而是屡创新低,那我们岂不是赚不到钱呢? 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 什么是均值回归?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均值回归? 举个例子,我们扔骰子。 骰子一共有六面,123456六个数字。 那如果这个骰子没有被动手脚,理论上,每一面数字被扔出来的概率是六分之一。 但是我们扔6次骰子,并不会正好把6个数字都扔出来。 有可能连续三次都是扔出1点。 假如扔了6次,其中3次是1点,那么,这6次里面,「1点」出现的频率是二分之一。 远远超过了六分之一。 但是如果继续扔骰子,我们扔1万次,再来统计一下各个点数出现的频率。 就会发现,不同点数的频率彼此接近,每个点数出现频率都是六分之一。
从二分之一回归到理论上的六分之一,这就是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就是说短期里可能某些数据大幅低于或者大幅高于理论上应该有的数值; 但是时间拉长了,这些数据就会逐渐回归到理论数值的。 估值的均值回归效应 我们投资指数基金的时候,估值是有均值回归效应的。 我们看一下美股历史上的市盈率走势,会发现,标普500的历史市盈率,大多数时间里在10-30倍之间来回波动,均值在15倍左右。 80年代是美股的大熊市,当时标普500市盈率只有8倍左右。 到了现在,是美股大牛市的后期,标普500市盈率约25倍左右。 但是总体上,市盈率的波动,并没有向着一个方向始终前进。 它总是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 始终围绕着均值15倍来回波动。 只不过,这个「来回波动」,短的时候可能几年,长的时候可能一个来回就长达20年。 这就是估值的均值回归。 我们投资低估指数基金,其实也是为了低估买入,未来估值均值回归上涨,可以赚到一些估值上的收益。 估值不回归怎么办? 但是如果估值不回归,我们是不是就无利可图了呢? 其实也不是。 我们之前说过,指数基金净值=市盈率*盈利+分红。 市盈率会在一个范围内来回波动。 但是,盈利是可以长期上涨的。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效率、再投入资金人力的方式赚到越来越多的盈利。 所以长期看,市盈率在一个范围内波动,盈利长期上涨,两者相乘,也是长期上涨的。 我们来看一下香港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从1964年100点开始起步,到今天上涨到3万多点。上涨了300倍。 这个300倍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带来的。 在这50多年的时间里,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在10-30倍之间来回波动,均值也是在15倍左右。 低的时候只有几倍市盈率,高的时候三四十倍的市盈率。 目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是12倍左右,低于历史均值(不过还没到低估)。 市盈率给长期收益的贡献不大,即使是8倍市盈率买入,32倍市盈率卖出,也就是4倍的收益。 远远达不到300倍这个程度。 那剩下的收益从哪里来的呢? 是因为恒生指数背后公司的盈利,每年上涨12-14%,推动着指数长期上涨。 换句话说,
估值回归什么时候体现,这个无法预测,只能耐心等待。 不过对于盈利的上涨,只要经济没有明显问题,指数背后公司的盈利都是长期上涨的。 例如2017年,我们投资的很多低估指数基金,背后公司的盈利都上涨了10-20%不等。 我们投资的品种,如果盈利增长速度不错,就不怕不涨。 怕的是,你没有耐心等待。 耐心是投资者最好的美德。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