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药止打嗝!中医界高度认可,边嚼边咽,三片就够

 金坛区 2018-06-22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列位看官,今天给您说上一病,这就是打嗝。

打嗝算病吗?这要看您是怎么打嗝了。如果说饭后,吃得不舒服,偶尔打嗝,这是正常。即便在较短时间内反复打嗝,也没啥大不了。但是,如果您经常打嗝,连续不断,反复发作,久久不止,自己难以控制,就要考虑是疾病状态的。这种病叫什么呢?祖国传统医学有一个词来称呼它,叫做“呃逆”。


为什么叫呃逆?“呃”,是拟声词,形容打嗝时的声音。而一个“逆”字,则表明了祖国传统医学对此病病因的基本认识,这就是“胃气上逆”。《素问》里面讲:“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这里的“哕”,指的就是呃逆、打嗝。胃气本来应该是下降的,向下走的。如今它不往下走,往上反,自然就造成打嗝了。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在这里,我们给您说一个简单的便方。这就是用生姜来止呃逆。方法如下——

准备新鲜生姜适量,洗净之后切成薄片,用的时候取生姜片放入口中咀嚼,边嚼边咽下姜汁,一般1到3片下去,呃逆可以止住。


这个办法,我们择选自1985年的《新中医》。根据报道,此法治疗患者30人,均获得良效。但是,伴有急性口腔炎、咽喉炎的人不能用。

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呢?且听本订阅号为您细细道来。

这还得说回到方才提及的,呃逆的成因上来。这就是胃气不降。

我们的胃气为什么不降?这里面的原因,如果细细分析出来,可就多了。

比如说,胃寒。寒气积聚在脾胃中焦,胃气为阴寒所遏,自然那就失去和降之性,发生呃逆了。再比如说有胃火的人,也容易打嗝不止。为什么?因为胃热内盛,久蕴胃中,郁而化火,胃火上冲的时候,呃逆不止。再比如说,吃饭,暴饮暴食,吃得过多过快,造成食物滞留在中焦脾胃,气机不降反升,造成呃逆。另外,像痰饮、肝气横逆犯胃、气滞血瘀以及胃阴不足、脾肾阳虚等问题,都会导致胃气的不降反升。这要说起来,可就复杂了。

那么,咱们的生姜止呃逆的办法,对于什么样的人适用呢?这就是胃寒和痰湿所致的呃逆。

具体说说吧。


先说胃寒。《景岳全书》里面说得很清楚:“寒滞为呃者,或以风寒,或以生冷,或其脏器本寒,偶有所逆皆能致呃”。这样的人,呃逆的声音往往有力而沉缓,胃胀满而且时常疼痛,凉一点受不了,得温热的好受些。看四肢,往往发凉,饮食不多,大便不成形也不规律。看看舌头,往往是舌苔白润。寒邪把胃气冻住了,胃气不降,它只好掉头向上而出,这就是呃逆了。

再说说痰湿内及所造成的呃逆。

这样的人,平时吃的比较好,膏粱厚味,美酒醇浆摄入不少,日久脾胃虚弱,痰湿聚集,最终形成了痰湿内蕴的局面。痰湿堵在那里,胃气降不下去。怎么办?它只好返上来,形成呃逆。这类人的呃逆,往往在吃了凉食冷饮之后发作,因为痰湿本为阴邪,容易为寒湿之气所引动,同时可能咳吐痰多、便溏、恶寒、胸闷、苔白。这些都是痰湿内积、阻遏卫阳和清阳之气的表现。


这些时候,用生姜真真是极好的。

生姜,作为药材,最初载于《名医别录》,性味辛而微温,入肺经和脾经,主要功能有四个,就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解毒。其中,生姜性辛温,入脾经,所以温中散寒的效果特别好。同时,它可以止呕,为“呕家圣药”,所以对于胃寒而胃气上逆的人来说,生姜是非常适宜的。同时,生姜还可以除湿。《药性类明》就说:“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所以说,生姜对痰湿内积所致的呃逆,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其实,除了开篇提到的方法外,用生姜治疗呃逆还有一些临床验案。比如说1992年的《江苏中医》杂志,就提到了一个方法——取生姜100克,去皮捣烂取汁,加入开水100毫升,当冷却到35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加入蜂蜜20毫升,顿服。每日一次,总共治疗患者15人,均获得痊愈。

正念禅修

作者:【美】马克·威廉姆斯、丹尼·彭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