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一天学一首——《春泛若耶溪》

 昵称32901809 2018-06-22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唐诗三百首,一天学一首——《春泛若耶溪》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知人论世

綦毋潜(692—约749),字季通(一作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十五岁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开元二十一年(733)冬,送诗友储光羲辞官归隐,受其影响,萌发了归隐之志,弃官南返,于江淮一带游历,足迹几乎遍及这一带的名山胜迹,流传至今的诗也多描写风光之作。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名词解释

1.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2.幽意:寻幽的心意。

3.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4.晚:一作“好”。

5.花路:一路鲜花。

6.际夜:至夜。壑(hè):山谷。

7.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8.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9.生事:世事。弥漫:渺茫无尽。

10.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古诗新话

我的归隐之心从未断绝,此次泛舟也只是漫无目的、随性而游。徐徐的晚风吹送着小船在水上游走,两岸野花飘香,小船渐渐驶入溪口。舟行山移,夜幕逐渐覆盖了群山万壑,抬头遥望,南边的星斗已渐渐清晰。少时,水面上逐渐弥漫起烟雾,在明月的照耀下,雾气飘动,水光流转,恰是仙人之境。夜深月更明,舟行树更远。两旁的林木伴着月光无声无息退向身后直至消失不见。人世间的事情太过纷繁复杂,我真心希望做个垂钓老叟,沉醉在这如画美景之中。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归隐之后的作品,诗歌标题向我们透露了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活动。春夜泛舟溪上,野花夹两岸,月色照潭雾,如此美景,唤起作者无限意趣。

诗歌以“幽意”发端,点明作者的归隐之意,而“随”、“偶”二字又突出此行乃自然随性之举。由此可见作者是何等轻松惬意,安闲自如。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写作者泛舟的时间和路线以及描写沿岸的景物,舟随水行,人随舟行,在春花泛烂之际夜行,多么悠闲自在。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乘舟前行过程中时移景换的情景。“际夜”说明作者已驾舟游赏许久,天已转黑, 随着小船转出山谷,视野变得豁然开朗,此刻南天星斗闪烁其上,草木花香弥漫其间,船下流水汨汨不歇,好一个赏心悦目,沁人心脾之所在。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作者用淡墨笔法描绘如画夜景。一个“飞”字巧妙贴切,为整幅春江夜景图增添了一丝灵动之美。晚上,在明月的照耀下,水光流转,雾气四散,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的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此处描写可谓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两句表明作者的心迹。面对如画美景,作者甘愿做一个隐居避世的垂钓老叟,此二句抒怀顺畅自然,作者由夜的清雅想到人世的喧嚣,不如从此追求“幽意”人生。

全诗的意象清幽淡雅,春江、月夜、花路、扁舟,泛游其间,不自觉地便被这样一种幽美寂静的环境所吸引。作者借美景抒逸情,借诗歌表志趣,读罢全诗,令人神清气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