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支军队是大明最后的壁垒,军队统领却是个太监,宁战死也不投降

 思明居士 2018-06-21

在古代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而旧王朝的覆灭和新王朝的兴起实际上就是军事实力差距过大的两个权利集团交接对于国家的治理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军事实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外交中,军事实力强大与否就意味着你的国家是否拥有话语权,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在面对其他实力不如自己的国家时,拥有绝对的主动权,能决定两国关系走向。而军事实力弱的国家,如果没能找到强大的靠山或是尽快发展军事实力,那么等待它的只有被大国吞并或是被内部更强大的势力推翻。

这支军队是大明最后的壁垒,军队统领却是个太监,宁战死也不投降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朝代兴起的时候一般是它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时候,而到了末期快被推翻时,其军事实力就完全是另一番境况,在中国过去几千年里多次的朝代更替就为我们印证了这个规律。比如我国古代汉朝,刚建立时汉朝的军队甚至能痛击北部民风彪悍的匈奴,而到了汉朝末期,同样的军队却连一支临时拼凑完全没有经过训练的起义军也打不过。

这样看来每个朝代末期军事实力低下是普遍规律,但凡事总有例外,明朝就是一个例外。虽然明朝后期也存在军队管理混乱、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军中有时候连粮饷都发不出来的问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还是保留了几支实力强悍的军队,这些军队的性质是护国军团,像是守卫辽东的关宁铁骑,还有孙传庭的秦兵,卢象升的天雄军,秦良玉的白杆兵等等。

这支军队是大明最后的壁垒,军队统领却是个太监,宁战死也不投降

这几支军队的存在,让明朝在后期面对实力强大的后金以及人数众多的起义军时尚且有一战之力,并且还坚持了数十年,虽然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覆灭的命运。而最让人感慨的事情莫过于,为清朝征战的将领,很多都是之前明朝的人。

不过也有对于明朝十分忠心的一批人,他们组成了一支特别的军队,成为了清兵入关的极大障碍。这只军队的首领是个太监,是皇宫里十分不受待见的阉人,但就是这样一个阉人训练出来的军队,却誓死保卫着明朝的荣耀。并且这支军队是受皇帝直接管辖,只听皇帝的命令,作为皇宫的最后一道保障,他们面对起义军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军队中的人全部被杀,没有一个人接受招降。

这支军队是大明最后的壁垒,军队统领却是个太监,宁战死也不投降

这支敢死队的名字叫做勇卫营,一开始它是由前勇士营和四卫营组成,属于保卫京城的军队,但实际上更像是皇家仪仗队,平时穿戴整齐走出去装点门面的,战斗力比不上正规军队。

崇祯皇帝继位后,苦于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于是他便着手整改这支勇卫营,派自己的心腹作为统帅。很多人认为崇祯皇帝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信任和倚重太监,导致宦官横行,搅得朝野上下不得安宁,还有野史说皇帝派去统领勇卫营的太监在最后倒戈,大开城门迎接清军。

这支军队是大明最后的壁垒,军队统领却是个太监,宁战死也不投降

但野史记载确实有误,这个太监别的不说,对崇祯皇帝是绝对忠诚的。同时他还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勇卫营在他的手上变成了一支战斗力甚至强过正规军的军队。至于开城门放敌军进城的事情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当时他根本就不在,六年前他就已经回乡养老了。

北京受到10万清军攻击时,勇卫营第一次出战,大胜。逼退清军后,勇卫营又分出一直军队前去河南镇压叛乱。当时京都也需要守卫,所以情急之下只能派出大概一万人,然而就是这一万人以寡敌众,斩杀数万起义军,再次大胜。

这支军队是大明最后的壁垒,军队统领却是个太监,宁战死也不投降

只可惜,明朝那个时候面对着内忧外患,勇卫营本来就属于人少的精英部队,还要分成两个军营作战,导致实力被大大削减。尽管勇卫营的将领和士兵们都能以一当十,并且誓死保卫明朝,给当时北上的李自成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但是明朝终究大势已去,光靠勇卫营根本就无力回天。最终勇卫营分往各地守卫的军队相继被歼灭,最后一支由黄得功统领的部队在南京与清军血战后,也全都选择自尽而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