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山行——白苏范林 功在杭城

 木香草堂 2019-03-01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历史上在杭州当过父母官对杭州有过贡献的恐怕不少,但其中四位尤为卓越,青史留名,至今还受到杭州百姓的爱戴与缅怀。当然他们的成就不仅是在杭州的政绩,但他们的政绩确实使当时的杭州百姓受益,甚至还泽被后人。他们是: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和林启。孤山上也留下了纪念他们的建筑。

 

白苏二公祠

    “白苏二公祠”位于孤山南麓东端。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曾在杭州做过行政长官,白居易曾做过杭州刺史,苏东坡也曾两次赴杭州就任,第一次是通判(相当于副市长),第二次进步到杭州知州。在杭州水利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有很大的功劳,特别是对西湖疏浚贡献很大,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一个白堤一个苏堤。现在的白堤虽与 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

    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东坡的功绩,嘉庆三年(1798年),经大学士阮公的提议,在孤山南麓建造了“白苏二公祠”。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白苏二公祠”度过了百年的宁静时光,但随即开始了它不平静的岁月。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罗苑设立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因学生日多,校址不敷,该校便向浙江省政府要求租用“白苏二公祠”。经省政府委员会会议决议,准其租用。 “白苏二公祠”成了学生的饭厅,白苏二公的像碑已经不在墙上,而是横置在屋角里,幸好没有破损。如今,“白苏二公祠”终于重现西湖边了。让人来此凭吊曾经的父母官。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1·白苏二公祠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2·白苏二公祠·前堂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3·白苏二公祠·前堂展厅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4·白苏二公祠·后堂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5·白苏二公祠·后堂展厅
 

六一泉

    在孤山上还有一处与苏东坡相关的地方叫“六一泉”。六一泉在孤山南麓,处孤山路北侧,这里清幽,人迹罕至。此处原为宋代高僧惠勤的讲经处。宋熙宁四年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经欧阳修介绍,识惠勤于孤山,两人品茗论文结为诗友。元祐四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再次来杭时,欧阳修和惠勤已相继谢世。苏东坡不胜感慨,适有泉出讲台下,为纪念故友,苏东坡乃以欧阳修的号“六一”命泉,且著泉铭刻于上。此亭为近年复建。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6·六一泉
 

范公亭

    范公亭座落在孤山后山东面的半山坡上,为四角方亭。亭楣上有当今书法家张继先生隶书“范公亭”三字,柱子上有一副姜东舒先生书吴亟卿先生颂范公亭联,上联为“慕子陵和靖之高节”,下联为“贻百世千秋以美文”。 范仲淹自北宋皇祐元年( 1049 年)正月由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即《岳阳楼记》诞生地)迁徙杭州任知州,至皇祐二年( 1050 年)十一月奉调离杭赴青州(今山东青州市),连头搭尾不足两年。可范仲淹在杭州短短时间内,所留下的事迹是非常丰富而惊世的。创制了被后人称之为“荒政三奇策”,“荒政三绝”。所谓“荒政三策”就是在大荒之年采取的三项政策:一是大兴公私土木之役:既进行了杭城的公私营造建设,又解决了大量饥民失业流离之苦。与当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处。二是纵民竞渡:利用吴人好佛事,喜竞渡,大兴旅游业,发有余之财,一时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大增就业者数万。 与当今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同出一辙。三是增高谷价:饥岁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范仲淹张榜一下增至斗钱百八十,众人不知所为,范仲淹仍命多出榜沿江及交通要道公佈。于是四方商贾闻之,晨夜争进,米既辐凑,遂减价还至百二十,既不化钱解决了运输问题,又调抑了原本日夜高涨的粮价,还保证了杭城的粮食供应,可谓一石三鸟。此策虽有欺诈之嫌,但却彰显其过人的计算。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史学会专家,中国宋史研究会专家方健教授对此事有专门论述,称其为“以工代赈,救荒史上的创举”,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救荒史上都是了不起的创举。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7·范公亭
 

林社

    林社位于孤山的北麓,即后山,紧邻放鹤亭。是一座中西结合飞檐翘角的三楹小楼。这座建筑与纪念一位叫林启的人有关。对于林启这个名字好像不如前面那三位名气响亮,但说起浙江大学可能无人不知。林启是一位近代颇具眼光的地方官,他在杭的最大政绩是兴办学校,提倡农桑,并开笃实的士风。

    林启(1839—1900年),字迪臣,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以编修督陕西学政,任满,迁陕西御史。因处事严正,直言敢谏,为时人称道。十九年,出任浙江衢州知府。二十三年,调任杭州知府,守杭四年,刚正不阿,政通人和,为杭州近代教育之开拓者。他于1897年农历正月创办求是中西书院,5月21日正式开学,为今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办蚕学馆,为浙江丝绸工学院(2004年改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前身。1899年办养正书塾,即今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三校为浙江省开创省立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先河。并培养出邵飘萍、陈独秀、许寿裳等杰出人才。可以说杭州今天的教育基础是他那时奠定的。
    1900年林启病逝后,杭人邵章、陈敬第、何燮侯等为永志思念,谕准以孤山民产为社基,倡议建林社设祭。初建时为砖木结构的中式平房。1925年,陈叔通等又筹资扩建林社。社宇渐就倾圮,待1946年,浙江大学等复员回杭,复发起重建林社。直到 1948年,工程渐次建成,但房却未结顶,张宗祥撰写“重建林社碑记”刻石,均因筹资不继而暂停。1951年春,始卒其工。现林社西侧有林启坐姿铜像一尊,据说这个位置就是他当年安葬的地方。林启的墓已迁至吉庆山西湖文化名人墓地。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8·林社


孤山行——白苏范林 <wbr>功在杭城
9·林启坐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