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方言化

 昵称Tec5RN2c 2018-06-28
孔子对诗歌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是孔子亲首编的,是他非常重要的教材,在当时地位非常高。
柏拉图说,要把诗人赶出城邦,还罗列几条罪状,说诗人的作品对真理没啥价值,而且还摧残理性,迎合人性中最低劣的部分。
两大圣人对诗歌的态度看似相反,实际是一样的。
柏拉图时代的诗歌大都是长篇叙事诗,相当于有韵律的评书,经常迎合大众的下流趣味,难免出现“三俗”。所以,从维护正统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就可以理解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赶出城邦了。
孔子时代的诗歌是一项正式文化制度的成果,这个制度叫“采诗”。到民间去采集诗歌,汇集到朝廷的乐官那里进行整理,朝廷就可以根据民间的诗歌来了解民情。这个做法一直持续到汉代,直到后来儒家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和官僚制度的成熟,这个制度才逐渐消失。
所以两人都是在宣杨正能量,反对“三俗”。
同样的立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很容易引起误解。语言也是这样。
过去语言上的误解大都是方言障碍引起的,如今是认知引起的。举个例子,如果说去吃鸡。有的人认为就是吃一只鸡,有的人就知道那是打游戏。这不是表达能力问题,这是“认知方言化”的问题。
所以现在企业的就有两个新目标:
一, 不断创新认知。主动让自己的认知方言化。
二,不断在内部统一认知。
三、对外制造认知方言化,对内对抗认知方言化,能赢得竞争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