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卷一

 大爱润康 2018-06-28
楼主 meizimeizi00 2013-07-16 16:10:29

振颤:

帕金森氏综合征

张某,女,49岁于1989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一身颤动已2年余,西医诊断为帕金森氏综合征,曾服用中药、西药,疗效不显彦6诊时,患者精神呆滞,少言音低,振颤以上肢以及头部尤甚,伴有心烦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脉濡滑且数。证属血虚肝热,络脉失和。治拟清污肝热,养血和络。

药用: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木瓜10克,钩藤10克,赤白芍各10克,桑技10克,丝瓜络10克。

服药14剂,颤动已减,余症见轻,舌红苔白,脉濡软,沉取细弦,用疏调气机,养血育阴方法。

药用: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勾藤10克,木瓜10克,元胡6克,赤白芍各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旱连草10克,女贞子10克,阿胶珠10克(烊化)。

服药7剂,精神好转,颤动已止,二便正常,用养血育阴,疏调木土方法。

药用: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香附10克,木香6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牡蛎30克。

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病案以振颤为主症,曾用不少中药,多以平肝潜阳,安神镇惊,祛风活络为主,西医曾用过左旋多巴等药,疗效均不明显。赵师从脉、舌、症等综合分析,认为是血虚肝热络脉失和之症。因此先以清泻肝经之热,佐以养血和络之法,服药2周,颤动大减。又以养血育阴,佐以清热之法,服药1周,病症解除。赵师所说:“用药不在轻重,要在切中病机。”



发斑: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刘某,男,3岁。

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某医院用激素治疗月余无效。1993年3月吾师初诊时,血小板数仅为30×10。/l.全身有散在性瘀斑,下肢较多,部分融合成片,鼻衄时作,夜寐不安,便干溲黄,形瘦舌红,苔黄且干,脉象弦数。诊为热入血分,肝失藏血,治以疏调气机,凉血化瘀之法,用升降散加味。

药用蝉蜕3克,僵蚕6克,片姜黄3克,大黄1克,白茅根10克,小蓟10克,生地榆6克,炒槐花6克,茜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7剂后复诊,全身瘀斑颜色转淡,未再出现新的瘀斑,鼻衄末作,化验血小板已上升至90× 109/l。继且原方7剂,诸症续减,血小板上升至160×109/l。

此后继用上方随证加减,如饮食积滞不消加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肝热夜寐不安加柴胡、黄芩、川楝子之类。如此调治3个月,血小板维持在(100~260)×10 9/l。紫癜鼻衄等症未再出现。

[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皮肤瘀斑反复出现为临床特征,应属中医发斑范畴。传统辩证有虚实两方面原因。今赵师据其斑色紫黑、便干溲赤、脉数舌红等脉证表现断为热入血分,然其用升 降散者何也?盖取其升降气机之力为胜。肝主藏血,又主疏泄,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若肝经郁热则疏泄失职,气机升降失常,肝失藏血之职而为诸出血症撤欲宣泻 肝经及血分郁热,宜先调其气机,气得畅行则郁热宣散,血循于经则出血自止,因此用升降散加凉血化瘀之品治之舭为赵师临床惯用方,效果甚为满意。


齿衄:

再生障碍性贫血
袁某,男,70岁。患再障3年余。屡进温补,疗效欠佳。

1993年3月初诊。自述齿缝出血经常发生,近日加重,每日必作。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烦急躁液寐梦多。舌淡胖,苔腻垢厚,脉象弦滑细数。血色素5克%,白细胞2900/mm3,红细胞260万/mm3,血小板6万/mm3。

脉证合参,辨为肝经郁热兼湿热中阻,治宜清泄肝胆,疏调三焦。

方用升降散加味,蝉衣、柴胡、片姜黄各6克,大黄1克,僵蚕、黄芩、川楝子、焦六曲、焦麦芽、焦山楂、水红花子各10克。

7剂后复诊,药后牙齿出血显著减少,患者自觉体力增加,血常规化验,血色素升至9克“,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有所提高,遂依上方加减治疗2月余,齿血完全消失,血色素稳定在11克左右,自觉症状大减,面色渐现红润,精神体力大增。

【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反复出血,和抵抗力低下所致的继发感染。由于本证的贫血貌表现明显,如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并常伴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虚弱症状。故本病常常被辨为血虚而用补法治疗。然而,无论补气、补血、补脾、补肾均鲜有效果。赵师认为本病之血虚仅是表面现象,病之本质乃是肝经郁热灼伤营血,血伤则虚,血热则溢。因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肝经郁热不得宣泄,则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疏泄失职,三焦不畅,则舌苔牯腻垢厚;郁热伤血动血,则脉来弦细动数。因此,虽见血虚,亦不可温补。且热不去则血难复,故治宜疏泄肝胆郁热,可用升降散加清肝之品。


鼻衄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崔某,男,16岁。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 年余,经化疗虽有好转,但经常反复。服中药补剂则增重。1992年4月从外地来京求治于师。当时其周围血中幼稚细胞已有半年之久未曾消失,症见鼻衄齿衄, 口苦咽干,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根厚;脉象弦滑细数,按之有力。全是一派火热之象,遂立凉血解毒为法。

方用蝉衣、青黛(冲)、片姜黄各6克,大黄2克,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小蓟、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0克。服上方7剂,衄血渐止。

