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哲学|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枯木寒衣 2018-06-22

中华文化,绝非一朝一夕

练好太极,则要申申世世

申申世世,为太极注入活力!

    

    

难易相成:成功是量变引起质变 来自申申世世 06:06


这是申申世世的第7篇《道德经》与太极拳文章


学习太极拳

学习道德经

让我们一起成为

豁达开朗的人

大家好 我是申思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道德经》。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规定过,只要两个人打架,不管谁先动的手,全都要到走廊上罚站甚至还要叫家长。班主任也有这样做的理论支撑:一个巴掌拍不响。当时我是挺讨厌这个道理的,觉得根本不公平。现在想想看,这句话里还有一点老子《道德经》的涵义在里面。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很多的篇幅去诠释他的朴素辩证法,告诉我们万物常新,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在《道德经》第二段中,老子连续举了6个例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句话其实是对前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之善之为善,此不善矣』的一个承接,是展开来说的。宋徽宗为这句话做注解时写道:道无异相,孰为美恶?性本一致,孰为善否?告诉我们美丑善恶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依据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来分析理解这六组例子了。


有无相生

        有无相生指的就是有和无两者彼此互为因果,互相转换。一颗苹果种子,可以长成苹果树,结出几百个苹果。从原来的没有苹果,到后来的几百个苹果,这不就是有无相生吗?


        在太极拳的理论体系中,无为静为阴,有为动为阳。当人回归宁静,这是『无』的状态。但是随着身体的整体运动,开始由静转动,棚捋挤按,採挒肘靠,演化出万千招式动作,从无中生发万有。



难易相成

        这里的成可以理解为成就。天下没有容易成就的事,但天下事当在成功的一刹那,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凡事的开始,看来都很容易,做来却都太难。困难的事情就从简单处开始着手去做。很多人在看太极拳的时候,觉得这么慢慢悠悠的,动作简单,很轻松就能学会,可一旦上手练了却发现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小时候我跟着师父练拳,看师父做太极拳发力简直帅呆了,尤其是几个动作快速转化、连续发力,自己也比葫芦画瓢的照做但效果差了十万八千里。后来暑假的时候师父去济源写书,他在屋里写书,让我在外面顶着太阳练老架二路。    

        

        大家都知道老架二路又叫做炮锤,整个套路要求练习速度很快而且基本上全部都是发力和窜蹦跳跃的动作。师父先让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拆开练,我这样练了一个星期,他看了以后让我每天练40遍老架二路。现在我是挺佩服那时的自己的,一天40遍二路竟然坚持了一个暑假。


        但也正是这样,练得数量多了,发力质量也就会发生变化,成功都是从量变开始从而引起质变的。当初觉得很难的发力和快速换劲,现在看来都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技巧实现的。这就是《道德经》第63章提到的『图难于其易』。



长短相形

        《道德经》第一章告诉我们『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可以给事物贴标签,但是这个标签,这个名,不能涵盖事物的全部品质。简单的举个例子,比如陈式太极拳器械有长器械和短器械。刀和剑是短器械,因为相对于将近1.8米长的太极拳来说,它们确实短而太极枪长。但是当太极枪和3米长的太极大杆相比,枪又成了短的一方。所以说没有所谓的单一的长短,『长』『短』的概念都是相对来说,相比较而言的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后面的高下相倾、音声相和以及前后相随大家可以自己试着去理解分析。《道德经》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无为,所谓『无为则无不为』。无为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了12次它第一次出现就是在第二段的后半部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习太极拳

学习道德经

让我们一起成为

豁达开朗的人

谢谢大家 我是申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