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鸡汤科学实验:错过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关键期,后悔莫及!

 长沙7喜 2018-06-26


编者按:

最近收到不少家长留言说,马上就期末考试了,但这一学年下来,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依然存在,自己提醒孩子修改,孩子听听就过,并没有任何要修改的迹象。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包括什么?又该怎样去培养呢?今天分享的这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老师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学习习惯是在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相关联的习惯,它是一种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

下面我们结合反鸡汤科学实验,告诉你为什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以及我们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成长规律

1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第一, 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好。在低年级,由于学习内容对孩子的挑战较小,学习成绩差异较小,所以学习习惯好坏对成绩的影响不是特别突出。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有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在某次考试中的试卷分析一遍,发现其中有超过1/3的失分是由于孩子不良习惯造成的,包括不认真审题、计算粗心大意、书写不规范等。

第二,好习惯能解放大脑,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大脑更容易专注于某事,更能排除干扰。例如,养成正确阅读习惯的孩子,能一页页仔细阅读,专心看书,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有些孩子明明很想认真学习,却总是不可控制地经常走神、溜号。这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不受控制,在“忙”别的事情。当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比较容易进入学习和思考的状态。

剑桥大学的哈钦森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学者承认在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例如,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莱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谜;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这些都说明了潜意识对学习和创造的巨大作用。

2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低年级

众多研究表明,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进入小学,孩子开始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这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研究说话:

日本心理学家做过有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他们的调查涉及了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习惯的得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形成了,不能等到孩子进入中学再来培养。

这就提示我们一定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这是极其错误的。低年级孩子崇拜“权威”,无条件信任老师,服从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此时,孩子就如同一个上好的泥胚,可以塑造成各种各样的陶瓷。此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若不重视培养,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到达中高年级后也很难纠正。


特别提示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一时期再培养将花费更长的时间,且效果不一定明显。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  在不同的阶段,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不同

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众多。在不同的阶段,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不同。有研究者提出,学习习惯可以分成基本学习习惯、拓展性学习习惯和个性化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主要是基本学习习惯,其次是拓展性学习习惯,对于个性化学习习惯没有硬性要求。在中学及以后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拓展性学习习惯和个性学习习惯。

在小学不同的阶段,基本学习习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低年级,孩子需要养成基础的、与学习有关的一些行为习惯,如认真听课、认真书写、独立完成作业等;在中高年级,孩子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同类型的学习习惯

● 基本学习习惯:指孩子为了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学习习惯,更多偏重行为规范。例如,认真听讲、认真书写、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等习惯。

● 拓展性学习习惯:指孩子为了适应拓展性、探究性学习而需要具备的学习习惯。例如,合作学习、查找资料等习惯。

● 个性化学习习惯:指孩子自身带有明显个人特色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梳理知识关系、建立结构图来记忆知识等习惯。

4  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培养会出现反复,需要依赖成人的监督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自我监督、管理意识较差,他们不能根据规则或者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觉得怎么方便、轻松怎么做,因此,孩子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不厌其烦地履行监督的职责,反复提醒,当孩子出现坏习惯时需及时指出来、告诉孩子,与孩子一起巩固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5  孩子容易受到暗示,模仿能力强,需要警惕孩子学到坏习惯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且喜欢模仿,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行为。这一特点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有弊。只要运用得当,便能很好地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表扬和肯定,他们会积极模仿榜样的“一举一动”。

当孩子处在具有良好学风和学习氛围的班级中,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家长的字很工整,孩子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一笔一划认真写好每一个字。

其次,需要警惕孩子学到坏习惯。

由于好奇、爱模仿,孩子会向好榜样学习,也会模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当模仿久了以后,便成了“根深蒂固”的坏习惯、老毛病。例如,看到爸爸躺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想躺在沙发上看书、写作业。

6  纠正一个坏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要“费劲” 

俗语说:“学好要三年,学坏只需三天。”坏习惯一旦养成,要纠正就需花费一些时间和“力气”。因为无论是坏习惯,还是好习惯,都是孩子固定的一些行为方式。打破这些已经“自动化”的固定行为方式,如同把一颗已经生根发芽的小苗(有时甚至是大树)连根拔起,势必会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引起抵触。因此,从小就要开始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纠正坏习惯的需求。


我们的养育策略

1  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

认识到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小学阶段更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没有养成好习惯,便意味着孩子已经养成不良习惯,以后想再消除不良习惯,再形成好习惯,将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大的精力。

持之以恒,将好习惯培养坚持到底。培养习惯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包括了培养期和巩固期。而且小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在培养习惯时会出现反复。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坚持到底。

2  了解孩子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的要求,尤其要帮助低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习习惯涉及的要求不同。在教育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前,必须了解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行为要求。


