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清浊之道;把社会这点事讲的是一清二楚

 大西瓜nj5u4j9h 2018-06-22

清浊之道,洁身自好

清与浊是相对应的一组概念,说明人是聪明还是愚笨,智慧还是鲁钝,在评判人的命运时,清者贵,浊者贱。

●人有清浊

水有清浊之分,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别。古人就用“清”与“浊”来区分人的智愚贤不肖,曾国藩自然也会很重视“清浊”。

清,如水的清澈明澄,用在人身上,就是清纯、清朗、澄明、无杂质的状态,常与人的端庄、豁达、睿智、开明风度相配。浊,如水的浊重昏暗,用在人身上就是昏沉、糊涂、驳杂不纯的状态,常与愚笨、庸俗、猥琐、鄙陋相配。

正,指忠直;邪,指奸邪。换言之,就是忠臣良士与奸贼佞臣之分。另有介于正邪之间的一类人,这类人应在具体的环境下去区分他(她)是奸邪还是正直,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正”和“邪”都蕴藏在“清”之中,并都以“清”的面目出现,要准确地分辨它们,就是一个比较困难、富于技巧的问题。

●清白处世

做人要如水一样清白。宋代包拯,倡导“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为人清正忠厚,被民众称为“包青天”。明朝的海瑞,身居要职,不贪不占,清白做人。

曾国藩崇尚节俭,平日里也是躬身奉行,他还曾因为穿的衣服缝缝补补太不成样子,被皇上责怪过。所以当他升任五品时,咬牙做了一件新官服,花了二两银子。但京城还是出现了讽刺他的民谣:“皇城根儿一大怪,五品顶戴走着来。”原来,曾虽然有了新衣服却没有轿子,每天都要走着去翰林院当差。

官也好,民也罢,清白做人大多有好口碑。相反,那些不能清白做人的人,势必会落得为世人不齿的下场。

当然,在一定情况下,因时制宜,灵活地进行变通,是为人做事必不可少的定理,这就像水一样,以不变应万变,以随意应高低之势。杜甫即有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当然,做人在原则问题上要“清”,在非原则问题时则不妨变通。一个人就像水一样,至清则无鱼,至浊则发臭,贵在清浊并举。成大事者更是水一样做人,容清容浊,容失容得,能容万物。

人之清浊

勤俭持家

曾国藩一生都在服膺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对儿女的要求万变不离“勤俭”二字,他教育子女和治家,在“勤、俭”二字上下的功夫最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