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五月初五 又是一年“粽子节” 赛龙舟、吃粽子 悬白艾、挂菖蒲 佩香囊、戴荷包 …… 历朝历代的画家也有端午为主题的传世精品 一起欣赏画中端午吧 │齐白石《五日吉祥》 │齐白石《端午美味图》 齐白石绘端午节时令画,画中可见“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张大千《端午习俗》 款识:雄黄大蒜千年俗,簪艾悬蒲万户欢。祗有老夫枵腹坐,画符吓鬼近来难。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今无复见矣。六十八年午日戏作,八十一叟爰。 │唐云 端午即景 “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端午前后,正是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节,画家的笔下除了粽子,当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金枇杷。 │郎世宁《午端图》 这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宫中档案说此图“端阳节备用”,表明当时宫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习俗。 │任伯年《端午图》 款识:端午图。偶见冬心墨迹。山阴任颐画于海上寓斋。 素朴清雅,寥寥几笔,韵味十足,似乎可见作者饮黄酒小酌的悠闲场景。端午节吃黄鱼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任伯年小酌的时候自然忘不了这一点。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此图描绘北宋京城汴京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池岸四周桃红柳绿,间有凉亭,船坞,殿阁。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书面左,下两侧的苑墙内外,人群熙来攘往。 │崔护 程宗元 《龙舟夺标图 》 描绘端午时节南方湖区景象。此图继承了唐代“大小李将军”华美的青绿山水画风,画面整体气韵瑞丽生动,敷彩勾勒工丽细致,具有明代工笔绘画构图布局灵动、画面充满动感、人物细节精致、所描绘的风俗情景生动写实的风格。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目极千里 汨罗两岸 春去秋来 沧海桑田 世人思念有增无减 过着小长假的你 吃着甜咸粽子的你 还记得屈原吗 端午节 传承了一种情怀 悲壮而凄美 端午节 沉淀了一种精神 厚重而坚固 缅怀屈原 让这情怀与精神历久弥新 编辑_邓紫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