继服7剂,血中幼稚细胞显著减少,后依上法加减治疗半年,诸证消失,周围血幼稚细胞消失,病情稳定,未见反复,遂携方返里继续调治。

1995年9月其家人来亦告知,三年来坚持依法治疗,病情稳定,血象检验各项正常,目前仍每周服药2~3剂,以资巩固云。

【按】:白血病是~种原因未明的恶性血蒗病,临床上虽有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之分,但总以骨髓中白细胞系列异常增生为特征,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也出现质和量的异常改变。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贫血貌及继筮感染。早先对本病的认识多因其贫血及 虚弱症状而辨为虚证,常以补法治疗,然鲜有收效者。赵师认为本病或因遗传,或因中毒,或园邪毒深入,其病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在于骨髓热毒,由骨髓延及血 分,故临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的表现,决无气不摄血之可能。故治疗大忌温补,只宜凛血解毒,可用升降散加凉血解毒之品。本案即以 凉血解毒为法,坚持治疗,而获成功。

又按;以上三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三者均为造血系统难治之病。出血倾向贫血貌 和一般虚弱症状是其共同的临床表现。因此,依据传统观点常常将其辨为血虚证而用补法治疗。而赵师则认为,中医临床强调审证求因,求本治疗,不可见证治证。 一见虚弱症状,便谓其病属虚而投补剂,并非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为任何一个症状或证候的出现,其病机都存在虚实两方面的可能性,其症状表现只是表面现象,必 须透过现象,抓住病机本质,这就是《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的辨症原则,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就上述三病而言,其血虚的表现固 然明显,但导致血虚的原因——即其病机究竟是什么?必须详加辨析。赵师根据其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口苦口干,便干溲赤,脉之弦滑数丽有力,舌之质红苔黄 垢厚,脉证合参,综合分析,辨其基本病机为血分郁热,热伤其血,新血不生而现血虚之象;热与血结,瘀阻脉络而致反复出血。其病本于血分郁热,热之不去,出 血难止,血虚难复。故定其基本治则为凉血化瘀。然既云凉血化瘀为治,何以皆用升降散加减?盖用升降散者,取其疏调气机为胜。血之与气,如影随形,气为血 帅,血为气母,气行依血,血行随气。故欲宣散血分之郁热,必先疏调气机之郁滞。上述三者固为血分之病,然其未有不致气机失畅肝胆郁滞者,故烦躁易怒,夜寐 梦多,脉来弦数,诸证显见。是以选用升降散疏调气机为先,随证加入凉血化瘀、疏利三焦、清热解毒之品,以其切中病机,而能应手取效。《内经》所谓“必先五 胜,疏其血气,而令条达”,此之谓也。血病用升降散调气亦从此义。


膨胀 :

肝硬化
卢某,男,46岁

1990年3月11日初诊

自20岁时患肝炎,经治疗后,一直尚好。两年前因贫血去某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肝脾肿大,中等硬度,结合超声波、同位素检查确诊为肝硬变。现面色眺白,牙龈经常出血,全身乏力,头晕心烦,失眠梦多,脘腹胀满,皮肤甲错,时有低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腻且黄厚,脉沉弦细且滑数。证属湿热郁滞于肝胆。拟治先调气机,解郁结,升清降浊。

药用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杏仁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腹皮10克,大黄2克,焦三仙各10克。

服药10剂后,诸症见轻,二便正常,食欲渐增。仍以前法,佐以凉血化瘀。

药用柴胡10克,黄芩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茜草10克,杏仁10克,旋复花10克,白头翁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

又服10剂,饮食二便正常,精神较佳,唯肝脾肿大未消,继以疏调气机,凉血化瘀,佐以软坚散结。

药用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旋复花10克,益母草10克,茜草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3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0克。

服药30剂后,以此方加减改制成丸药,又服药三个月,再去医院复查,生化指标均属正常范围,肝脾均有较大幅度回缩,质地变软,并可以做轻工作。

【按】: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相当于中医的“臌胀”、“癍瘕”、“积聚”等症,其证情变化复杂多端。究其病机,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关键是正虚,治疗多以补正为主,或兼加活血、逐水、清热等。而赵师认为,肝硬化临 床见证虽然繁多,细析之,其关键是气、火、湿、食之郁,病由此而生,又由此而变甚{至于出现阴阳失调或瘀血结聚,则是由诸郁所伤或诸郁不解发展而来。因此 在临床治疗上采取以疏肝解郁为主,配合活血化瘀,咸寒软坚,调整阴阳的方法。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调治,再配合饮食调养、走路锻炼,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早期肝硬化
孙某某,女,60岁

【初诊】

患者慢性肝炎10余年。近日经某医院检查血浆蛋白下降,白球比值倒置,认为已发展到早期肝硬化。建议中医治疗。

现证脘腹及两胁胀满不舒,食后为甚,右胁隐痛,按之痛加,食欲不振,一身疲乏,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两脉弦滑且数,舌红苔薄黄。肝胆郁热入于血分,先用清化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腹胀渐轻,夜寐较安,恶梦渐减。脉仍弦滑,按之濡软,舌红苔白。仍用调和肝胃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川楝于6克,元胡6克,香附10克,木香6克,焦三仙各10克,柴胡6克,郁金10克,七付

【三诊】

药后诸证平稳。患者自行停药两周。近日腹胀又作,夜寐梦多。脉象濡滑且数,舌红苔黄且腻,湿热蕴郁不化,三焦不畅,仍用清化湿热方法,疏利三焦,以退其胀。

苏叶梗各10克,川楝子6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后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0克,炒枳壳6克,七付

【四诊】

药后大便畅行,腹胀减轻,纳食有增。脉仍濡滑,舌红苔腻,仍用前法加减。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苏叶梗各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大腹皮10克,术香10克,郁盒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剂

