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河蟹池塘套养鳜鱼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

 seeds个人图书 2018-06-18

在河蟹池塘套养当年繁殖的小鳜鱼,既可减少野杂鱼对主养河蟹争食争氧的危害,实现低质鱼的转化,又可不影响河蟹的生长,提高养殖效果,达到水中资源的良性循环。在不增加其它投入和管理的前提下,回捕率可达90%左右,上市率达75%,每亩池塘可另增加收入300元以上。而此项成本,仅有鳜鱼种一项,每亩不超过20元,投入产出比在1:15以上,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技术

然而到今天有些养殖户还反映其所套放的鳜鱼成活率比较低。根据对多个养殖户的具体情况调查,现将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总结如下。

套放的鳜鱼规格太小:

有些河蟹养殖户购买的鳜鱼夏花规格偏小,体长3~5厘米,这样的鳜鱼小苗适应性和摄食力都很弱,成活率也比较低。建议套养的鳜鱼苗种体长应在5厘米以上,体长10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成活率更高,另外根据池塘中野杂鱼、虾的数量合理确定鳜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0~15尾/亩。

2月份放养幼蟹,放养规格160—240只,公斤,放养密度在500—600只左右,同时每亩放养鲢鱼种90尾/亩(规格50g/尾)以调节水质,另外每亩放养性腺发育良好、无病无伤的二冬龄鲫鱼2-3公斤,这些银鲫在4月气温回升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饵料,同时摄食池底的残饵,防止水质恶化。在5月下旬投放当年繁殖的鳜鱼种。由于这时河蟹规格较大,投放的鳜鱼种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池中的饵料鱼则正开始繁殖,为刚入池的鳜鱼提供了天然饵料。鳜鱼种一般不宜投放过多,每亩水面可投放15-20尾。为确保成活率,鳜鱼种的规格应在4.5—5厘米较为适合。

投放的鳜鱼种最好就近到繁殖场购买,尽量不用野生鱼种(因野生鱼种混杂,不易辨别)。在整个养殖期间禁止使用敌百虫、敌杀死等对鳜鱼敏感的药物治疗河蟹病害。为确保鳜鱼的上市规格,应尽量选择当年规格较大(不能小于3厘米)的鳜鱼种进行投放,投入时间最好在每年的6月底之前,保证生长期在 5个月以上。

鳜鱼适口饲料不足:

鳜鱼是凶猛鱼类,终身以活鱼、活虾为食,如果池塘中适合鳜鱼捕食的鱼、虾数量太少,很可能会引起鳜鱼自相残杀,这也势必影响其成活率。建议在放养鳜鱼苗种前,可在蟹池中放养一定数量的家鱼夏花等,或者放养部分鲫鱼和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饲料。

蟹池溶氧不足:

鳜鱼对溶氧要求较高,而许多养殖户的塘口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常造成溶氧不足导致鳜鱼缺氧死亡。套养鳜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在养殖过程中,除采取加水、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外,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通过在池塘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病害和用药不当:

鳜鱼发生病害也是导致成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鳜鱼对许多药物都比较敏感,池塘用药不当也会导致鳜鱼大量死亡。建议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苗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改良水质达到降低鳜鱼发病率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