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格纳歌剧该怎么听丨听“特里斯坦”和“名歌手”

 周原樵翁 2018-06-27

《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三幕




如何进入瓦格纳的音乐世界(二)


听“特里斯坦”和“名歌手”,可不分先后 

瓦格纳“乐剧”的主要特点是音乐不间断地行进,不像传统歌剧那样是段落式的,主导动机得到广泛的运用,音乐与戏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统一。在瓦格纳看来,“乐剧”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艺术作品”,戏剧的因素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而音乐则用于加强戏剧的表现力。这样的观点同之前的歌剧作曲家们相比有着截然的差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和《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前者按照西方音乐史的评价是瓦格纳最伟大的作品,后者是瓦格纳唯一的喜剧,以这两部作品进入到“乐剧”中,是比较恰当的。 


这里先对“动机”这个词稍作一下说明。所谓“动机”,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旋律,指的是“最短的、清晰而又能独立的旋律(或者节奏音型)”,用来刻画、描写或表现戏剧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场景、感情等要素。

我个人是先听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所以就从这部作品开始说起。虽然这部“乐剧”在当时很前卫,使用了极度半音化的音乐语言,但正因为如此,才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悲剧性的气质,我感觉它是瓦格纳最抒情的一部作品,也很同意有人称其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戏剧”的认识。由于“乐剧”的音乐从一开始到结尾都是无法割断的,所以这一剧作也就不容易将每个唱段单独分割出来,虽然可以指出其中的重点段落,但建议欣赏时还是不要把它们单独拿出来听,那样就会破坏聆听的整体感。 

《爱之死》


表现一对恋人的爱情心理历程的“前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作为独立曲目演奏,即使没有听过《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全剧的人,恐怕也应该不是太陌生。剧中最杰出的两个段落是第二幕中的“爱情二重唱”和第三幕最后的伊索尔德的“情死之歌”,它们将令人神往的爱情所带来的甜蜜与痛苦,和令人悲伤的死亡所引发的诱惑与极乐,都做出了富有诗意的描绘。这部剧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动机,诸如“海的动机”、“爱之喜悦的动机”、“命运的动机”、“情死的动机”等等,这些“动机”联结在一起,将各种各样的人物、景象和情绪等编织成一个精致的整体。——不过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并不用刻意地寻找某个“动机”,我觉得最重要的首先是在音乐中获得一种总体的感受,随着对作品本身越来越熟悉,那些“动机”就会自然而然被清晰地分辨出来了。 


我听《纽伦堡的名歌手》相对比较晚,但这部非常好听的“乐剧”,却可以作为欣赏这种形式戏剧的起始。这部戏剧虽然创作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后,但在音乐上却与前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让我们在经历了一场超越世俗的爱情之后,进入到凡尘世界的欢乐之中。在西方音乐史上,“名歌手”创作的歌曲对中世纪德国世俗音乐有着极大的贡献,瓦格纳剧作中的汉斯·萨克斯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名歌手”。 

“清晨闪耀着玫瑰色”丨《纽》中最著名的一首歌



《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前奏曲”堪称完美之作,恰当地汇集了华丽、热情与谐谑于一身,涌动着来自于普通人的那种毫不掩饰的激情,包含了一连串的“动机”,它们将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出现在剧中,所以这个“前奏曲”实际上是整个故事的梗概。全剧中最著名的一曲是第三幕中的“获奖之歌”,是瓦尔特在名歌手比赛大会上演唱的歌,这首歌也成为贯穿全剧的主干。剧中最滑稽和富于讽刺意味的,是第二幕中在贝克梅塞尔演唱一首不伦不类的歌曲时,萨克斯随着他的歌声不断地敲打钉锤的一段。除了以上所述,这部剧作中令人兴奋的段落比比皆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