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一些观点与赵林教授商榷

 昵称11410324 2018-06-17

就一些观点与赵林教授商榷

一、“心和物”并非是哲学概念”,而是“物理”概念

现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博士。国家教学名师的赵林,在《西方文化系列讲座之科学、宗教和哲学的关系》一文中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一种哲学思考,而不是出于科学思考。” 并就此认为:他就是基于对“以态风”的怀疑,“以态风”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假设。

笔者就此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不是哲学而是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哲学而是科学。科学结论都是相对的,只有哲学结论才是绝对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终极目标,即“终极因果”。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诞生起,就开始寻找构成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经历两千多年的一切西方哲学家,至今都未寻找到而不知我们这个世界由谁主宰,所以西方哲学严格说来,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成了一个无用的东西,赵教授才说哲学既受到科学又受到神学的双面攻击

北大哲学界的泰斗张士英先生,晚年他在《说不可说》中,“从古希腊到今天,哲学研究的仍然是“心”和“物”的问题,三千多年都没有改变,这正说明了哲学的问题没有终极性答案。” 于是教授说:“世界是分为“心”和“物” 的吗?如果是,那心是什么?物又是什么?这里所说的“心”和“物”都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我们搞哲学的人觉得物质和精神在哲学上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也许你在来听我的课之前,都非常清楚,什么都懂,一学期听完以后,你就糊涂了,那就对了。”

笔者就此认为:“心”和“物”并非“都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 ,而是“物理”概念,它犹如一台电脑一样,而是物之一体两面。电脑之硬件是“实在”之物,而电脑之软件中蓄陈的信息,则是“虚无”之物,也是其真实存在的。“实在”之物的硬件,是物之可见一面,“虚无”之物的信息,则是物之不可见一面,一台有用的电脑,对此一面都不可少。如果这些“学生”知此,就不会“糊涂了”。师者,“传道解惑”,不能“传道解惑”,就不能为人师。

教授说什么“哲学就是要把你搞糊涂”,这样的“哲学”就不仅是“无用”,而是“有害”。还说什么“糊涂以后你就有批判精神了” ,这样之批判就是胡乱之批判。所谓“批判”必须是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而绝不是瞎胡闹。笔者也在本文中对西方哲学进行批判,其批判结果能使人明白什么是哲学,明白东西方哲学其本质上之差异。所以哲学的活的灵魂,并非 “是永远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自由精神” ,这种“永远自我否定”绝不是真正的哲学,而是科学。科学发展史中不断修证以前的观点,这种科学进步就是其“永远自我否定”。能正确解读过去的历史,也能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还能预示人类之未来之“学”,才是真正的哲学。陈修斋教授其《哲学无定论》,说的二不象之西方哲学。所以当今中国哲学界才总结出“有结论的是科学,只有争论而无结论才是哲学” 。可当今中国哲学界则不知,“没有争论而只有结论” 的中国古代哲学“没有争论而只有结论” ,中国古代哲学之核心,道体决定道用,既终因决定终果,这一结论,谁能对其予以否定?

二、宇宙只有统一性,却没有目的性

赵林教授说:“宇宙有没有任何统一性或目的性?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我们唯物主义者认为,宇宙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规律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如果有某种统一性,那么问题就来了:宇宙中的规律是怎么来的?面对这个问题就有两种回答,一种回答叫创造论,一种叫进化论。创造论认为:宇宙为什么那么和谐啊,为什么那么有规律啊,为什么那么地充满目的性?这个目的性就是一个哲学概念了,和谐就暗示着一种目的性。”“世界原本无序的,是没有什么规律性、目的性和统一性的,随着世界逐渐的发展,它慢慢地有了统一性和方向性,所以这个世界就从一个无序的世界变成一个有序的世界,进而变成一个和谐的世界。这就是世界的发展,这就是世界的进化论,这就是我们今天相信的科学。所以目的论和进化论就成为相互对立的观点。”“到底有没有自然律,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热爱秩序的天性?这个问题更加具有颠覆性,这个问题使得我们研究自然科学的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自然规律是不是客观存在?还是由于我们热爱秩序的天性使得我们把规律赋予自然事物?这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是我们人给自然界立法,是我们把规律赋予给客观事物,然后再反过来把它作为对象来加以研究。康德对哲学界的影响,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而且他对科学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做结论,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结论。”

于是“宇宙有没有任何统一性或目的性” ,赵林教授“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做结论,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结论。” 这是为什么?

