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天书都看不懂,你好意思说自己认字?

 中庸牧羊人 2018-06-19
原创: 萃花小姐姐    












今天,萃花要和大家聊聊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徐冰




谁也看不懂的《天书》


话不多说,先上他的成名作《析世鉴-天书》

创作时间:1987——1991

材料:综合媒材装置、手工刻板、印刷及传统书籍装订



整体作品由古代卷轴、几百册大书以及被放大的书页组合而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艺术家自创的伪汉字,这些字没有一个是可释读的,包括艺术家本人也看不懂,它们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天书》自1988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次展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以及热烈讨论。


徐冰耗时4年,雕刻了4000多个伪汉字,然后按照古籍装订的方式严格地制作了天书,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这样郑重其事地制作一本毫无意义的书真的不是浪费时间吗?这些不具备交流功能的伪汉字到底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徐冰真的是要你读懂《天书》吗?不是,对汉字的重新解构实质上正是对汉字的思考;这些不具备沟通功能的文字反而帮我们架起了一座与生活沟通的桥梁。


1、文字的形美常常被忽略。

汉字具有形、音、意三美,但形美却往往被忽略。徐冰的《天书》将汉字拆分、重新整合,形成的新字虽然不具意义但恰恰强调了文字的结构美。


以书法为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汉字的音、意二美与其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与形美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很多人却把书写文本当做书法美的本质,无形做基础,而直接介入自己的情感,美其名曰“以书达意”。


但书法其实是在汉字形美的基础上升华的艺术,蔡邕在《笔论》中指出,书法要先入形,且要“纵横有可象”,这样的字才能称之为书法。当有了形的基础,有了对汉字基本结构的认识,才能慢慢投入自己的情感,将自身的感受、体悟溶于笔中,真正做到书为心画。


2、用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这本身就值得思考。

《天书》的制作过程非常严谨,耗费了徐冰很多心血,但越是这样郑重其事越能凸显出其内容空洞背后的荒诞,我们越是敬畏《天书》,就越想从中得到答案,就越陷入一个不可得的状态。于是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事情本身的意义。


徐冰此举真的是毫无意义吗?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徐冰式的人物吗?墨守成规、严肃地做着一丝不苟的事情,却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自己没有丝毫益处,就像这精致却毫无意义的《天书》。


文字本身是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但徐冰的文字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拒绝你的方式开启你的思维,以不可解的状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正如徐冰坦言:《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



谁都看得懂的《地书》


徐冰对文字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他创作了一本毫无意义、谁也看不懂的《天书》,被一些保守的知识分子认定是“对传统文化的侮辱”。于是到了2007年,他干脆站到了自己对立面,创作一本谁都看得懂的《地书》(2003—2007年)。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因为工作关系,徐冰常常需要坐飞机。机场和飞机上的图案标识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这些识图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文字,但同样承载了一定的信息,并力求以最少的文字表述一件较为复杂的事。


从1999年开始,徐冰搜集了上百张类似的说明书,直到2003年,他萌发了以视觉符号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念头,并将搜集符号的范围逐渐扩大到数学、化学、物理、乐图、舞谱、商标等专门领域,然后借助电脑创作了谁都能看得懂的《地书》。



这本书是徐冰对世界通用语言的尝试,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你来自什么国家、受过什么教育、说什么语言,你都能从中获取一定的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村”逐渐变成一个事实,图形符号承载信息的能力超越文字本身的障碍而能与人更好地沟通,人们的许多生活和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图识取代,表情包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地书》的出现不可谓不具有时代性,正如徐冰所说:《地书》表达了他对当今文字趋向的看法和普天同文的理想。当然,也有人质疑,以图形符号作为信息载体,其传达的内容的多少和准确性有待评估,就好像同样的符号,不同的人会解读出不一样的意思,但同时它还极具“在时性”,随着图形符号的不断发展,《地书》可以不断扩充,且人人都可以参与。


一本不断发展的书,一本不会完结的书,一本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书,到底可以带给我们多少思考呢?



3

你以为这是汉字?

其实这是英语!


如果说《天书》是无法阅读的伪汉字,《地书》只是图形符号的整合,那么徐冰的另一代表作英文方块字(1993——1996)则刚好介乎两者之间。用汉字的结构书写英文,看似没有章法,却能完整地表达内容。



徐冰对艺术一直持有这样一个态度: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国外的生活对徐冰而言就是徘徊在两个文化的中间地带,语言和沟通是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于是他不得不深入研究其他语言文字的内核,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这种不同萌发了徐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嫁接”起来的动力,他开始尝试用中文的书写体系来写英文,确定了26个字母对应的中文书写方法。于是,歪歪曲曲的英文字母就变成端端正正的方块字。(每个字的阅读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6个字母有相对应的中文书写方式


对汉字文化圈的民族而言,英文方块字或许没什么意义,但对于除此之外的人,却是帮助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于西方而言,由于文字意义的障碍,他们对中国书法的欣赏长期停留在形美的基础层面上。他们看一幅字就像看一幅画,无法深入到文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但英文方块字的出现让他们有了一种东方形式的书法文化,这种书法形式与中国书法完全一样,内容却是自己熟悉的英文。


文字内容为王维诗作《鹿柴》英文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阅读):

The deer enclosure/Poem by Wang Wei/Calligraphy by Xu Bing

Empty mountain not see human

but hear human language echo

Returning light under deep wood

again shine green moss on

中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英文方块字最终使徐冰获得了美国文化界的最高大奖——迈克阿瑟奖。徐冰在美国做演讲时,有人问他:“你这样做,会不会有些中国人不高兴?因为你把中文改成了英文。”徐冰回答:“中国人特别的高兴,因为我把英文改成了中文。”



———————我是分割线———————


无论是《天书》、《地书》,还是英文方块字,都是徐冰对于文字的无限可能性的尝试,并借助艺术反映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说:


“文字是人类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触碰文字即是触碰文化之根本,对文字的改造即是对人的思维最本质的那一部份的改造。这种改造是刻骨铭心的,这就叫“文化革命”,名副其实。”——徐冰



我是彩蛋


1、《地书》就是看图说话,萃花根据以下这串符号获知了一个由悲转喜的故事。

叮铃铃,早上七点整,闹钟准时响起,树上的小鸟儿开始歌唱。很快,5分钟过去了,闹钟的指针指向7:05分,然后再次发出铃声。睡梦中的人终于听到了响声,睁开了眼睛,关掉了闹钟,往窗外一看,外面正在下雨,心情郁闷,但很快又闭上眼睛重新进入梦乡。


2、萃花突发奇想,用英文方块字的字体写了自己的名字,你能认出来吗?

用英文方块字写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是非常有趣了,萃花决定给你们发个大福利,文章末尾留言点赞前三的朋友,可以找萃花小姐姐(ID:yicuiservice)独家帮你设计专属的英文方块字个性签名,截止时间6月15日18:00,快快动动手指写评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