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

 思明居士 2018-06-24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明初,中央军事领导机构有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五军都督府平时管理都司卫所,战时朝廷派遣都督挂将军印率军出征。兵部平时职掌全国武卫官军的选授、简练、镇戍等政令,战时奉皇帝命令调遣部队。但随着卫所制的破坏,五军都督府的职权越来越轻,而兵部之权则越来越重。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明初,军队平时领导体制和战时不同。平时的军队训练、守御、屯田等都由都指挥使、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层层负责。都指挥使是一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战时朝廷派出将领,挂将军印,称总兵官,指挥临时调集的某几个卫所或某几个卫所的部分官兵,进行作战。战后总兵交回将军印,军队各回卫所。这就是《明史·兵志》所讲的“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但这只是明初总兵官情况中一种,可称其为征伐总兵官。还有另外一种总兵官,即镇守总兵官,如镇守辽东、宜府、大同的总兵官等。他们也挂印,称将军,但常驻一地,卸任方归。他们是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都指挥使受其节制。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

明初,镇守总兵官的权力相当大。如宣府镇,永乐时总兵官的执掌为:“整伤兵备,申严号令,练抚士卒,振作军威。务要衣甲整齐,器械锋利。城堡墩台坍塌以时修治坚完,官军骑操马足责令饲养腰壮。仍督屯田粮草,并一应钱粮不许侵欺。遇有贼寇,相机战守。”练兵、作战、筹饷均由总兵官负责。这样,第一,都指挥使受其节制,成了他的下属官,地位降低了;第二,改变了练兵将领不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管练兵,兵将分离的作法,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第三,事权专一。但明廷为防止总兵可能拥兵自重,正统之后,较为普遍地派巡抚等文官参与部队管理,削弱总兵官的权力。总兵官“凡一应军机之事,须与巡抚等官从长计议停当而行”。在边防、海防均设总督,临时用兵还设经略、经理等。总督协调较大地区的军政事务,总兵、巡抚均受其节。总督的设立扩大了防区的范围,有利于协调较大地区的军事行动。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

明初,地方最高军事长官为都指挥,一变而为总兵官,再变而为巡抚、总兵官,三变而为总督。这种转变基本是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是将平时体制转变为平战结合的体制;一个是文官参与军队管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


​明初,军队出征,即平时体制转变为战时体制要设总兵、参将等指挥官,以便对敌作战。后来就是把这种战时体制运用到平时,形成了平战结合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平时训练军队的将领就是战时指挥作战的军官。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平时这些将领就要认真操练部队,比卫所军的将领责任心更强;战时将领熟悉所属部队士兵的情况,士兵能较好地体会将领的意图。这对夺取战争胜利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这种变革是一种进步。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


​文官参加军队的领导和决策,一则是由于明代后期的将领多为一介武夫,素质较低,不能很好贯彻朝廷的意图;一则是朝廷对将领不放心,所以采取“太阿之柄不假武臣”的政策。这种政策一方面使将领地位下降,受文官制约,才干受到压抑,甚至导致战争的失败。另一方面,文官管理部队,有利于部队的稳定和贯彻朝廷的意图。明朝后期没有发生大的军队叛乱,明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也没有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和文官执掌部队不无关系。

明朝军事领导机构,从五军都督府到文官领导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