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沙医话】多汗盗汗要当心,辨证调眠一身轻

 昵称AfPR2 2018-06-20
 

汗者人之津液化生之液,内藏于体则为津,外泄于表则为汗。《灵枢.五癃津液别》有云“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近来在我院问诊的失眠的朋友反应或多或少都有出汗的情况,其实我们常见的汗症有自汗、多汗、盗汗三类,出汗是人体外感自然寒暑变化,内调脏腑代谢的一种生理现象。日常生活中天气炎热、衣被过厚、运动量较大或情绪紧张等都可引起出汗。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素、脂肪酸等废物皆可通过汗液排出体外,随着毛孔一张一弛,排汗的同时肌肤也在做着一次次的深呼吸,从而变得更加润泽。

 

所以一般情况下的出汗都属有益身心的常态,但若在睡梦中无缘无故出汗就属病态了。

中医将白天动不动就频频出汗的自汗;汗腺分泌过多,且交感神经过度亢奋的称为多汗,其中以生理性多汗尤甚;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称“盗汗”又称寝汗。无论自汗多汗或盗汗,都与每个人的体质强弱息息相关,它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更应当认真谨慎对待万不可疏忽大意。

 

自汗顾名思义即汗自行流出,并非那种因运动或者温差引起的出汗现象。其病因可归为病弱体虚、情志不调、嗜食辛辣三类。肺与肌肤腠理息息相关,若禀赋不足,加之久病,肺气不足,自然就会引起自汗。其临床表现为,时时出汗,精神萎靡肢体欠温酸楚,气短乏力等症状。若是长焦虑烦忧,也会损伤心肺,肺不得养,气无法敛津,导致津液外泄。再者就是长期嗜食辛辣之物,以至于湿热积于体内,津液自然就顺着毛孔排出体外。

 

多汗一般指的是皮肤出汗异常增多的情况,一般来说都是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全身性多汗的就比较少见。它的病因大致分为疾病性和功能性两类。前者多由内分泌失调激素紊乱,和一些遗传性疾病所致,后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过度紧张,恐惧都会引起多汗症状。

 

盗汗因其多在夜间发生白日即止,行迹鬼祟如同盗贼,固有盗汗一说。盗汗多由人体阴阳失衡,阴虚火旺所致,虚则阳盛,虚热内生,体内阴气不足,晚上入睡时卫气失陷,体表失去了卫气的保护,导致肌肤毛孔松弛,体内火热迫使津液外泄。临床表现为睡眠则汗出,醒后汗止,伴见形体消瘦、神倦乏力、心烦身热、两颚潮红、手足心热、等症。

 

虽有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说,但对自汗、盗汗的辨证,当注重辨别阴阳虚实。自汗多为气虚不固,盗汗多为阴虚内热;因肝火、湿热所致者,自为实证;日久可致阴阳两虚,或虚实兼夹之症。治疗原则,虚症应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证清肝泄热;虚实夹难者,权衡主次,适当兼顾。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长期汗出不止,必损耗心阴,因此应及时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亦可配合针灸灸刺合谷和复溜穴。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疏解面齿之风邪,通调头面之经络,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四总穴歌》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面口合谷收”。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要穴。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输来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热而蒸升,气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复溜。这两个穴位对于汗症都能起到双向调理的作用,无汗可发汗,汗多可止汗。若是不会针灸,只要每天坚持按摩这两个穴位都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对于多汗盗汗的朋友,经常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也都是很有必要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清洗晾晒保持洁净,经常洗澡,减少汗渍对肌肤的刺激。温度高低也是影响出汗多少的重要因素。一些阴虚火旺的朋友可适当将温调低,不能直接吹凉风以防着凉。若是遇到非常态的大汗淋漓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发生虚脱等危险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