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类的吸收

 追梦赤子心ubuq 2018-06-21

 


作者:Xixi博士


继《单胃动物如何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看这一篇就够了》之后,动物营养101小讲堂又回归啦。这一次,我们来聊聊脂类。


脂类的吸收


接下来,这些复杂的消化产物就准备好被吸收啦。可是,油比水轻,这些脂类漂浮在肠腔中,小肠微绒毛根本够不着它们。怎么办呢?又到胆汁出场的时候了。胆汁可以与这些消化产物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名叫混合乳糜微粒(micelle)的大杂烩 —— 一个水溶性的小球(直径约为5-10纳米),携带着脂类的消化产物以及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前往吸收的场所—小肠微绒毛。当micelle与肠绒毛接触时,球就会破裂,释放出这些脂类水解产物和营养物质,从而能被吸收。因此脂肪在脂溶性营养元素的吸收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

 

任何营养物质从肠腔进入循环系统都得分两步走:第一步,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这一步需要通过刷状缘;第二步,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这一步通过的是基侧膜


与氨基酸吸收的主动运输方式不同,脂类从肠腔进入小肠细胞的吸收方式(即第一步)是依靠易化扩散 —— 一个不耗能的被动转运过程,不需要转运载体的参与。

 

进入小肠细胞后,短链和中链脂肪酸可以直接穿过基底膜进入血液循环。但是,长链脂肪酸必须与甘油一酯重新合成脂肪(甘油三酯),这个过程是需要耗能的。这里新合成的脂肪与摄入的脂肪有些不同,它会携带着一些磷脂、胆固醇酯,并被一层蛋白脂膜包裹。这个结构称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s)。只有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这些脂类消化产物才可以借着「胞吐作用」通过基底膜进入淋巴系统(即第二步)。乳糜微粒在淋巴系统中游走,一直要到心脏附近最终进入血液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沿途的细胞都可以从血液中的乳糜微粒里取用它们需要的脂肪。 


乳糜微粒的结构


话说为啥动物要费那么大劲,把好不容易消化掉的脂肪吸收后,又重新组装成脂肪,在淋巴系统中绕这么大个圈子呢?首先,不消化就没法被吸收,所以消化是必要的第一步。其次,重组可以提高脂肪酸在身体中的运输效率(捆绑销售,免得单独运输一条条脂肪酸),而先进入淋巴系统则可降低脂类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速度,防止进食后的血脂猛升。#那些为了生存的付出啊


至此,脂肪的消化吸收完成。胆盐的工作也完美结束,但它还不能休息 —— 用过的胆盐不会浪费掉,它会在回肠或空场被动物吸收,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休整一下,再重新分泌、重复利用。这被称为胆汁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多么节约的身体!


肠肝循环——胆汁的回收途径


脂类进入血液循环后,怎么到达动物需要的地方呢?这就必须依靠与蛋白质的结合来赋予它水溶性,因此脂类在血液中,需以脂蛋白(lipoprotein)的形式转运。根据其密度和组成,脂蛋白可以分为4类:前面所讲的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简称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密度越高,蛋白含量越高;密度越低,脂肪含量就越高。


脂类的转运需依靠不同的脂蛋白

 

这样一来,动物摄入的脂类便可到达脂肪组织、肌肉、乳腺等需要它们的地方。脂肪作为主要成员,该供能时就燃烧自己、氧化供能,不需要供能时便到脂肪组织去养个膘。而那些结构性或功能性的脂类则各司其职,共同维持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


这一系列复杂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消化吸收过程,我们和动物都一样


脂肪的消化吸收全过程


而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生产需求的不同,饲料中油脂的合理配置,不仅仅为动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能量,还可以调控动物产品中的脂肪水平和结构。想要更多瘦肉还是五花肉?想要肉里多含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饲料中的油脂水平、来源、和结构就是解题的关键。


这,便是动物营养学的无穷魅力之处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