笔者就此认为:这是因为西方哲学基本之学理,不是自然哲理而是人为之哲理。人为之哲理,其所依赖的依据不同,没有一个统一之标准,因而公理婆理之争,其结果“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结论”。这就是西方哲学因其“不断地自我否定” ,导致争论而无结论的下场。可以这样说,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其“不断地自我否定”的争论史,其争论从西方古希腊哲学萌芽起,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之终结” 止,其先哲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其争论中“不断地自我否定”。“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后,西方哲学被五马分尸形成诸多流派,最后寿终正寝。

而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之学理,不是人为之哲理,而是其自然哲理,与天地共存。它从女娲伏羲时起,以“神道设教”方式一脉传承,到春秋战国时的老庄为止,并延续到清未西方文化进来后而结束。自然哲理其所依赖的依据是唯一的,只有结论而没有争论。自然哲理的唯一依据是,那就是环宇中这个大自然的法则、规律,故《老子》才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个“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体现在中国古代哲学基本原理--道之体用关系中,“终因”决定“终果”的道“体”决定道“用”,这一唯一的依据,只有“结论”而无“争论”,谁能与之争?

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争的不是哲学基本原理的依据是什么?而是在如何运用这一哲学基本原理中,争的是重道“体”还是重道“用”的问题,其共同点都是“道”,其不同点都是“体”与“用”而已,正是这一原因,华夏传统文化该心才是“道”。老庄所论之道重道“体”,诸子百家所论之道重道“用”。将是重道“体”,还是重道“用”,作为划分“内”道与“外”道的标准,重道“体”者为“内”道,重道“用”者“外”外道。“内”道就是,“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的“内圣外王” 之王道,而“外”道则是,“文以贯道,文以载道” 的“刑主德辅” 之霸道。中国从秦大一统两千多年来,是对“内圣外王” 之王道,与“刑主德辅” 之霸道兼而用之。秦王朝只用“刑主德辅” 之霸道,仅统治15年而短命,汉王朝“二者”兼而用之,长达400年,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 ,这些太平盛世,都归结为以“内圣外王” 之王道为主,以“刑主德辅” 之霸道为辅之结果。历史上所有王朝之结束,都是其“刑主德辅” 之霸道所至。清未这种“刑主德辅” 之霸道,与以前“内圣外王” 之王道,一并被入的西方文化所逐渐取代。“内圣外王” 之王道,只保存下来的文物及政治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中,改革开放后,又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中逐渐淡出。

笔者就此还认为:“内圣外王” 之王道,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中逐渐淡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共产党,才毅然决定发扬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体系。遗憾的是,什么是优良的传统文化体系?学术界感觉到茫然而不能从理论予以阐释。“内圣外王” 之王道,其“内”道哲理所形成的一切传统文化体系,就是优良的传统文化体系。而以“刑主德辅” 之霸道,其“外”道哲理所形成的一切传统所形成文化体系,绝不是优良的传统文化体系,例如被“五四运动”打倒的“腐儒”。受西方文化洗脑后的一些学者,因其不知什么是“内”道哲理?而不知什么是优良的传统文化体系,反而把体现“内圣外王” 之“神道设教”,说成是儒家“腐朽”之物。这说明其不但对“神道设教”张冠李戴,还将先秦之儒家,与被董仲书改造后之儒家混为一谈,“腐儒”就是被董仲书改造后逐渐退变之儒,它把孔子的社会大同思想之精髓抽去,为私天下服务,不走孔孟之“道”而用孔孟之“术”,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就是依据。