【五诊】

湿热蕴郁三焦,肝胆郁热未清,夜寐梦多,心烦急躁,脉象濡滑且数,舌红苔黄而腻,仍用清化方法。

川楝子6克,元胡6克,夏枯草10克,龙胆草2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青陈皮各10克,郁金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七付

【六诊】

下肢沉重,无力以动,腰背作痛,脉象濡滑,按之有力而数,舌红苔黄腻。湿痰蕴热互阻,疏调气机,涤痰通络,以缓其痛。

苏叶梗各10克,半夏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片姜黄6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大腹皮10克,钩藤10克(后下),七付

【七诊】

药后下肢甚感轻快,腰背疼痛皆止。胸胁痞闷不舒,脘部尚有压痛。脉象濡滑且数,仍用舒调气机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半夏10克,黄连2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八诊】

舌黄根厚,脉象濡滑,湿热蕴郁,头目不清,脘腹胀满不舒。仍用清化湿浊方法。

苏叶梗各6克,青陈皮各10克,半夏10克,炒枳壳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晚蚕沙10克,蔓剂子10克,七付

【按】:本案患者早期肝硬化, 以脘腹胀满为主要表现,并有皖胁腰背诸痛。据脉舌色证分析,其为湿热蕴郁不化,肝胆郁热探入血分。故其治疗从请泄肝胆郁热,清化睥胃湿热,瘟血化瘀,疏利 三焦几方面调理浦泄肝胆郁热用柴胡、黄芩、川檩子、龙胆草、夏枯草等;清化湿热用佩兰、藿香、茵陈、苏叶梗等;凉血化瘀用丹参、茜草、赤芍、郁金、元胡 等;疏利三焦用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等;疏理气机用青陈皮、香附、木香、枳壳等;通络止痛用丝瓜络、桑枝、白芥子。治疗中不用扶正,不用守中, 不用滋腻。依上法随证治之,并配以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方法,经过近一年的治疗,该患者各种症状消失,体力增强,肝功化验正常,白球比例正常,并恢复了正 常工作。


癌:

转移性肝癌
周某某,男,40岁

【初诊】

1985年5月20日,患者因胃脘部肿块伴疼痛呕吐于1984年11月经某某省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全切术。1985年因肝区疼痛来北京某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有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转移性肝癌。

1985年3月14日,超声所见:左肝外段及内缘均见低回声区,分别为2.0×2.1cm,3.O× 2.9cm大小,边界尚清楚。右肝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区。 提示:左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M)。

患者自觉右胁下胀满不适,阵阵作痛,心烦急燥,夜寐梦多,口干咽燥,舌红瘦,苔白而于,右脉弦细滑,左脉弦细。此为肝热阴伤气机阻滞,络脉失和。良由情志不遂,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所致。先用疏调气机以解肝郁。

旋复花10克,片姜黄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香附10克,术香6克,丹参10克,焦三仙各10克,20剂。

并嘱其注意忌食辛辣厚味,只吃清淡素食,并每日坚持散步运动,不可间断。

【二诊】:1985年6月10日

药后胁下渐舒适,疼痛大为减轻,诊脉仍弦细,舌红苔白且干,心烦梦多。气机渐调,郁热未清,继用疏调气机方法。

蝉衣6克,疆蚕10克,片姜黄6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焦三仙各10克,6剂

【三诊】:1985年6月17日

舌红且干,脉弦细而数,夜寐欠安,仍属肝经郁热未清络脉失和之象,再以疏调,参以凉血化瘀。

半枝莲10克,白头翁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竹茹6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6剂

【四诊】;1985年6月24日

夜寐渐安,心烦亦减,右脉弦细而滑,左脉濡软,郁热渐轻,仍用前法进退。

半枝莲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焦三仙各10克,6剂

【五诊】:1985年7月1目

脉象滑软,舌红苔白,嗳气不舒,再以凉血化瘀通络方法。

半枝莲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陈皮6克,片姜黄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焦麦芽10克,6剂

【六诊】:1985年7月8日

脉象濡软且靖,舌白腻润,诸症皆减,仍用凉血化瘀方法。

半枝莲10克,半边莲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焦三仙各10克,12剂

【七诊】:1985年7月22日

脉象濡软,舌红且绛,肝区不舒,用益气化瘀方法。

生黄芪10克,沙参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6剂

【八诊】:1985年7月29日

日前复查B超,结果如下:

1985年7月27日超声所见:肝左内叶见1.3×1.2cm低回声团,边界清晰规则。余回声可。

超声提示:左肝内叶窦性占位病变(M)

诊脉弦细滑数,夜寐梦多,仍属郁热未清,热在阴分,继用凉血化瘀,益气活络方法。

生黄芪20克,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半枝莲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蝉衣6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片僵蚕6克,僵蚕10克,30剂

患者携上方返回山东老家,续服3个月,一切症状消失,身体日渐强壮。于1985年u月来京复查,结果如下。

1985年u月9日超声所见:肝内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团,血管清晰。胰腺显示不清。

超声提示:肝内未见明显异常。

1986年8月患者再次返京复查,结果仍未有异常发现。

【按】:本案为胃癌术后转肝癌,恶性程度很高,赵师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综观本侧治疗全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包括初诊、二诊,以疏调气机以解肝郁为主。

