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一个动作令心脑血管瞬间崩溃!教您7招,远离意外

 渐近故乡时 2018-06-20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了2.7亿人。它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除了高的致死率以外,还有致残率,超过有50%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特别是在夏季,由于人体的生理机制,稍不注意,只要一个行为或者动作,就可以让心脑血管瞬间崩溃!


“5月份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危害很大。”


——哈医大二院急诊内科主任 邓颖


所以夏天到了,我们要给心脑血管病患者提个醒,请注意身体变化,也可以运用中医的一些调养摄生的方法,安然度过炎夏。


1. 不要猛然回头 


颈动脉狭窄、斑块是检出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心脑血管发病基础之一。在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异常的夏季,这一危险因素更需重视。


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猛回头,或者做颈部的按摩,以免意外发生。四十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尤其是猛然回头这一动作,可能会成为令心脑血管崩溃的导火索。



2. 房颤要赶紧吃药,千万别马虎


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会形成脑梗、肺栓塞等重大疾病,甚至可以诱发猝死。


对于房颤,最佳治疗用药为华法林,而不是人们所熟知的阿司匹林(用药请遵医嘱),并做好心脏监测,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心卫士 小白贴,实时监测房颤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小程序



3. 严格监测血糖,以免血糖过低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患者反倒容易出现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病房教授单海燕提醒:一般来说,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到8毫摩尔/升,饭后8到10毫摩尔/升之间。



4. 高温天气,避免冷热交替 


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

此外,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这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作。


另一方面,如果室内空调温度过低,室内室外两种极端的温度变化会使身体很难短时间内进行调节,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



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5. 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


中医认为,夏天应是中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


夏季的特点就是高温高湿,这两种情况就直接导致人的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就算你是安静的坐在那,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血液循环还是会加快并且身体的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一些本身就患有疾病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非常容易发病,特别是一些患有心脑疾病的患者,耗氧量的增加是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



6. 饮食清淡,保证水分充足


专家指出,血液粘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防止血液变粘稠。


夏季人体活动量大,因此会随之流失大量的水分,但由于很多人都没有经常喝水的观念,就直接导致出现血液粘稠的情况。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进点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7. 如下症状,警惕心脑血管病 


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当出现以下的症状时,一定要警惕了:


① 双下肢出现无法消除的浮肿;

② 反复出现牙痛、牙周疾病;

③ 年轻男性出现脱发;

④ 皮肤出现黄色脂肪瘤;

⑤ 突然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胸痛、心悸或一过性晕厥等。




心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而臭名昭著,而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出现意外,所以,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家里人,远离这些危险行为、警惕发病前的各种征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