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风流人士到底有多风流?

 齐家平国 2018-06-24
说到魏晋风流人士,我脑中首先涌入一串名字,如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等。

记得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谈魏晋风流人物》中对魏晋这样阐述——

魏晋,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一代英豪灰飞烟灭,明争暗斗政治倾轧,变成主题。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让一批学识渊博潇洒绝伦的文人名士厌烦尘嚣,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执意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开辟一番新气象。

对于风流的定义,冯友兰老先生在《南渡集》中曾说过,魏晋的“真名士自风流”中的风流,要具有四要素,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具体的解释为:

所谓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

所谓洞见,就是不借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的对真理的知识;

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

所谓深情,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

魏晋时的人物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往日,他们那种不同流俗的作风,和独特的言谈举止,体现了他们独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形成的社会形象和时代精神,特别注重精神上的纯净。

魏晋名士普遍活得超脱,对功名富贵漠视,而且内心旷达,豪迈不羁,他们追求的是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其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

那个时期涌现出的风流名士数不胜数,具有代表意义的风流人物,就有竹林七贤等人。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是隐士的代表,远离官场,淡薄名利的生活是他们乐意接受的。

这七人当中,最受世人瞩目的就是嵇康,他不仅爽朗清高,心性放达,而且通晓文学和音律,晋书曾说他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天呢,这绝对是内外兼修,集外貌和才华于一体的传奇存在!

可惜的是,嵇康太过优秀和锋芒毕露,引起各方注意,非要拉他做官。他一直拒绝和司马氏为伍,坚持远离政治。他的朋友山涛曾劝他做官,他立即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他采取不合作态度,又因“非汤武而薄周孔”而颇招忌恨。后遭钟会诬陷,终为司马昭所杀。

《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离世时年仅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那一曲著名的《广陵散》,从此断绝!

宋代诗人有诗赞美他,“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广陵散的失传,算是对生命、自由和尊严的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