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2章: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从万物的分阴分阳,提出辩证的世界观。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从万物的分阴分阳,提出了辩证的世界观。

为什么人的区别心是错的呢?因为世间万物本来没有区别。《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但又不是绝对的,阴中有阳,阳中含阴,就像周易中的阴阳太极图,黑鱼中有白点,白鱼中又有黑点,阳消阴息相互转换永不停息。也不存在谁好谁坏,第58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世间万物既然存在就有其正当性,自然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缺谁都不行。大家都不喜欢蝙蝠,更厌恶屎壳郎,几十年前屡次开展“灭四害”的全民运动,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蚂蚁要统统消灭,《狼图腾》电影中灭绝狼群结果破坏了草原的生物链,最终遭殃的还是人类自己。所以人类不能用自我的标准来认定什么是美什么是善。

学过周易的人都知道,《周易》将世间万物分为阴和阳,把六个阴爻(yao)和阳爻排列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阳爻和阴爻分别代表天地、高低、大小、美丑、善恶、上下,寒暑、刚柔、长短、前后、难易、君臣、男女、进退、夫妻等等。阴和阳不断地产生矛盾相互转化,就推动了万事万物的曲折发展,独阴不生孤阳不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老子将《周易》中阴阳的元素灵活运用,并独辟蹊径将其发扬光大,用来说明万物的多样平等和不可或缺性。所以老子接着举列说,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互相转化,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互相颠倒,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故”在这里不是“所以”的意思,而是“本来原本”之义,不是由前面的话引申出后面的哲理,而是用后面的现象解释前一句话,是说天地自然原本就是如此啊。

《道德经》中共有65个“故”字,基本是两种意思,一种是“本来原本”,另一个是“所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