三、“道法自然”

笔者就此还认为:哲学家康德所说:是我们人给自然界立法,是我们把规律赋予给客观事物,然后再反过来把它作为对象来加以研究。康德对西方哲学之本质,真是一语中的。所以西方哲学之哲理,是人为伪之哲理,康德在此所说的我是其依据。可起源于七千年前的中国上古时期的古典哲学,则相反,不是“人给自然界立法” ,而是“自然界给人立法” ,“道法自然”就是其依据。所以中国古代哲学之哲理,是源于大自然法则、规律之自然哲理,主要体现在象征“道、法、术、器” 的太极八卦图中。

太极八卦图是宇宙之横型,太极是一个宇宙之整体,太极图圆圈外之“无极”,就是《老子》所说“独立而不改” 之“常道”,而太极则是“流动不居”之“非常道”。太极图中象征“阴阳”之黑白鱼,就是世界万物“一体两面”之象征;其“阴”象征无形之道“体”,其“阳”象征有形之道“用”。象征“阴阳”之黑白鱼中,黑鱼之白眼点,象征其“阳”在“阴”中运行,为“阴”中“阳”;白鱼之黑眼点,象征其“阴”在“阳”中运行,为“阳”中之“阴”;从而体现万事万物,“阴阳”互根而不可分,互为因果关系,体现万事万物,“有无相生”互根、互为因果关系,“有生于无而归于无” ,佛教就此说“色即空,空即色”。太极图圆圈中连接黑白鱼之S线,即是其“阴阳”之分界线而黑白分明,它象万事万物“有无”清楚;但它又是其“阴阳”之连接线,“阴阳”不可分,它象万事万物“有无”之不定。太极图中象征之“阴阳”为“道”,故《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图中连接“阴阳”之S线为“法”。象征“阴中之阳” 和“阳中之阴” ,这一太极图中黑白鱼之白黑眼点为“术”,象征“阴阳”之运行、“有无”之变化的,白黑眼点之移动其结果为“器”。太极图是一个不可分割之整体,所以“道、法、术、器” ,也是是一个不可分割之整体,故《老子》才说“大制不割”。环宇万事万物,其时刻不停地,永无穷尽的千变万化,均遵循这一自然法及规律,这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之本意。现在之高能物理学的一些诸多理论,雄辩的证明了这一“大制不割” 之哲理,所以太极八卦图是宇宙之横型。

四、八卦图是对太极图之演绎

笔者就此还认为:八卦图是对太极图之演绎,象征宇宙之演化。八卦中纯阴纯阳之阴阳卦,就是太极整体完整之象征。纯阴之阴卦,象征太极圆圈之外的“无极”之静态,纯阳之阳卦,象征太极圆圈之外的“无极”之动态。“静极生动”即“阴极生阳”,“动静相交”,为“无名,天地之始” ,就就出现黑白阴阳鱼,这就是“无极”生“太极”,即“常道”生出一个“非常道”。纯阴纯阳之阴阳卦“动静相交”之结果,就出现象征太极之黑白阴阳鱼之,白黑眼点--纯阴之阴卦中含阳之白眼点,纯阳之阳卦中含阳之黑眼点,太极成形。纯阴之阴卦中含阳之白眼点,其卦象就叫震卦001,纯阳之阳卦中含阳之黑眼点,其卦象就叫巽卦011。在其太极中阴阳之运行过程,象征阴卦之震卦001,其阳() 之运行至中点时,象征阴卦之震卦100,就成为象征阴卦之坎卦010,其阳() 之运行至终点时,象征阴卦之坎卦010,就成为象征阴卦之艮卦001,纯阳之阳卦中含阳之黑眼点,其卦象就叫巽卦011也一样,由巽卦011变成离卦101,再变成兑卦110。所以,八卦图是对太极图之演绎,而六十四卦又是对八卦之演绎,“文王拘而演周易” ,就是姬昌对八卦之演绎。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哲学,始于伏羲时代之前的太极图,伏羲通过对太极图之演绎而“创八卦”,用八卦图取代太极图,所以在先秦时期,只有老庄经典中才只有“太极”,而无太极图记载史料,后世依据八卦图才复原出太极图。文姬昌对八卦之演绎,而出现六十四卦“周易”载之,“易传”予以注释之得以流传至今。春秋时的老子五千言,不以“易学形式”而以“道学形式”,在其首章中直接对太极图予以阐释,在其四十二章予以解读。庄子十万言,在对老子五千言,予以解读时,对太极图原理予以了很好的运用与发挥。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哲学源于华夏盘古时期之太极图,而其哲学原理成熟于华夏上古时期伏羲之八卦,其哲学系统理论完成于老庄,其道“体”决定道“用”,之哲学原理之核心终于老庄,则未予以传承下来,被埋藏了两千多年。现需要构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基本原理是不行的,对被埋藏了两千多年的道“体”决定道“用”,之老庄哲学原理其发掘就非常之必要。

