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古人是怎么治理国家的,百姓又有何反应

 思明居士 2018-06-24

 【 子产治郑 】

春秋时期,子产担任郑国宰相。在掌管郑国权柄之后,看到郑国内忧外惠的政治局面, 子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顶住反对派的力量,最终将郑国治理得井 井有条。

看看古人是怎么治理国家的,百姓又有何反应

郑国乃是一个小国, 当时处于晋国、楚国、齐国等大国的威胁之下,子产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增强国力,提高军队战斗力。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想法,子产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他一执政,便下令划清土地疆界,挖好沟渠,承认土地私有,并在私田上按田亩收税,这就限制了旧贵族,使他们不能再任意掠夺兼并土地,也鼓励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子产还规定,农民有战功的,可以做甲士,担任小官吏,这样就打破了甲士身份的限制。子产优待农民的政策明显触动了旧贵族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事实上,子产的前任子驷就是因为整顿田地疆界,占用了一些贵族的土地, 而被这些贵族作乱杀死。子产知道这种情况,但他并没有被吓倒,仍旧坚定不移地推行他的政策。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必须增加军费,因此,子产加大了税收额度。结果,一时之间,民怨四起,郑国百姓对他咬牙切齿,甚至还有人要密谋加害他。如此一来,他遭到了来自上层贵族和下层百姓的双重仇视,原来和他站在一起的土大夫也站出来反对他。甚至子产的家人也都劝子产改变主张。

但是,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和处处存在的危险,子产不为所动,他对自己 的朋友解释说:“我不会因为别人的反对而改变我坚信的正确主张,只要我是对的,我并不在乎为此牺牲自己的名利乃至性命。现在郑国百姓之所以反对我,是因为我的政策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过段时间之后, 他们看到了效果,自然不再恨我了。如果我现在因为阻力而半途而废,我以后的所有政策都会因为阻力而无法 实施。

过了几年,鼓励农业的政策收到了效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库充盈,军队也逐渐强大起来,足以抵御外国的军事侵略。看到这种情况,郑国的官员和百姓都转而支持子产。

看看古人是怎么治理国家的,百姓又有何反应

在春秋时期,统治者崇尚“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法治观念,国家虽然制定有法律,但是并不让老百姓知道,以在内心里或慑百姓不敢犯罪。并且,因为对于法律的解释只有官员和贵族说了算,所以他们经常凭自己的意愿任意处置百姓面对这种状况,子产下令铸了个金属宝鼎,把原来刻在竹简上的郑国刑法一条一 条地铸在鼎上。他让人把鼎安置在王宫门口,让老百姓学习了解法律,进而做到心有数。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刑鼎”。刑鼎铸成后,遭到郑国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刑法一公布,百姓心中就有了底,就用不着再怕贵族和官吏了。这样不分卑,还怎么治理百姓呢?子产却不为所动,坚持认为这样才有利于人民遵守法度子产的这个措施得到了郑国百姓的普遍欢迎,因为对法律心里大知道 了自己行为应该止步的边界,郑国的犯罪之人大大减少。

看看古人是怎么治理国家的,百姓又有何反应

除此之外,子产还有一个为后人称道的举措,便是在全国各地办理称作“乡校”的学校,教授郑国百姓一 些文化知识。不过,人们一旦有了固定的聚集地点,又学了点知识,便开始评论国家各项制度和政策,同时还对君王和官员的行为评头论足。这样一 段时间后,许多贵族和官员觉得如此下去,必然会对统治者造成威胁,因此强烈要求关掉“乡校”。子产却在朝廷上辩论道:“什么毁掉乡校?人们早晚干完活儿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对于我们制定政策具有很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没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 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看看古人是怎么治理国家的,百姓又有何反应

最终,在子产的极力坚持下,“乡校”保存了下来,郑国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更知书达理了。同时,子产经常派人收集人们的言论,对他们抱怨的政令加以取缔或修改,对于他们欢迎的政令则继续推广,人们的抱怨也便逐渐减少了,郑国上下达到了空前的安定和团结。

子产治理郑国的二十几年,郑国的内政修明,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外交上也不再吃大国的亏。因此,孔子也对子产大加赞赏,称他是一 个了不起的君子。可以看出,子产之所以能够将郑国治理得安定强盛,便是因为他正是像老子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方式治理郑国的。我们知道,他所推行的政令,无不遭遇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他因为碍于压力,便放弃自己的改革措施,今天承认土地私有,明天又收回政令;今天允许有功的农民担任官吏,明天又取消了这个规定,恐怕郑国便会正像是一条被不断翻动小鱼那样支离破碎了。而他正是明白这一点, 于是项住重重压力,使得自己的措施得以始终如一地实施, 直到显示出了效果而被大家接受,他才能够得以成功。另外,子产之所以能够改革成功,其对于改革的时机和火候的把握显然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同样与“烹小鲜”是一样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