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敛臀提肛相关的生理结构 其骨架是由两个髋骨和骶骨组成的骨盆,在骨盆内外有着10多种肌肉韧带用来维系骨盆的承受能力和身体的平衡性。其中有胸最长肌连到背部,有腰髂肋肌连着肋骨和腰部,有腰大肌、腰小肌连着腰和大腿,有腹直肌、腹横肌连着腹部,向下则又有许多的肌肉群连着下肢等等。如果不经常锻炼的话,这些内部肌肉群很容易弱化。 中医称肛门为“魄门”,魄与粕通,传送糟粕,故名魄门。魄门(肛门)的启闭要依赖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不失其常度。 腰椎下方的骶骨中央有一条上下贯通的管道,称为骶管,骶管连接脊柱中间的椎管,形成一根管道向上一直通到大脑,里面有脊髓神经脑脊髓液的存在,骶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上面附着一层膜封闭裂孔。 骶髂关节由骶骨与髂骨构成。骶骨的关节面覆盖一层较厚的透明软骨,髂骨关节面上的透明软骨则极薄(仅为骶骨关节软骨面厚度的1/3)。到青年时期,这些软骨板紧密融合,关节腔甚至完全阻塞。 尾骨是三角形,由后面的3至5块尾椎接合而成。在上面与骶骨形成关节。它是脊柱中最未发达的部份,代表尾巴的退化器官。 2敛臀提肛的具体操作 敛臀提肛的具体操作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做到位还是有点难度。简单来讲,就是收敛臀部,上提肛门。但是上面已经提到过臀部的肌肉多达十余种,用不同肌肉筋膜来达到敛臀提肛的效果也就决定了相应的层次。初练时很多人会控制不了骶骨、骶髂关节、尾骨等深层次部位,用的往往是臀大肌,也就是屁股后面最肥厚的肌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慢慢地要能够控制到深层次筋骨。 婴儿的腰椎是后突的,而成人的腰椎生理曲度是向前突的,臀部是往后突的,特别是腰部力量不足的人会出现无法伸直腰板的现象。当敛臀提肛操作时,下方的收敛将会有助于腰部的后伸,或者说是命门后突,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过,同时也会出现“溜臀”的形态。当能控制尾骨时,在臀部外形不变的状态下,会出现尾骨往前扣的现象,俗称“扣尾闾”;当能控制到骶管裂孔时,就能从调节脊柱内在的压力,这个力会沿着脊柱一直连到头项部。 敛臀提肛跟蓄腹折胯等联系在一起,是丹田内合的一部分,可以使得整个胯部呈现“合”的状态,并把腰背上身和下肢都合在一起,身体上下也就不脱节了。 所以这个不起眼的敛臀提肛是很重要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会随着功夫的积累,其操作的内涵也会不断地深入。 3敛臀提肛的作用 在内家拳锻炼中,历来有传腰不传胯的说法,可见胯部锻炼的重要性。敛臀提肛牵涉着诸多的肌肉筋膜,到位的锻炼可以刺激到深层次的肌肉筋膜,可以使已经封闭僵化的骶髂关节得到有效的锻炼而恢复活性,俗称“开胯”。而这些在平时的锻炼中很难练到。 臀部的肌肉群中有些直接连到背部和腰部的脊柱,所以在敛臀过程中就会通过这些肌肉韧带牵拉到脊柱,从而增加脊柱的活力。在平时做敛臀提肛时往往会感觉背上肩胛骨内下侧有被向下拉紧的感觉,就是胸最长肌被牵拉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脊柱的上下伸展度就会增加。而对于脊柱内在的锻炼,通过骶管裂孔的压力调节带动椎管内脊髓神经的锻炼又能使内脏功能等得到提高。 说到敛臀提肛能锻炼脑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这有点“屁股决定脑袋”的说法。由于骶管直接连着椎管一直通到大脑,这根管子里面的脑脊髓液是相通的,而这个管道的末端就是骶管裂孔,临床上做麻醉或椎管扩张等的时候也会通过从骶管裂孔注入药水。当我们敛臀提肛时,就能通过收放附在骶管裂孔上的一层膜来调节骶管裂孔处的压力,就像挤压充满水的吸管的一头,另一头就会发生变化一样。 在骶骨上除了下端的骶管裂孔还有八个孔,中医叫八髎穴,每个孔都有一束来自脊柱的神经穿出来连接着身体的内脏和下肢,敛臀提肛的动作就能刺激这些神经,使这些神经的功能得到锻炼,当然也会锻炼到脊柱椎管内的神经。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o Yin 收集分享中医导引锻炼的精华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