虽然患者因癌肿消耗,手术及术后脾胃运化失司日久而致气阴两伤,但其病机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肝郁热。因为患者得知自已患了癌症,术后复发转移,自以为 无法可治,将不久于世,故尔心情沉重,情绪低落,终日闷闷不乐。这是造成肝郁气机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肝郁日久必然化热,故表现为肝郁热如心急烦躁,夜寐 梦多。郁热在里必然伤阴,故又有口干、脉细、舌瘦等表现。比较起来,肝郁是主要的,第一位的。故治疗以疏调气机以解肝郁热,方用升降散为基础,蝉衣、僵蚕 秉清化之气而升阳上达,合旋复花、杏仁、枇杷叶宣肺下气而降浊,用片姜黄疏利气血之瘀滞。以丹参助其活血化瘀,木香助其调气,焦三仙消积滞而通三焦。并教 患者素食以保运化,锻炼以运气血,忌食辛辣厚味则六腑清净,郁热不生。如此综合调理则肝家郁热得以解散,虽不治癌,而直拨致癌之本矣。

治疗的第二阶段从三诊到六诊,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疗之后,气机渐畅,症状渐减,患者心情较前平静,也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此时的治疗重点逐渐转移到凉血 化瘀方面。因为肝为藏血之脏,肝郁热日久,必然造成热八血分而致瘀滞,故单纯疏调气机虽属必要,但针对性不强,必须和凉血化瘀结合起来,气血双调,故在升 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增入半枝莲清热解毒,白头翁、赤芍、茜草凉血化瘀。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治,患者自觉各种病状逐渐减轻,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信心十 足,积极配合治疗,经B超复查,提示肝内原有的两处癌肿,一处消失,一处明显缩小。

治疗的第三个阶段从七诊开始在原来疏调气机、凉血化瘀的基础上,增入益气扶正之品,因为本病之初就存在气阴两伤,属正虚邪实之病。经过前二阶段的治 疗之后,郁热邪气得以渐渐消散,此时再议扶正即无恋邪之虑,况诊其脉象濡软,气分已显不足,若一味专以清化方法并非上策,此时选用扶正祛邪最为恰当时机。 故用药在疏调气机、凉血化瘀的基础上加生黄芪益气扶正,生脉散益气养阴。患者返里前携带方中又增入焦三仙、水红花子,因其返里后需长期服用,故增入焦三 仙、水红花子以助化,如此则配伍全面,方宜长期服用。患者以此方坚持服用3个月,肝内肿物全消,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子宫肌瘤
万某,女,46岁

少腹右侧有块,按之作痛,已3月余。曾作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建议手术切除。患者不愿手术,前来就诊。近一年来,月经素乱,经期延长,且量多有块,近两三个月,经量尤多,甚至一月二至,蹦致疲乏不堪。诊脉弦滑细数有力。拟用活血化瘀方法。

柴胡6克,川楝子10克,黄芩6克,香附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木香10克,青陈皮各10克,夏枯草10克,益母草10克

患者服上方共三个月40余剂,月经恢复正常,少腹之块消失,无压痛,经妇科检查,确认子宫肌瘤已不存在。

【按】;子宫肌瘤多表现为月经过多,此为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治疗不必固经止血,只须化瘀通络消瘤,通因通用之法也。若为粘膜下肌瘤,此法甚效,可收瘤消血止之功。消瘤借重三棱、莪术,余药仍坩清肝热调气机而已。



多发性子宫肌瘤
张某某,女,41岁

【初诊】:1991年7月10日

子多发性子宫肌瘤确诊三年余,近日作B超确定最大的一个肌瘤直径约7,9cm。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至10余天。每次月经后一身疲乏无力,面色萎黄,血色素降至7克。诊脉濡滑且数,舌红苔白,夜寐梦多。肝胆郁热,血分瘀滞,先用清泄肝胆,并活血化瘀,以消其瘤。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三棱6克,七付

【二诊】;1991年12月16日

上方服后自觉适舒,夜寐安稳,烦躁减轻,月经量减少。患者每月服上方约20付。近日B超检查,肌瘤缩小,最大者直径为6,7cm。微党疲乏无力,诊脉濡滑,按之力弱,舌红苔白且润,络脉瘀阻,气分不足,改用益气化瘀方法。

黄芪20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茜草10克,大黄1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三诊】:1992年元月11日

上方服20余付,自觉气力有增,精神好转,近日夜梦较多。诊脉弦滑,按之濡数,舌红苔白,仍用益气化瘀方法。

黄芪2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夏枯草10克,苏术10克,马鞭草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四诊】:1992年元月18日

近日B超复查,丑发现一个肌瘤,直径为3. 1cm,其余肌瘤均已消失。患者自述原有乳腺增生,两乳房胀痛,药后也显著减轻。诊脉濡滑,舌白苔腻,仍用前法进退。

黄芪20克,牛膝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马鞭草10克,苏术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瓜蒌30克,七付

【五诊】

上方续服至今,经B超复查,肌瘤直径已缩至2,6cm。脉仍濡滑,继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法。

黄芪20克,马鞭草10克,苏木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水红花子10克,瓜萎仁30克,丝瓜萎10克,桑枝10克?七付

