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老刘tdrhg 2018-06-25
黄琼

(一)多方协作:积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中小学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强大力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中处于中间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政策,另一方面要管理和指导学校课程实施。区域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要从加强管理、培养队伍、开发资源入手。首先,地方教育部门要正确认识这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出台区域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文件,确保中小学按规定开课。其次,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统筹相关部门的人员,尤其是配备足够的业务指导人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为课程实施提供智力支持。最后,要大力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挖掘一批本地的自然、文化、社会资源,开发一批特色活动主题,建设一批社会实践基地,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课程资源。

        区域统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山东临朐县通过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骨干教师“巡回走教”,课程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城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常态化、实施规范化、资源特色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经历综合实践活动;北京市的社会大课堂项目,挖掘了一大批社区科研院所、创意园区、特色企业、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作为资源单位,供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大拓展了学生实践的空间。

(二)整体设计:科学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为国家课程,但是与其他国家课程不同在于没有固定的教材与固定的内容,需要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中小学进行规划和开发,这一点成为许多学校开课的难点。但也有很多学校取得了成功,如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中学开发的以农业科学实验为中心的服务“三农”综合实践活动,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举办的少年农学院,北京市白家庄小学开发的“游走北京中轴线”活动,北京市史家小学和国家博物馆联合开发的“国家博物馆课程”,成都实验小学的“模拟A城”职业体验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充分贯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让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深受学生的欢迎,更助推了学校的特色建设,成为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结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学校不仅关注单一活动的开展,更关注活动的整体设计。即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在地方教育业务部门指导下,深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系统规划,深入挖掘每一个活动的育人价值,精心制订具体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每一个活动独特的育人功能,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学校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校本化的课程管理机制,解决好课时安排、师资配置、课程资源的问题,处理好学段之间、学年之间、学期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综合实施:促进各种活动方式融合贯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在过去十多年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机械割裂各部分内容,将各部分内容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讲授,难以体现综合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以活动方式划分课程方案制订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并强调四种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就是避免再次出现各领域各自为政的情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在某一学习领域、某一活动方式,而要注意把握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地整合各活动方式,促进各活动内容之间的结合,最终实现各学科的渗透融合,形成有机整体。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小学在开发活动时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涵盖多种活动方式的大主题,如开展“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如调查家乡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状况,考察家乡特产的生产销售基本过程状况,为家乡发展提出建议;参观当地农业基地、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了解家乡风土人情;举办家乡变化宣传会或家乡物产推介会,制作演示文稿宣传家乡物产;选取感兴趣的家乡标志性建筑,利用多种材料制作模型。又如,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可以开展节约调查、生活垃圾研究等考察探究活动,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治理方案或建议,并在社区中开展环保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在学校内创建环保银行,时刻提醒大家注意保护环境。同时,在所有的活动中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这种做法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合理整合各种活动方式,更有利于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四)研读范例:合理使用推荐主题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理念理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状况仍不容乐观,还有不少地区没有真正开课,开课的学校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也亟待提高。经调查发现,学校不能有效开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难度较大,教师难以驾驭。针对这一问题,《指导纲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特征,围绕四种主要的活动方式,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供中小学参考,并通过对活动主题的简要说明,为中小学教师诠释具体的活动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这一设计一方面为学校提供范例,让还没有开课或开课水平不高的学校能够从逐渐落实推荐主题做起,保证能够真正开课。另一方面,对于课程实施水平较高的学校,推荐主题可以使其开阔活动设计思路,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开课水平。加强《指导纲要》中推荐主题的研读并合理使用,从范例中不断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追求,对提高基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极具意义。

(五)扩大交流:搭建教师研讨平台和学生展示平台

       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新生事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较高,教师业务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调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研活动,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如成都市青白江区着力于构建“三级互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机制,通过区域行政推动、层级教研拉动、学校自主驱动,研究探索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和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即研究者,教师也要积极学习《指导纲要》,更新设计活动、指导活动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照《指导纲要》的要求,发现长处,找出差距,明确进一步提高自我的切入点;认真研究《指导纲要》的各项内容,发掘变化背后的立意,探索将其落实于教学实践之中。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搭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展示活动,并将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中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将“两依据,一参考”落到实处,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挖掘潜能,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研读《指导纲要》,不论是对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的精准阐述、课程内容和活动方式的调整,还是课程规划与实施、课程管理与保障部分不惜笔墨的铺陈,都立足于对综合素质内涵的准确把握,追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的达成。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继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研究,领会《指导纲要》的核心立意,落实各项要求,努力缩短纲要文本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