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学的“血证”“斑疹”“紫癜风”范畴,又与“葡萄疫”及“肌衄”相似。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分批出现,此起彼伏,变化莫测,关节肿痛发无定处,时有皮肤瘙痒,符合“风者,善行而数变”及“无风不作痒”的风性特点。上呼吸道感染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病程中或痊愈后,再次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常可使病情加重或导致复发。我国著名的中医紫癜血液病专家胡桂生教授说,本病的病机为风热毒邪侵淫腠理,深入营血,燔灼营阴;或素体阴虚血分伏热,又复感风热,风热与血热相搏,壅盛成毒,致使脉络受损,血溢脉外。 本病初期以实(风、热、毒邪)为主,治疗较易,预后较好;后期以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脾肾阳虚)为主,虚实夹杂,病程长,病势缠绵难愈。胡桂生教授说,临床依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期。急性期风、热(毒)、瘀俱见,慢性期多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气阴耗伤,阴虚火旺。虚火伤及血脉则见肌衄,热伤肾络则见尿血;由于离经之血,常易瘀阻于内,瘀血滞留,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出血。因此,瘀血又是本病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贯穿疾病的全过程。 2种常见的辨证分型 风热伤络型 病程较短,起病较急,紫癜色红或红紫,甚则融合成片,皮肤瘙痒或起风团,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咽红肿痛,口渴,溲赤便干,尿血,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或黄腻,脉数。 风热伤络兼瘀血阻络型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癜此起彼伏,色紫暗或紫红,关节痛及腹痛,咽干口渴,舌体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涩或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