【六诊】:1992年6月20日

上方续服1月,一切感觉良好,月经时间经量均已正常。脉仍濡滑,继用前法增损。

黄芪30克,苏木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三棱6克,七付

【七诊】:1992年8月15日

近日复查B超,肌瘤全消。月经复常,食眠均佳,脉象濡滑。病已向愈,再以前法加减,以资巩固。

黄芪30克,马鞭草10克,苏术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当归10克,10付

【按】:多发性子宫肌瘤, 最大者直径7×9cm,经过近一年的中药治疗,肌瘤全消。本案的治疗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诊用清肝热与活血化瘀并重,用药5个月,瘤体已明显缩 小。此后为第二阶段,根据脉象满软,以及病情需长期治疗这一情况,决定改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法。主用黄芪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气充则血得行,活瘀而不伤正。 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瘤体日渐缩小,直至全消。其所用活血药物并不多,出入于丹参、茜草、赤芍、马鞭草、苏木、三棱、当归等药之间,每诊必变换数药,而 基本治法益气活血化瘀不变。体现了治法不变而用药灵活的特点。总之,象子宫肌瘤这样实质性瘤体的消除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患者必须有耐心坚持治疗。医生则在把握其病机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基本的治法,不能朝三暮四。若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恐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瘿 :

良性甲状腺囊肿

崔某,女,33岁

【初诊】

颈下结喉部左侧有肿物隆起,约鸭蛋大小,推之可移,按之有弹性,无压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诊脉沉精,舌红苔白,气机失畅,血络瘀滞,先用清化方法。

苦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山慈菇10克,夏枯草10克,益母草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克,七付

【二诊】

药后睡眠好转,精神见好。脉仍弦滑,舌红苔白,仍用前法,佐以咸寒散结。

白芷6克,防风6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牛蒡子10克,山慈菇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杏仁10克,水红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海藻1O克,昆布10克,七付

【三诊】

上方续服一月,颈下肿物明显见小,触之较软,若核桃大。

脉仍弦滑,前法继进。

白芷6克,防风6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山慈菇10克,夏枯草10克,浙贝母10克,郁金10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七付

【四诊】

上方又服一个半月,颈下肿物已消。前法小制其剂,以善其后。更须戒恼怒忧思,宽怀自解,以防复发。

白芷6克,防风6克,夏枯草10克,浙贝母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生牡蛎2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后停药观察,随访未复发。

【按】:甲状腺囊性肿物,虽为良性,却有迅速增大之可能。

中医辨之为痰气交阻,血络瘀滞,故用活血化瘀、调畅气机、咸寒软坚之法。若能持之以恒,必能消之于无形。更须患者调畅情志,增加运动,勿食辛辣及烟酒刺激之物,方可根治。


消渴:

糖尿病
田某某,女,22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半年余。血糖280mg/dl,尿糖+++。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一日夜可食主食3000克以上。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证属胃火炽盛灼津。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3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脉象槽数,舌红苔黄。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四诊】

口微渴,食已不多。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大便日二、三行,不干。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七付

【五诊】

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竹叶茹各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女贞子10克,七付

【六诊】

食眠如常,二便畅通。舌红苔薄白,脉象孺软,按之略数。

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沙参20克,五味子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批杷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白芍药10克,七付

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20mg/dl.尿糖为+~士,诸症悉平。

【按】:本案为中消重症。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叽肤,故患者形体消瘦。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 薪,用大承气合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重用生石膏至1[10克,直清胃火,硝黄重用以泻热。药后大便畅行,火热得 以下行,其症立减。三诊四诊继用原法+++、制其剂以清余热。

五诊改用养阴生津之法,使阴足则能制火。后均以此法调理,不但症状逐渐消失,血糖也稳步下降。凡消渴实热症,具可下之症者,可仿此治疗。



糖尿病
彭某某,女,53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3年余。血糖230n培/dl,尿糖+~+++。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舌白体胖质嫩且润。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数多而色清白。中阳不足,先用益气补中方法。

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气力有增,脉仍濡软,舌白苔润,再以前法进退。

黄芪60克,南北沙参各2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七付

【三诊】

患者依上方服药一月,自觉精力较前太增,诊脉仍属孺软,按之已觉有力,舌白苔腻,根部略厚。仍用前法加减。

黄芪6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服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降至110mg/dl.尿糖转阴,各种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案患者渴饮不甚,疲乏无力明显,脉象虚大,舌胖淡嫩,据脉证辨为气阴两虚。气不化津,故渴。治以益气养阴与补肾壮元并举,方中重用黄芪益 气,沙参、麦冬、五味子三药为生脉散,合黄芪共奏益气生津之技,杜仲,川续断、补骨脂,平补肝肾,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生熟地滋阴添精。若久服朴益,恐运 化不及,可加入焦三仙、水红花子助消化、运三焦,使补而不滞,则可常服以为图本之治。

糖尿痛 三
李某某,男,47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三年余,空腹血糖180~200mg/dl,尿糖+~+++。口服西药优降糖及中药消满丸效果欠佳。自觉口干舌燥,渴欲热饮,一身疲乏无力,形体较胖,脉象湃软且大,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腰酸而痛,夜多小便。证属气阴不足肝肾两亏。先用益气养阴,填补下元方法。

生黄芪30克,生熟地各2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减轻,自觉较前有力,腰痛显著好转。诊脉濡软,舌胖苔润,仍以前法进退。并颁小心控制饮食,不吃甜食。适当多吃蛋白食品。每日运动锻炼乃治疗之本,不可忽视。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生熟地各20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朴骨脂10克,川续断10克,山萸肉10克,七忖

【三诊】

患者自述药后精神体力均明显增强,遵医嘱每日清晨驱车到远郊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十分舒畅。诊脉濡软以滑,舌红苔白而润,再以填补下元方法。坚持锻炼,必有收获。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山药15克,花粉15克,生熟地各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七付