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点击查看大图)

3  让孩子了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让孩子了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孩子对基本学习习惯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价值。若能让孩子亲身体会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便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例如,孩子总是趴在桌上写作业、看书。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的坐姿是错误的,这样容易使你的视力下降,最后需要佩戴眼镜才能看清眼前的东西。”然后把一副平光镜给孩子戴着,让孩子做跳起来、甩头等动作,感受戴眼镜给运动造成的不便;让孩子戴着眼镜喝一杯热水,感受镜片被蒙上一层水雾怎么都看不清的麻烦……

4  与孩子制定详细的规则

与孩子一起商量具体的规则,解释清楚具体 的规定,制定一个有吸引力、约束力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

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的7个要点

1、与孩子一起商量,将需要遵守的规则进行分类。

例如,将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分类,正 确的姿势类、作息类等。把各类中最重要的规则挑选出来,把不太重要的内容删掉,最好不超过7 条。否则将超过孩子的记忆限度,而且太多繁杂的管制会令孩子反感。

2、每条规定的内容都需要明确、清楚,避免虚泛。

例如,“你要按时完成作业”不如“当天的作业要在9点前完成”;“要有正确的写字、阅读姿势”不如“书写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不说负面、错误的信息。

即,不要出现“不”、“别”等表示否定含义的字眼。因为这样的表述,强调了错误的行为,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例如,“睡觉时间不要晚于9点”不如“要在9点以前睡觉”。

4、 一起商量奖惩细则,确保规则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

5、选择双方心情都很愉悦的时候讨论规则。

向孩子清楚地解释每一条规则的意思,并充分听取所有人的意见,以便完善和细化规则。

6、当各方对规则内容没有异议后,将协议打印出来,孩子和家长共同签名。

7、把协议贴在显眼的地方。

例如,孩子的书桌上、孩子房门上等。

5  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作用,以榜样人物的良好学习习惯、优异成绩等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榜样可以来自多方面,包括教材、课外书、班级活动中的素材、身边随时发生的事件等。

● 可帮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如孩子的同班同学、同社区的其他孩子,以及其他孩子喜欢的、尊敬的中学生、大学生。

● 可利用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心理,通过给 孩子们讲名人奋发图强的故事,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激励孩子立志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通过长期、反复地训练才能形成。

● 对每一种习惯(如写字姿势、看书姿势、 按时写作业、检查作业的习惯)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孩子清楚明白习惯的具体内容。

例如,不要简单告诉孩子“好好写字”,而应该告诉孩子“按正确笔顺,一笔一划工整地写字”。

● 在训练孩子的行为前配以讲解和示范,并在必要时把具体动作或行为要求分解。尽量做到具体、明确、简单、容易操作,使孩子有法可循。

例如,向孩子示范正确读写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并让孩子自己尝试,家长从旁指导,确保孩子正确理解读写姿势三个“一”的含义。

● 一定要持之以恒,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7  定期反馈,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具体表现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并告诉孩子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家长的评价要使孩子明白是他的什么行为得到了赏识和肯定。

针对不良的行为要及时地指出来,并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帮助孩子纠正。

家长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奖励和肯定,这些奖 励和肯定就是刺激孩子再次表现好行为的正强化物(奖励)。当然家长需要了解什么样的正强化物会对孩子有激励作用,以便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正强化物(奖励)。

研究说话:

反馈很重要——学习反馈效应实验A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C.C.Ross)和亨利 (L.K.Henry)等设计了有趣的实验。 

实验目的:考察结果反馈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实验设计:研究者将一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同,但接受不同的反馈。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共持续了16周。

实验处理的情况

(点击查看大图)

实验结果:

第一组:前8周的成绩最好;而后8周由于得不到学习结果的反馈,成绩呈下降趋势。 

第二组 :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 。但由于能持续获得学习结果的反馈 ,成绩也稳步提高。 

第三组:前8周的成绩最差,由于无法了解学习结果,处于盲目状态;由于得到了学习结果的反馈,后8周的成绩迅速提高。

实验启示:该实验说明是否得到及时反馈对孩子的学习结果有重要影响。及时的、有效的反馈有助于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8  多与老师沟通,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表现,配合学校教育

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孩子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当了解相关的要求后,家长可以更好地安排“家庭小课堂”的内容,正确指导孩子。

孩子在学校和家里表现有时差异很大。家长多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表现。这有助于老师判断孩子们学习习惯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安排后续的工作。另外,家长还可以向老师反映孩子的进步,让老师知道孩子的进步,关注孩子的表现。

配合学校教育。在学校里,老师会安排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家长需要了解老师的安排与要求,使家庭教育配合,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撰稿人:边玉芳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研究,致力于用科学、量化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本文出自作者畅销书《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