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白二公祠

 grandy3hz 2018-06-24





















小资料:
        白苏二公祠,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东南麓的原孤山路1号、后孤山路5号,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曾有“苏白二公祠”的叫法。后经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组织专家对“白苏二公祠”的名称进行考证,所有的史料都铁证:二公祠就叫做“白苏二公祠”,是为纪念白居易苏东坡杭州的贡献,在孤山南麓建造了“白苏二公祠”。
    在杭州水利历史上,白居易 苏东坡 有很大的功劳,特别是对西湖 疏浚贡献很大。“刻碑立法”说的是白居易写就《钱塘湖石记 》,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这是对西湖水保护利用的史上最早法规。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是杭州的功臣,“白苏二公祠”这一叫法从建成那天到现在没有改变过,也许后人为了叫起来顺口而变成了“苏白二公祠”,但是并不能因为大家的喜好而轻易改动名称。
    《西湖志》记载:“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在平湖秋月对面,犹有白苏二公祠,以纪念这两位诗人太守。

北宋,孤山广化寺,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合祀,称三贤堂。

元朝,杭州郡守杨孟瑛增祀李泌。称四贤祠。

后来,杭州人感谢杨孟瑛,也请他进祠堂。称五贤祠。

清朝,祠堂被焚后,修了苏东坡专祠。

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为纪念他们对杭州的贡献,在大学士阮元的提议下,孤山南麓建造了“白苏二公祠”。

嘉庆9年,浙江巡抚阮元在苏东坡专祠东侧拨地,建白文公祠。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白苏二公祠”显得破旧了,于是,当年的巡抚乌公提议复修“白苏二公祠”,道光十六年,“白苏二公祠”重修完成。

同治5年,二祠合为一祠。

1928年,白苏二公祠被国立西湖艺术院借为校舍。因民国十六年,民国教育部在罗苑设立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因学生日多,校址不敷,该校便向浙江省政府要求租用。经省政府委员会会议决议,准其租用五十年。” 这一租就是五十年,“白苏二公祠”成了学生的饭厅,白苏二公的像碑已经不在墙上,而是横置在屋角里,幸好没有破损。

1949年后,白苏二公祠历经迁演,成为民居。

2005年,重修二公祠。

2010年1月11日,整修后重新开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