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种种不恰当行为,你是否经常对其大吼大叫?研究表明,孩子如果经常被吼叫,可能会在社会关系、对世界的感受、情商等方面受到影响,所以家长们应该停止用吼叫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对此,有着50多年家庭育儿工作经验的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总结了一套不吼不叫的育儿方法。 什么是吼叫? 如果你说话时充满了怒气,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的紧张感加强,呼吸也变得粗重,心跳开始加快,还会感到身体发热,思维变得不再清晰等等,这就说明你已经在吼叫了。 可以吼叫的情况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对孩子吼叫都是错误的,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比如面对危险、有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状况发生时,比如,有辆汽车正在开过来,而孩子没看到车,此时家长就很有必要大吼一声,以提醒孩子注意。 吼叫有什么危害 吼叫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积极感受,会让他们觉得所有东西都很负面,也会影响他们和父母、他们和其他人的关系。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比如更习惯用激烈的冲突来解决问题。这些孩子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和他人合作、同理心等。 家长对孩子吼叫的原因 那些引起家长吼叫的原因可以统称为“触发器”。吼叫的触发器主要分为外部触发器和内部触发器。外部触发器说的是那些来自家长自身之外的、能引起吼叫的暗示或者指令。比如孩子不听话,一直打打闹闹,或是弄出太多噪音,任性发脾气等。内部触发器则指自己内心不断升级的负面想法和情绪,比如感觉到的焦虑、害怕、失望或者生气。 不吼不叫的 ABCDE 法则 罗娜·雷纳提出,如果感觉被孩子激怒,家长们可以尝试不吼不叫的 ABCDE 法则,也就是以下5个步骤: 第一步 Ask,自问。 要问问自己感觉如何,负面想法是什么,能不能自己改变这些负面的想法和情绪。 第二步 Breath,呼吸。 在问自己那些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从腹部开始,有意识地做3到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同时感知自己的身体,想象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 第三步 Calm yourself,平静自我。 用呼吸来平静自己的内心,用积极的想法代替自己消极负面的想法,让自己变得平静后再和孩子沟通。 第四步 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的需要。 父母要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反思一下对孩子是不是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想想孩子需要什么,是一个拥抱还是鼓励,再想想他的行为能告诉自己什么。 第五步 Empathize,同理心。 这一步要求父母换位思考,去尽量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管教孩子的 4C 法则 家长除了可以用ABCDE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外,日常生活中还可以使用4C 法则更好地管教孩子。 1. Communication沟通 说的是家长需要和孩子有足够的沟通,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2. Choices选择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力,那他就没有理由去跺脚和哭闹,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能减少吼叫和争执。 3. Consequences结果 说的是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孩子们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家庭的规则才能建立起来。 4. Connection连接 这说的是家长必须要和孩子保持连接。不管工作有多忙,父母们都必须固定抽出一对一的时间,专门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 让家人不吼叫及吼叫后的补救方法 如果家长发现其他照顾孩子的家人有吼叫的行为,就应该和这些人坦诚地交流,告诉他们吼叫的危害。但是要注意,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要去责怪对方,因为大家可能都很爱孩子,只是方法理念不太一样而已。 如果家长一时没控制住,还是冲孩子叫了,那该怎么补救呢?答案就是真诚的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有后悔的感情;其次,家长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最后,真诚的道歉还需要补救措施。这样家长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会努力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划重点:用耐心灌溉孩子健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