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老子伏青牛

 恶猪王520 2018-06-26

老子伏青牛 来自史记 08:10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上一期我们讲到老子西出函谷关,在令尹喜的请求之下,老子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老子留给后世的,也只有这区区五千字,然而就是这五千字,足以成就老子在人类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道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呢?我们读《道德经》,读到的通常是“无为而治”,是“绝圣弃智”,甚至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似乎与统治、权力等“有为”思想毫不相关。


然而,当我们去深刻挖掘老子隐藏在“道”之下的情怀时会发现,《道德经》恰恰是一本写给统治者的书,是一本管理之书,是一本平天下的奇书。其中蕴含着一种刚猛而又睿智的统治力量,是对生民无言的大爱。


这种爱,寄托在他对统治者的深刻教诲和告诫之中,是慈悲的力量。他正是希望通过改变统治者的素质与思想,来获取百姓的安生。



现在有些人质疑老子的“清净无为”、“处下而不争”、“小国寡民”等观点是消极的处世态度,并且以此攻击他老人家。这些人中很多并没有把这些问题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了解,也没有看到老子寻求天下安定的最终目的。


《道德经》中所蕴含的能量不等同于儒家礼制的教化力量,也不等同于兵家推崇的征服力量,更不等同于法家的规范条例的约束力量,它并不表现为任何明显的战术、技术或是法令,而是一系列无形的感化。


在老子看来,有形的往往都是可以破解的,无形的才是无往不利的。无招胜有招,才是至高的境界。


后来,老子的思想被庄子继承,又被传授给了无数的学生,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因为他们的思想以“道”为核心,因此也被称为“道家”。道家是诸子百家的先驱之一,像兵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都直接接受了道家的影响,有很明显的道家烙印。


可以说,在中国的思想体系当中,几乎没有不参考道家思想的,中华民族的本教道教,就是由老子的思想分化而来。道教继承了老子的神秘思想,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为目的,成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而老子的哲学思想,则被历代的史学界反复研究和发扬,成为历代帝王将相的治国之术。



就像孔子所说一样,老子宛若神龙一样隐藏在云雾里。至于他到底是神还是人,其实又有什么分别呢?


他玄妙的哲学思想从来没有消失过,未来也将继续存在。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他所描述圣人之功一样,给人们带来种种恩惠而难以觉察。这些宝贵的哲学思想其实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语言、文字、行为、饮食、风俗、习惯等种种方面,成为中华民族血脉中融会贯通、难以分离的一部分。


不管过去的岁月多么久远,也不管未来还有多少路要走,老子的睿智话语都会永远回荡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耳边。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可谓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本奇书,在此我也希望大家有时间到书店去买上一本《道德经》,闲来无事时翻上一翻,您一定会获益匪浅的。


既然我们说老子是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那么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老子的故事。大家都见过牛这种家畜,但是您也许没有注意过,野牛和家牛的区别在哪呢?咱们也不卖关子,答案就是牛的犄角。野牛的犄角是向外的,而家牛的犄角是向内的。



话说一日,老子和同伴在玩耍之时,突然来了一头硕大无比的野牛。就连老虎狮子都要惧怕三分的野牛,一见到一群小孩站在眼前,便闷哼了一声,冲了过来。孩子们一见野牛冲过来了,那吓得是抱头就跑啊。唯独老子毫无惧色,他紧握手中的镰刀,就在野牛即将冲到眼前之时,老子用力一闪,顺势将手中的镰刀深深地刺进了牛的尾部。


野牛是疼痛不已啊,转身又向老子冲来。野牛转过身来,却不见了老子的踪影,它哪里知道,就在野牛转身的瞬间,老子已经跳上了牛背,双手死死地抓住了牛的犄角。就在野牛奋力挣扎之时,老子使出神力,竟然将野牛向外的犄角,硬生生地扳向了内侧。


说来,这头野牛乃是野牛群中的头牛,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牛王。牛王被驯服了,牛群自然也就乖乖地驯服了。自此,家牛的犄角就变成了向内,而没有被驯服的野牛犄角,就还都是向外的。


插一个题外话,您看过《西游记》吧,您还记得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之时,借用的是谁的宝贝?对了,那就是太上老君的。所以他老人家收服野牛,那是有由来的。


当然,这是一个关于老子的神话传说。传说真假与否,我们不去评论。但野牛与家牛的犄角区别确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说,老子的智慧玄妙,看不懂就是神话传说,看得懂,那就是大智慧啊。


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明天再见  ——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闻古知新(ID:wenguzhixin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