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简释直译(4-8)
《道德经》文意深奥,包涵广博,版本不一,千家千解,本着“直译为主、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对之直译简译,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尽管有些语句译的还不够直简明了,但为抛砖引玉,就正于大家,还是推发出来。欢迎关注!欢迎批评指正!
?
第四章?
【导读】本章阐发“道”的属性,无形无象,无边无际,无处不在,容纳万物、创造万物,先于天地,是宇宙的本源。
道冲(道像盅,肚内空虚又对外开口),
而用之或不盈(但使用起来却可以永无休止没有穷极)。
渊兮(如渊的深邃不测又浩瀚无边啊),
似万物之宗(它是万物的根源)。
挫其锐(锉掉锋芒,那么圆融),
解其纷(解除纷扰,那么有序);
和其光(调和光耀,那么和谐),
同其尘(混同尘垢,那么包容)。
湛兮(深沉幽隐,高深莫测啊),
似若存(似幻而实真,似无而又无处不在)。
吾不知谁之子(我不知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
象帝之先(推测它应该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
第五章?
【导读】本章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一步论述,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是阐述清静无为。天地本属自然,人道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
天地不仁(天地无所谓仁爱),
以万物为刍狗(对待万物像对待祭祀用的草扎小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无所谓仁爱),
以百姓为刍狗(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一样,任其自己发展、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和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不就像一个大风箱吗),【橐龠(tuóyuè),风箱】
虚而不淈(里面虚空而用之不竭),【淈通屈,竭、尽】
动之愈出(越鼓动付出的风量愈多)。
多言数穷(做人做事,话说多了就会影响、羁绊和限制自己的行动,政令多了反而会让人困惑,难以施行),
不如守中(还不如抱心守一,保持虚静)。
?
第六章
【导读】本章继续阐发 “道”的特征,阐明 “谷神不死”。“谷”象其形状,说明道虚无又广大;“神”摹其变化,比喻道变幻莫测;“玄牝之门”比喻道是“生产”万事万物根源。道是无穷无尽、绵绵不绝、天长地久、无处不在的,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
谷神不死(道如山谷空虚广大,神秘莫测,永不停歇),
是谓玄牝(它是生育万物孕育生命的神秘根源)。
玄牝之门(是微妙的生殖之门、孕育生命的不二法门),
是谓天地根(道就是天地万物生命生成的总根源)。
绵绵若存(天地万物生命因此而绵绵不断,延续不绝),
用之不勤(道的能量真是用之不竭)。
?
第七章
【导读】天地万物皆由“道”生,“道”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有自然之道,有养生之道,有处世之道,有耕植收获之道。此章以天地长久无穷之道来论述为人处世之谦退无私之道,阐发“无私长存”、“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
天长地久(天地长久存在)。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之所以能那么长久存在),
以其不自生(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
故能长生(所以才能长久存在)。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凡事谦让不与别人争先,反而能赢得人民爱戴而身处先进),
外其身而身存(凡事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反而能让人民依赖他而保全生命),
非以其无私邪(难道不是因为他的谦退无私的精神)?
故能成其私(反而能够成就他自身)。
?
第八章
【导读】圣人之所以能“无尤”,是因为他们“不争”。圣人的品格就像水那样,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泽被万物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的居所、思想、行为、言论、治理天下的理念,无不透着这种如水般的智慧。
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水的善表现为):
利万物而不争(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短长),
处众人之所恶(甘居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
故几于道(所以水的品德几乎接近于“道”)。
居善地(居于不与人争的平安洼地),
心善渊(心态平静而深远博大),
与善仁(与人为善而能仁爱相助),
言善信(言语平和而能诚信可亲),
正善治(为政和善而能治理有序),
事善能(处事和善而能施展才能),
动善时(行动不争而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正因为有水这样不争的美德),
故无尤(所以才没有过失怨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