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日常保健就用它,通经络、扶正气,祛湿

 开心就好vr1av3 2018-06-20

神奇药草

它,是来自医圣故里的神奇药草;它,从鲜嫩的芽到成熟的叶,再到干枯后的根茎,都具有或保健或疗病的功效;它,还是端午时节从南到北都必不可少的养生佳品,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做法,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个端午节,我们带您走进距离北京1200公里以外的湖北省蕲春市,探访这味神秘药草的前世今生。

这味神秘的药材就是被誉为草中钻石的艾叶,《本草纲目》记载其为纯阳之草。它有很多功效,其一能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长期腹泻,其二能治疗阳虚怕冷,其三能治疗急性红肿热痛

01艾叶用于食

艾叶内服有温经散寒、扶助正气、健脾祛湿的功效。端午的艾叶药用价值最高,艾草的嫩叶温通力量偏弱,适于内服调理。虚寒体质的人群才适合吃艾叶

来到蕲春,我们发现了两道独特的美食,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两道美食是蕲春人家家会做,而且端午必吃的。

>>>>

艾叶粑粑

用新鲜的艾叶煮成青汁和面,内放红豆馅,外面再裹上粽叶蒸熟,就是健脾祛湿的艾叶粑粑。

艾蛋

艾叶配上桂皮、生姜煮蛋,就是温经驱寒的艾叶蛋。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日常保健就用它,通经络、扶正气,祛湿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日常保健就用它,通经络、扶正气,祛湿

【注意】舌脉会出现假象,采用类似的养生治疗之前,咨询一下医生。如果确实是虚寒体质的人,吃艾叶是没有问题的,配生姜也没有问题。

02艾叶用于灸

中医认为中耳炎是肝胆火热的一种病症,火热之症可以用艾灸施治。艾灸有防病保健、温经通络、扶阳固脱、消瘀散结这四个耳熟能详的作用,鲜有人知的是引热外行这第五大功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在李时珍的故乡蕲春,艾叶可以说是家家必备的养生保健佳品。端午前后采摘的蕲艾,要经过炮制、晾干后,放置三年到五年,才能成为陈艾,再捣成艾绒,方能用于艾灸。年头越陈,火力越温和,施灸的时候皮肤的感觉更舒服,补阳温阳的作用更强。“三年艾”就是放置3年的艾叶。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日常保健就用它,通经络、扶正气,祛湿

艾灸:引热外行

我们以往熟悉的艾灸用途,一般是温通活络为主,但今天的节目中,赵主任告诉我们,艾灸还适用于上火的人群,局部灸可以泻实火。局部瘀热明显但全身上火不严重的人群适合用艾灸引热外行

灸的时候可以用雀啄灸或回旋灸,可以按时间灸,比如10分钟;或者按患者局部表现来看,在皮肤红的基础之上,周边发赤发红,这样的量就够了。

提示

雀啄灸是给患处不等量的刺激,回旋灸是一个交替的刺激,都有一个泻的作用,局部热邪瘀结的时候配上偏于泻的艾灸手法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艾灸之所以可以引热外行指的是多数情况下在局部施灸,可以宣散热邪。

【禁忌】大便干燥、口苦,全身上火的症状特别明显的时候,不能做全身的艾灸。

【适用人群】蛇盘疮、小疔疥等都可以用艾灸;虚火中慢性的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为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可以用;牙疼的人要结合穴位用。

【专家提示】实火一定不是在全身能够温阳的穴位上施灸,一定是局部施灸。

阴虚火旺灸涌泉穴

阴虚火旺的人适合艾灸,灸的位置在脚心的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最低处,是肾水滋生的地方,艾灸补阴滋阴的穴位,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使用方法】灸涌泉穴的时候,推荐雀啄灸,一个穴位(一侧)一次灸7—10分钟,每天灸一次。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日常保健就用它,通经络、扶正气,祛湿

82岁的程奶奶是《养生堂》的忠实粉丝,她带着近十年的笔记和健康困扰来到现场,赵主任给了她怎样的建议呢?

根据程奶奶的情况,专家建议: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做青艾条施灸,对扶助正气、温通更好一点。舌苔比较厚的时候就按揉或艾灸中脘穴、足三里,艾灸的时间不宜太长,雀啄灸10分钟即可。

03艾叶用于熏

艾叶香包

与做成美食的嫩艾不同,端午悬挂在门前的艾叶一定是成熟后偏老的艾叶,挥发油浓度高,适于驱蚊虫。赵主任告诉我们,艾叶可以做成香包,端午时节佩戴,有醒神通窍、芳香化浊的功效,适合有一些湿气、头晕目眩的人。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日常保健就用它,通经络、扶正气,祛湿

艾叶泡脚

中老年人如果体质偏虚寒,可以用30克艾叶(陈艾叶更好)加一两片生姜煮沸,然后捞出叶子,用水泡脚或泡澡,有温通活络的功效。

【适宜人群】虚寒体质的中老年人,疲乏、虚、偏冷、手脚凉等基本上可以用。

【禁忌】实热证体质不建议用,实热证表现为眼睛冒火、口舌生疮、口气重、大便干燥、臭气熏天、脾气不好等。

【专家提示】平常人作为日常保健,艾叶的量用少一点也是可以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