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最应该感谢的人

 雲泉 2018-06-25

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是指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和光绪十三年的状元赵以炯。而赵以炯更是“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为云贵学子扬眉吐气。

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最应该感谢的人

赵以炯

科举制度自隋起沿用到清末,已经实行的一千三百多年。在此期间,不少寒门学子借此鲤鱼跃龙门,产生了约十万名进士和把八百多名状元。然在清以前,贵州仅仅实在在宋明时期出了几个屈指可数的进士,实在是九牛一毛。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没有科举人才,直接造成了贵州文化在历史上低沉。故而直到明清时代,贵州人和贵州文化一直没有办法登上历史舞台。

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最应该感谢的人

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这种情况终于有了改善。虽然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顶着西南蛮荒之地的名头,但是在这时代,她开始觉醒了,一下子诞生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这个数量及时类比当时那些文化大省,也不遑多让。虽然,这是由于各种原因的相辅相成,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贵州贡院的设立。而贵州贡院的设立与一个人分不开关系,他就是——田秋。

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最应该感谢的人

田秋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西麓,土家族,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城)人 [1] ,明代进士。田秋的最大业绩是关心家乡文化建设,最早提出在贵州兴办州县学校,在贵族开科取士。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在以后的120年间,因为没有乡闱,很多读书人参加考试,都要到千里之外的云南去应试,除少数富贵家庭之外,很多贫寒之士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埋没了很多人才。田秋力主贵州开设乡闱,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他向皇帝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十四年(公元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贵州首次开科,初定解额二十五名。开科本省,节劳省费,向学者日益增多,从此贵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他还上了《请建务川、安顺、印江学疏》,也得到了批准,三地相继办起了学校,为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最应该感谢的人

贵州贡院

贵州贡院的设立之后,贵州人才得以走出去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于是有了清代“三状元一探花”的可喜成绩,更有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长足进步。光绪十二年,也就是1886年,贵阳人青岩人赵以炯以二十九岁的年龄夺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的第一个文状元,不可不谓扬眉吐气,名震全国。当时的贵州籍大臣李端棻(后来成为戊戌变法领袖)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对联: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90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500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最应该感谢的人

李端棻

在如今的发展,贵州虽然依旧落后与国家其他地区,但是,她没有因此没落,反而依旧在寻找自己的路奋起直追,而这,离不开贵州人的努力。而这一切溯源,我们不能忘记田秋等先烈的功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