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与《道德经》讲万物生成为什么不同?

 zhudianqing 2018-06-17

首先:“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段话是《系辞》中的,严格来讲属于《易传》而非《易经》。经、传之分别,敬请参见我在悟空的其他回答。

这句话的理解,其实有关多种观点。

一般认为,两仪是指阴阳。两仪是太极所变化而来的。然而,说到太极,其实并不是这种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高悬在韩国国旗上的圆形图案!不是。真的不是!!

你想啊:太极是派生万事万物的本源,连阴阳都是太极变出来的,可谓至大至极。既然如此,无论我们使用任何具体的符号和图案,都是不能将其完全表达出来的!不是吗?就好像我们不能用地球上的材料再造一个地球出来。

实际上,太极图也有一个产生和演化的过程,而且版本多多。最早试图用图象来描述太极的,应该是北宋初年的一位道士陈抟(音团)。

陈抟用一片空白来表示至大至极的混沌状态,在空白上再画个圈,表示宇宙的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所以陈抟版的太极图就是一个空心圆环。

后来也有人认为,这个版本应该称为《无极图》。因为无极才是“无”,太极便是“有”了,按照《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因而是无极生太极,无极才是世界的本源。因此,后世周敦颐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

周敦颐也是宋朝人,他撰写了著名的《太极图说》,还配合着也绘制了一个太极图,这个太极图的复杂程度有点超乎想象,大约是想通过一整套表述,来描述太极生化的整个动态过程,不过从局部来看,它已经有点阴阳鱼盘旋交错的味道了。

至于我们最熟悉的阴阳鱼太极图,目前所知最早的记载,也要在明朝初年的文献上了。也就是说,同样的道袍,这样子的图案,在张三丰身上,也许可以有,而在诸葛亮身上,那就是穿越了。

阴阳鱼图的本名叫“天地自然之图”(或者叫“天地自然河图”),其实按照易理来论,应当叫太极阴阳图,属于是太极生两仪之后的状态图象了。

阴阳两两相叠,共有四种组合,是为四象,分别称为太阳(也称老阳)、少阴、少阳、太阴(也称老阴)。

初中代数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y两个坐标轴将平面平均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象限”,这便来源于周易中世界可以划分为四象的道理。同理,高中开始学立体几何,三维直角坐标系将空间分成八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卦限”,这也是因为在周易中,世界可以划分为八卦。

在爻卦符号系统中,四象的定位比较模糊,不如八卦那么应用广泛、耳熟能详。不过,这套理论被中医所引用,发扬光大而成为了另外一套博大精深的系统。

中医在太阳、少阳之外,增加了“阳明”,并列为三阳;在太阴、少阴之外,增加了“厥阴”,并列为三阴。

《黄帝内经》里面解释说,三阳构成了阳气升降出入的门户,太阳是开门、阳明是关门、少阳是开关枢纽

三阴构成了阴气升降出入的门户,太阴是开门、厥阴是关门、少阴是开关枢纽

这就是六经。六经的性质分别是:太阳寒水、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六经落到人体,我们全身经络中的十二正经便因此得名,是为: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敲黑板,注意了!其实还是六经,只不过在“手”上有一套,“足”上又有一套,一共是十二正经了。

根此,东汉张仲景构建了一套六经辩证体系,将人体外感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大类,例如,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三阴病统属里,三阳病多热、三阴病多寒,三阳病多实、三阴病多虚等。我们平常冻感冒了,最大可能,就是得了太阳病,糖尿病则往往属于厥阴病。

这里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要数金庸先生,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六脉神剑”,简直是妙笔生花、假借六经之理发挥到了极致。

“六脉神剑,并非真剑,乃是以一阳指的指力化作剑气,有质无形,可称无形气剑。所谓六脉,即手之六脉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阳明胃经、少阳三焦经。……这六脉之中,你便专攻‘手少阳三焦经脉’,真气自丹田而至肩臂诸穴,同清冷渊而到肘弯中的天井,更下而至四渎、三阳络、会宗、外关、阳池、中渚、注液门,凝聚真气,自无名指的‘关冲’穴中射出……”

四象之上再加一爻,大名鼎鼎的八卦就出来了。

太阳之上再加一爻,加阳爻就生成乾卦☰,加阴爻就生成兑卦☱,

故而乾兑同源,排序乾一兑二。

少阴之上再加一爻,加阳爻就生成离卦☲,加阴爻就生成震卦☳,故而离震同源,

排序离三震四。

少阳之上再加一爻,加阳爻就生成巽卦☴,加阴爻就生成坎卦☵,故而巽坎同源,

排序巽五坎六。

太阴之上再加一爻,加阳爻就生成艮卦☶,加阴爻就生成坤卦☷,故而艮坤同源,

排序艮七坤八。

朱熹老先生给编了一个口诀,如下:

伏羲创卦,本义是指代万物,将世界一分为八,划分出八种基本事物并引申出八种根本属性,据此,万事万物就都可以对号入座。即使事物不断发展“变易”,八卦却固定“不易”,可以说是万物类象,尽在其中。

这部分的易理阐述,集中记载在《易传》的《说卦》里。

《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概是因为,三画即成为一卦了,只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将八卦作为八个源点,以此出发,进行发散思维,就不难把所见所闻的事物都捕捉进来,归类进去。

更何况,八卦两两相叠,又可以成六十四卦,一卦六画。从根本上来说,六十四卦可以更加细化的指代万事万物,描绘这个缤纷的世界了。

故而,从根本上来说,“三生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