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的投资理念——投资的三个原则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6-23

  每个投资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会在漫长的投资历练中形成自己的投资原则,约束并指导自己的投资实践。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投资原则也会不同,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往往我们会发现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有类似的原则和感悟。

  笔者做投资和相关研究工作超过10年,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出三条基本的投资原则,不限于具体的投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是采用的投资方法或策略应具有正的预期回报或预期超额回报。这个原则听起来很傻,任何投资者都不会去找一个预期是亏钱的事情干。而事实,是多数投资者在无意识的做不断让自己亏钱的事,以至于大家形容股市为赌场,十赌九亏。以股票为例,很多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是觉得股票会涨或会跌,而并没有去计算股票作为一类资产,上市公司长期的预期回报是分红加上企业长期盈利增速。

  根据西格尔的《股市长线法宝》中的数据,我们看到自1871-2012年,剔除通胀后,美股的年化回报为6.48%,而期间的分红收益率加上剔除通胀后的盈利增速为6.17%,两者是非常接近的。相反的,当我们在市场上凭感觉乱交易时,我们的预期回报完全是随机的,而交易成本是确定可计算的,那么长期看这可能是一个预期回报是负的过程。

  更广泛的看,不同的投资策略会有不同的预期回报以及相应风险,而预期回报往往由策略的胜率(赢钱的概率)和赔率(每次可能的盈亏比例)两者综合决定。

  第二条,控制投资过程的风险,防止极端风险。风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不断的强调,大家都记住了收益与风险是相伴随的这句话,但是很少把它放在心里。在中国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更注重业务,而甚至把风险管理看成是阻碍业务发展的约束。

  而我对风险管理的理解是,投资中我们永远要问自己,如果我看错了怎么办?从长期来看,投资是个统计问题,较成功的投资者的胜率也仅仅是略微超过50%这一平衡水平,那一定有很多时候是我们犯错误的。而风险管理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遇到错误时不要出现极端损失,能平安活过去,最终达到胜利的终点。可以说,风险管理是为投资成功而服务的。

  人们忽视风险管理,往往源于否认自己会犯错。

  第三条,拉长投资期限,增加投资次数。如前面所言,统计是个概率问题,成功的投资者投资的胜率更高或者盈亏比更高,而非每次投资都挣钱。因此,只有不断增加投资次数,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中不可控因素对我们的影响,让投资长期看是个几乎确定挣钱的事情。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投资就好比打牌。我们知道打牌的高手往往具有一定技巧,甚至会估算牌(这种技巧就是导致他具有第一条所讲的正的预期回报的原因)。假设打牌是有筹码的,正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一样,高手往往不会一把全压上,因为可能一把就亏光(即第二条所说的极端风险)。而在打牌过程中,他们并不是每一把都能盈,因为每一次大家摸牌的手气可能是相差巨大的,但是通过不断的打牌(第三条,增加投资次数),往往他们赢的次数更多,因为运气很难一直好或一直差,最终是接近平衡的。

  最后,作为总结,在统计学中,有一个非常优美的定理很形象的描述了这三个原则。这个定理叫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它指出任意一组分布相同的独立随机变量,随着变量个数的增加,其均值最终会趋向于其预期值,而分布的偏差与原来随机变量的标准差成正比,与变量个数成反比。

  我们翻译成投资的语言,以上这句话正好涉及到三个变量对应三个投资原则,预期值与预期回报,标准差与风险管理,变量个数与投资次数。即随着我们投资次数的不断增加,我们的投资平均回报终将趋向于我们投资策略的客观预期回报,而与这个理想目标的偏离,随着我们风险管理的增强和投资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增加一个有意思的随机试验,来体会这样三个原则的实际作用。我们假设做一笔投资,60%概率会挣1%,40%概率会亏1%,随机做1000次这样的投资,每次盈亏由电脑随机生成。你会发现虽然每次随机生成的盈亏不同,但是累计的收益永远是大体下面这个形状,即几乎确定性的赚钱:

  这个实验恰好满足了我们提出的三个原则:

  1、正预期回报(60%概率挣1%,40%概率亏1%)

  2、风险控制(每次都是1%的盈利亏损范围)

  3、增加投资次数(1000次)

  总结:

  投资的三个原则

  1、正预期回报

  2、控制极端风险

  3、增加投资次数坚持投资

(责任编辑:DF0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