【四诊】

迭进益气养阴填补下元之剂,精神振奋,气力增加,劳作虽多,已不感疲劳,每日徒步登山渐增至两个山头,锻炼与治疗配合,已初见成效。近日化验,血糖已降至正常,尿糖阴性。继用前法,以资巩固;运动锻炼,不可或缺,是为至嘱。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生熟地各10克,生山药10克,杜仲10克,金樱子10克,补骨脂10克,巴戟天10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保持正常,尿糖始终阴性,各种症状消失,体力大为增强。治疗期间,患者每天清晨坚持徒步爬山,风雨无阻,往返30里,已成习惯。困而特别感谢赵师教给了他健身之道。

【按】:本案患者糖尿病已 三年余,久治不愈,因其疲乏无力,向以休养为主,体力活动很少。赵师据其形肥、脉濡、舌胖、苔润等脉症,作肝肾不足,投以填补下元之剂,兼以益气养阴,可 谓中下兼顾,服之即见救果。然并不单纯依赖药物取胜,而是要求病人自主运动锻炼,并把运动作为配合治疗的第一要求。起初患者将信将疑,以为如此疲乏之体。 何以能承受较大运动量的体力活动。及其坚持锻炼~段之后,就尝到了运动锻炼的甜头,越炼越有劲,越炼精力越旺盛,以至于到后来欲罢不能,几乎成了“运动 癣”。运动锻炼的最大好处是流通气血,增强脏腑功能。血气者,所以周于性命者也,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人之所以病者,即血气不得流通。无论虚证实证,莫不 如此。惟有血气流通,乃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脏腑功能才能强健旺盛漕贤张子和云:“《内经》一书,唯斟血气流通为贵。”是为至理之言。现代医学之糖尿病, 其病理是胰腺中胰岛细胞分泌胰岛案不足,功能低下之病。虽然中医辨证可见虚实寒热之分,然其必有血气不得流通,故尔功能低下,何以令其血气流通,用药调其 血气而令条达,此其一也,还必须令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以促进周身之气血运行。况本案辨为气阴不足,肝肾两亏,治疗顼大剂填补,而补则滞,然则病为虚,又不 得不补,如此奈之何?惟以运动疗法,以行气血,以运药力。此本案治疗中运动锻炼之不可少也。另须说明,本案投以大剂填补,服药之法不可不知,当多加水煎药 2至3次,合并药液得3~4千毫升,令病人饮之代茶,渴即饮之,不拘时。此治疗本病不同于他病之处,为赵师的用药经验之一。


黑疸:

阿狄森氏病

颜某,男,40岁

【初诊】

面色黧黑如漆,逐渐加重,颧部炱黑尤甚。病已两年余麓!某大医院检查,确诊为阿狄森氏病。自觉精神疲惫,一身乏力,腰膝酸软,双下肢无力尤甚,恶心欲吐,饮食步进。诊脉沉细无力,按之欲无,舌白苔精。一派阳虚水泛之象。治宜先温肾阳以治其本,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

淡附片6克,淡干姜6克,淡吴萸6克,肉桂6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熟地黄20克,七付

【二诊】

药后自觉精神好转,乏力减轻,余证如前,继用前法,重剂以进。

淡附片10克,淡干姜10克,淡吴萸10克,肉桂10克,杜仲15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0克,熟地黄20克,七付

【三诊】

自觉精神转佳,气力有增。仍感恶心欲呕,纳食少进。脉仍沉细,舌白苔润。温补下元,兼运中阳。

淡附片10克,淡干姜10克,淡吴萸10克,肉桂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焦白术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白蔻仁6克(后下),七付

【四诊】

呕恶虽减而未除。面色黧黑有减退之势,遗进温补下元,肾阳有再振之望,继用前法,补命火以燠中土。

淡附片10克,淡干姜10克,淡吴萸10克,肉桂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焦白术10克,仙灵脾10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15克,枸杞子10克,熟地黄20克,七付

【五诊】

药后精神大振,纳食有增,面色黧黑续减。然肾阳久衰,非朝夕可以为功,宜用丸药以缓图之。宗前法加味。

淡附片30克,淡干姜30克,淡吴萸30克,肉桂30克,杜仲30克,川续断30克,补骨脂30克,焦白术30克,红人参30克,枸杞子30克,山萸肉30克,仙灵脾30克,熟地黄60克,怀山药60克,陈皮30克,半夏30克,茯苓50克,鹿角胶100克。

制法:上药除鹿角胶外共研细面,将鹿胶烊化后加炼蜜适量,为丸如弹子大,重约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

患者服上药1料,面色黧黑渐次消退,精神体力均有好转,其余症状大部消失。

【按】:阿狄森氏病,又称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严重损害时出现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显著的色素沉着(中医将其描述为面色黧黑),并伴有恶心、呕吐、纳差、消瘦、疲乏、眩晕等多系统症状。西医给予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本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尚无确切的对应病种,治疗无成法可依。赵师根据中医理论对本病进行辨析,认为其主症面色黧黑属于元阳衰微,命门火衰,故伴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呜等症,在男子可9己阳痿不举,皆是阳衰之征。故治疗以温肾壮阳为法,以仲景四逆汤为基础,加入淡吴萸,名三淡汤,再酌加肉桂、杜仲、川断、补骨脂、熟地黄等温补下元之品,治疗本病可收到明显效果。


肥胖:

高血脂症

沈某,男,51岁,形伟体丰,体重逾90公斤,体检时发现血脂极高,服西药降脂效果欠佳,于1990年12月前来就诊。

观其面色潮红,油光发亮,舌红苔黄垢厚,脉象弦滑且数,按之有力。血生化检验甘油三脂高达18.86mmol/L。辨为痰湿瘀阻,久之恐有中风之虞,治宜涤痰活血化瘀之法,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药用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赤勺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半月后复查,甘油三脂降为12.64mmol/L,患者信心大增,继服前方加柴胡6克,川楝子6克,焦三仙各10克,1月后复查甘油三脂降为7.56mmol/L。嘱其坚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以善其后。