五、“宇宙有没目的性,却有统一性”

赵林教授说:“宇宙有没有任何统一性或目的性?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我们唯物主义者认为,宇宙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规律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如果有某种统一性,那么问题就来了:宇宙中的规律是怎么来的?面对这个问题就有两种回答,一种回答叫创造论,一种叫进化论。创造论认为:宇宙为什么那么和谐啊,为什么那么有规律啊,为什么那么地充满目的性?这个目的性就是一个哲学概念了,和谐就暗示着一种目的性。”“世界原本无序的,是没有什么规律性、目的性和统一性的,随着世界逐渐的发展,它慢慢地有了统一性和方向性,所以这个世界就从一个无序的世界变成一个有序的世界,进而变成一个和谐的世界。这就是世界的发展,这就是世界的进化论,这就是我们今天相信的科学。所以目的论和进化论就成为相互对立的观点。”“到底有没有自然律,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热爱秩序的天性?这个问题更加具有颠覆性,这个问题使得我们研究自然科学的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自然规律是不是客观存在?还是由于我们热爱秩序的天性使得我们把规律赋予自然事物?这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是我们人给自然界立法,是我们把规律赋予给客观事物,然后再反过来把它作为对象来加以研究。康德对哲学界的影响,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而且他对科学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做结论,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结论。”

笔者就此认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万物一体”,所以说“世界是统一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统一的世界,其运行是遵循其自然法则及规律的,所以说“世界也是和谐的” 。主宰支配世界,其运行的法则及规律,是源于世界万事万物其运行有先生后死之序,所以说“世界万事万物其运行是有序的”。“先生后死之序” 又决定万事万物从“有序”走向“无序”,“有序”走向“生存”,而“无序”走向“死亡”。“有序”有生,“无序”无生,“有序”有“常”,“无序”无“常”, “无常叫你三更到,岂能容人到五更” 。生命:口令之“命”是节奏,节奏有序则生,无序则死。“有序”是指节奏有序,节奏有序就和谐,“无序”就紊乱。宇宙之运行是“随机性”,绝无“目的性”。“上善若水” 就是说的这个“随机性”,水往低处流,畅行则流,受阻则止。冲墙决壁势不可挡之洪水例外。“天道无亲”说明其无“目的性”。正因为无“目的性”,才叫“自然无为”, “无为”就是无“目的性”,人之“有为”才有“目的性”。

宇宙中的规律是怎么来的?这种规律不是外来的,而是其“自身属性”。创造论认为:宇宙和谐而有规律,是有目的性的,和谐就暗示着一种目的性。“世界原本无序的,是没有规律性、目的性和统一性的,随着世界逐渐的发展,有了统一性和方向性,所从一个无序变成一个有序而和谐,这就是世界的进化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