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 | 古代全民的轰趴

 手写版 2023-06-22 发布于澳大利亚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图片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百姓们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另据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慢慢的就有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图片

在十二个月份中,古人最为讨厌,最为不喜的,是五月份,甚至将这个月份,称之为“恶月”、称之为“毒月”,而在五月份的诸多日子中,认为“五月初五”最为不吉,是“九毒日之首”,容易滋生病疫,所以除了吃粽子,还有龙舟竞渡、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这一切都是为了驱邪健身。

古时医疗条件落后,多运动才能有一副好身板。从战国开始,中国人就开始赛龙舟,从宋到清,一直都是全民都参与的竞技项目。

所以,当时的端午节,也可以说是古代的全民大趴体,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比什么奥运会、世界杯不知要早到哪里去了······

至于古人对赛龙舟的奢华阵容和喜爱程度,从历代传世名画中我们便可窥一斑!

图片

清 | 徐扬敬 《端阳故事八帧·观竞渡》


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龙池竞渡》。此景描绘的是皇室在宫廷后苑金明池举办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画面上殿阁巍峨,宏伟壮丽;湖面旌旗猎猎,龙舟竞发,橹桨奋动;岸上观者如云,人头攒动。
图片
元 | 王振鹏《龙池竞渡》32.9x178cm (全图)
图片

元 王振鹏《龙池竞渡》(局部)



元代吴廷晖绘《龙舟夺标图》。这幅画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主龙船装饰华丽,舟中设有一亭,亭子内有许多女侍环侍著一名贵人,前后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溪流两旁,林霏朦胧,侍卫仪仗游行于其间,场面十分热闹。

画中线条有如游丝般的细致柔和,人物精密生动,龙舟工整华丽,画法近似王振鹏,但较为柔细。此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浅设色。

图片

元 | 吴廷晖《龙舟夺标图》


崔护、程宗元 《龙舟夺标图》 描绘了宫廷龙舟比赛的热烈场景,画中房屋楼台由崔护创作,而上千人物则由程宗元创作。
该图的龙舟样式是一种龙头宽大、龙尾高扬的楼阁式龙舟,龙舟竞渡的形态是彩女划舟巡游,表现了一种巡游竞渡、喜庆祥和的龙舟竞渡风俗。

图片

崔护 程宗元 《龙舟夺标图》


元代郑重《龙舟竞渡图》描绘的是端午时节南方湖区景象。此图继承了唐代“大小李将军”华美的青绿山水画风,画面整体气韵瑞丽生动,敷彩勾勒工丽细致,具有明代工笔绘画构图布局灵动、画面充满动感、人物细节精致、所描绘的风俗情景生动写实的风格。

图片

元 | 郑重《龙舟竞渡图》


唐,李昭道绘《龙舟竞渡图》,绢本,设色,纵28.5厘米,横29.7厘米。此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历久弥新。通过画中所描绘的建筑判断,画中的情景当为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

图片

唐 李昭道《龙舟竞渡图》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五月竞舟》,清,绢本,设色,纵187cm,横101.5cm。此画为清代宫廷画家所绘,由12张图组成,描绘的是五月端午时节,皇家欢度端午节的情景。
图中雍正皇帝身着汉装,与众皇妃、皇子欢坐于码头楼阁之上,数艘华丽的宫廷龙舟驰骋于水面之上,整幅画面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图片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五月竞舟》

年代久远,那会儿没有相机录像,但却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老祖宗们玩起来,实在是比我们嗨得多了!

除了古人声势巨大的“趴体”,名家笔下更不乏花鸟鱼虫,不妨让我们啃着粽子,再细细品味下关于端午芳香四溢的怡情雅趣······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午瑞图》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就构图而言,画中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给人的视觉以稳定感。

而绘制方法则采用色彩深浅及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花叶、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尤其是瓷瓶肩部见于欧洲绘画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虽然画面没有落年款,但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

图片

清 郎世宁《午瑞图》


任伯年的《端午图》则素朴清雅,以直立的艾草、菖蒲、蜀葵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地面上摆放的枇杷、蒜头为辅。寥寥几笔,韵味十足,似乎可见作者饮黄酒小酌的悠闲场景。端午节吃黄鱼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任伯年小酌的时候自然忘不了这一点。

图片

清 | 任伯年《端午图》


清代罗聘的《端午图所绘均为端午节常见之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苦心孤诣。着色鲜丽,艳而不俗。

图片

清 | 罗聘《端午图》 1795年作


齐白石的《五日吉祥》端午节时令画。“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图片

齐白石《五日吉祥》1943年作

此帧端午图作于1953年,已是白石老人最晚年之作。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此等形象,在前人画作中极其少见,他们代表了与普通人同乐同忧的东西,蕴涵着朴素的思想感情。

图片

齐白石 端午美味图 1953年作



张大千《五瑞图》 。此画为大千旧画重绘之作,癸亥(1923)仿石涛清新俊逸画风,书法遒劲中稍显稚嫩,但不难看出早期张大千在绘画中的深厚基础和仿古能力。戊子(1948)年重画枇杷、大蒜,笔法简练纯熟,敷色雅丽、相得益彰。

图片
张大千《五瑞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唐云《端午即景》。“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端午前后,正式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节,画家的笔下除了粽子,当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金枇杷。

图片

唐云《端午即景


古人,避暑纳凉玩的花!

23幅养神对联,字字暖心窝。

赏张大千泼墨荷花,清凉一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