【按】:高血脂症,古无此名,故中药治疗无成法可嵌。赵师据其形体肥胖、舌滑苔腻,断为痰湿瘀阻,借用治疗痰喘的三子养亲汤,加冬瓜子、皂角子名曰五子涤痰汤,以涤痰消腻。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或配赤芍、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或配柴胡、黄芩、川楝子以泻肝热,或配焦三仙、水红花子、夫黄以疏调三焦,对于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阳痿:

性功能障碍
孙某,男,24岁

【初诊】

患者新婚三个月。婚后即患阳事不举。夫妻关系随之恶化。曾自购补肾壮阳丸药服之无效。两月来心情苦闷异常,每晚独自饮酒解愁,不能自拔。自述半年以来疲乏嗜睡,习渐严重,甚至工作中即可入睡。患者体形肥胖,面色潮红而光亮。诊脉濡软且滑,按之且数,沉取弦急。舌苔黄腻,根部垢厚。合参脉、舌,色、证,此属湿热童盛,阻滞经络,当清化湿热,治在厥阴。

柴胡6克,苏藿梗各10克,独活5克,草豆蔻5克,车前子10克,山栀6克,黄芩10克,龙胆草6克,醋大黄10克(后下),二剂

【二诊】

药后大便畅行三次,心中烦热大减,阳萎已起,嗜睡减轻。诊脉弦滑,按之濡数,沉取弦急之象大减,苔垢已化,舌质仍较红。此湿热积滞渐化,三焦气机渐通。然湿热蕴郁日久,非一剂可愈之证,仍氲清化湿热,活血通络方,继清余邪。

柴胡6克,黄苓10克,泽兰叶10克,片姜黄6克,蝉衣6克,钩藤10克,川楝子10克,防风6克,杏仁10克,大黄粉2克,龙胆草4克(后二味研细末装胶囊吞服),三剂

上疗服后,患者前来告知,阳萎已完全治愈,其他症状也已消失,夫妻和好。遂嘱其停药,并嘱其禁糖,戒酒。忌食蒜、慧、韭、辣椒等辛辣之物。并劝其每日运动锻炼,以为强身健体之计。

【按】:本案患者年轻力壮,虽患阳萎,并非为肾虚,故其自服补药而日渐加重。其形肥,嗜酒,面赤光亮,舌红苔腻,疲乏嗜睡,全是湿热蕴肓1;之象, 其脉濡滑弦数,接之愈数,沉取弦急,说明其病本质是肝经湿热下迫,肝郁化火。不可一见阳萎,便投补肝肾温命门之剂。一般说来,凡年轻而体质壮实者,多园恣 食厚味,或酗酒不止而患阳萎,皆属湿热蕴郁,三焦气机不畅,所谓“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皆可仿此例而治。



前列腺炎
李某,男,42岁

1992年4月2曰初诊

前列腺炎已10余年,近半年来阳事不举,尿中白浊。现体质肥胖,大便不畅,心烦失眠,夜寐梦多,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槽数。证属湿热蕴郁,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治以清化湿热,疏调气机,升清降浊。

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荆芥、防风各6克,僵蚕、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嘱其忌烟酒辛辣肥甘厚腻,加强体育锻炼。

服药7剂后,阳萎好转,仍心烦梦多。

原方去荆芥加钩藤、川草解各10克,枳壳、竹茹各6克,服药2周,阳事复常,余症皆除。

【按】:形肥者多湿,参以苔白厚腻,知其湿盛无疑;心烦梦多,舌红脉数,知其热盛。湿热两盛互阻不化,气机不畅,经脉瘀阻,发为阳萎。故用升降散调 气机复升降,柴胡、黄芩、川辣子泄肝热,荆芥、防风宣扬阳气而解肝郁,大腹皮、槟榔疏利三焦。如此则湿热去而阳萎愈矣。若一见阳萎,便谓命门火衰,而投温 朴,不惟阳萎不能愈,恐痈肿淋秘便毒之证亦不为远矣。


阳强:

前列腺炎
赵某,男,39岁

1992年元月9日初诊

患者于4个月前因前列腺炎服用阳起石、巴戟天、附子等朴肾强阳方药后,致阳强不倒,已服中药近百剂均无效。现面红目赤,心烦急躁,整夜不能入眠,头晕乏力,会阴及睾丸作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起刺,苔白且干,脉弦精且数,皆为肝经郁热之象。治以清泻肝经郁热。

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苓、川楝子,炒山栀各6克,僵蚕、茅芦根、青陈皮、炒槐花各10克,龙胆草2克,大黄1克。

服药3剂,阳强好转,能八睡,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患者正值壮年,以腰痛、 会阴部时觉刺痛为主诉就医,脉症俱实,何虚之有!奈何前医辨为肾虚,大投温补,致阳强不倒,面目红赤,心烦急躁,夜不能寐,舌红起刺,脉弦滑数,一派肝经 郁热之象,故用清泄肝胆方法,用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龙胆草、炒山栀等,大清肝热,服之即愈。此案为误服温补之剂而致肝胆郁热,表现为阳强不倒, 上案乃湿热阻滞厥阴经脉而致阳萎不举,证虽相反,其病机则相似,舌脉俱现湿热之象,肝主琉泄,被湿热郁阻,则泄疏不利,气机不能畅行,厥阴经脉郁潞,或勃 为阳强,或萎而不举,皆当从肝调治,疏其气机,复其疏泄之职。故皆选用升降散之善调气机复升降者加减取效。


