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翔临古:通临王羲之《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励志朝阳 2018-06-23


视频时长24分钟,建议在WIFI下观看




通临王羲之

《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丧乱帖》是比较注重字字独立的关系,

但是我在临写本帖的时候,

更多注重的是,

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关系。




                                            



王羲之的字难,

难在他虽是字字独立,

但上下呼应、气息贯通

上一个字的收笔,

就是下一个字的起笔。




                                            



临的准确不是目的,

关键是从临习中能够得到帮助。

就好比吃鸡肉不是为了长鸡肉,

而是为了长人肉一样。







临 帖 对 比





临习作品全貌图



关 于 临 本



王羲之《丧乱三帖》:《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合裱于一卷,《丧乱帖》八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一纸,总称为《丧乱三帖》。该件唐摹本, 日本皇室藏,纵二十八点七厘米,横五十八点四厘米。


《丧乱三帖》是王书中的精品,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墨迹印刷品,1934年以后回传故国。所以,国人自宋代至清末一千多年里,都不曾见过王羲之《丧乱三帖》。《丧乱三帖》,笔法变化莫测,笔走龙蛇,是王羲之书法中的精品。



笔法丰富多变。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直线、弧线、重按、轻提等,极尽变化之能事。若仔细观察并分析其间的线条粗细、速度快慢等,会发现其对比强烈且统一和谐。线条中,重者如“面”而非“线”,轻者则若游丝、细线,幅度竞有三五倍之大。另外,此间有大量的方笔,书写沉着痛快而不平庸板滞。



《丧乱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在《丧乱帖》中,一方面要注重其笔法的丰富表现,另一方面则是间架结构中的力度的体现,须通过分析研究帖文的重心处理、疏密对比、正敧相映、前后呼应等方面的规律,进一步切入其结构原理,了解并掌握王字结体的一般处理方法。


王羲之书《丧乱帖》(摹本),宣纸,纵二十八点七厘米(一说二十六点四厘米)。八行,六十二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


【释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二谢帖》用笔爽利,遒劲之力尽显。用笔之难,在于笔毫运行短距离内作出复杂的铺毫、调锋、折转等书写动作。在《二谢帖》中,第一个“面”自第一笔开始以方笔书写,之后第二笔连接着第三笔为方笔,似用篆刻中的“冲刀法”写成,劲挺峻拔。连续的方笔书写,在发笔处作翻切动作,左行笔后向右下再次翻切成第三个方笔,如兔起鹘落,干净利索。


王羲之书《二谢帖》(摹本),宣纸,纵二十八点七厘米(一说二十六点四厘米)。五行,三十六字。行草书。日本皇室藏。


【释文】 二谢面未。 比面,迟咏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耶儿悉佳。前惠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得示帖》书风遒丽,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张有驰,有缓有疾,运用之妙,自出胸臆。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王羲之书《得示帖》(摹本),宣纸,纵二十八点七厘米(一说二十六点四厘米)。四行,三十二字。行草书。日本皇室藏。


【释文】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有 奖 留 言


首先我们公布上一期留言的获奖名单:



恭喜以上七位粉丝,你们会收到一份精美礼品,请在24小时之内与我们联系。




欢迎留言或分享文章。我们将会从精选留言中挑选幸运的粉丝,送出一份精美的礼品。








让我们再看一遍视频



特别鸣谢:鹿羊说微信公众平台( ID:Luyond2016 )

部分文字图片资料均来自《中国书法全集》

















扫描二维码进入,查看更多好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