痹证:

风湿热
刘某某,女,27岁

【初诊】

患者为一矿工家属,两月前足月顺产一女孩,在产假期间,不慎感受风寒,发热咳嗽咽痛,数日而愈。一周前又冒风寒,发热,关节痛,化验:血沉 40mm/h、时,抗“O”1:800,西医诊为风湿热。因患者吃西药烧心胃痛,故请中医诊治。身热口渴,饮水不多,头胸腹有汗而下肢无汗,两膝关节红肿 而痛,扪之则有灼热感,苔白而干,脉弦数。此为热痹,治当清热通痹,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梗米15克,生甘草15克,穿山龙15克,三付

【二诊】

药后热退,关节红肿已消,但仍觉痛,再以原方五剂。

【三诊】

诸症皆平,化验正常,停药自养,嘱其千万预防感冒,否则易致反复。

【按】:本案为热痹热痹乃风寒湿邪久客不去,郁而化热,阻滞经络不通,故尔以红肿热痛为特征,治当清其郁热而通其经络。本案以白虎汤清阳明经热,加穿山龙通络止痛,收效迅速。二诊仍用原方续服,诸证虽除,而病根未全拔,故嘱其小心将息,预防感冒,否则仍不免复发。

干燥综合征
赵某某,女,23岁

【初诊】

病发半年余,一身关节入夜作痛,晨起即愈。曾查得类风湿因子阳性。口腔溃疡经常发作,此起彼伏,经某医院检查,认为属干燥综合征。诊脉弦糈,按之沉数,舌红且干,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肝胆郁热已久,先用清泄肝胆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木瓜10克,黄连2克,桑枝10克,丝瓜络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疼痛略减,心烦稍平,夜梦亦稀,脉仍弦滑数,舌红且干,继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木瓜10克,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七付

【三诊】

药后疼痛续减。近日感冒新凉,午后低烧,体温37.2℃,一身乏力,周身酸围,胯膝关节疼痛加重。咽喉怍{#敞咳。诊脉浮滑且弦,舌红苔白。新感外邪,先以宣法退热为譬。

淡豆豉10克,炒山栀6克,大豆卷10克,桑枝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苏叶梗各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茅芦根各10克,三付

【四诊】

药后发热即退,身感轻舱。入夜关节仍痛,口腔溃疡又起。感冒之后,余热未清,仍以清化方法:

荆芥6克,伤风6克,前胡6克,淡豆豉10克,炒山栀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七付

【五诊】

口腔溃疡已愈,再以疏风通络方法以止其痛。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威灵仙10克,秦艽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免,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七付

【六诊】

疼痛渐减,再依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独活6克,威灵仙1O克,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炙乳没各2克,七付

药后疼痛基本消失,原方继进七剂,以善其后。

【按】:本案患者以关节疼痛为主证,故辨为痹证,经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盛为痛痹,湿盛为着痹。虽有如此分辨,但总 属外邪入侵,留而来去,痹阻经络,故令疼痛,昕谓不通卿藉是也。今治疗以祛风化湿通络止痛为主。因患者年纪尚尚轻,病程未久。救不必责求肝肾之虚而投补 药。治疗中因新感发热,即先疏卫以退其热,热退复治其痹。亦《金匿》所谓“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而后治其痼疾”之法也。

类风湿关节炎
张某,女,z9岁

【初诊】

病发两年余,双手指关节疼痛,遇寒加甚,近来发现指关节肿胀明显,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关节肿大较甚,略呈梭形,触之疼甚,色暗红,屈曲不利。经查类风湿因子阳性。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诊脉弦滑而数。舌红苔白略腻。此外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蕴郁化热,邪阻经络,津液不运,变生痰浊,四末气血不达之所,转为痰浊巢穴,故为肿胀。治以涤痰消肿方法。食忌肥甘,并防寒凉刺激。

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戚灵仙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于6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疼痛有减,肿胀未见明显消退。久病络脉痹阻,非旬日不足以见功。脉仍沉滑,为痰郁之征,继用涤痰通络方法。

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6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天仙藤10克,片姜黄6克,七付

【三诊】

关节肿胀见消,疼痛大减,脉仍沉滑,舌白苔润。前法进退。

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6克,生苡仁30克,丝瓜络10克,桑桂10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天仙藤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

【四诊】

关节肿痛消之大半,脉象濡软以滑,舌白苔润,继用前法以涤余痰。谨防冷水刺激为要。

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6克,生苡仁O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按】: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肿大为特征,赵师辨其为痰滞经络,所用五子涤痰汤为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方。今将赵师从痰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独到经验整理附后。

附:赵绍琴从痰辨治粪风漫性关节炎的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多因素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内客经络骨节,久留不去,痹阻气血而成。吾师赵绍琴教授对本病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本病之初,关节尚未肿大,可按一般痹证辨治,若关节肿大疼痛一旦形成,则应从痰论治。

凡关节肿大疼痛多属有形之邪留滞其间,痰浊、水饮、瘀血皆其类也。类风湿之 关节肿大,或为梭形肿大,如指关节病变;或为程肿凸起一块,如腕踝关节病变,然其并无骨质增生,但有关节腔水肿或软组织增生。况其肿胀可反复发作,其为痰 饮甚明。此皆因外邪久留,经络闭阻,致气血津液停滞而为痰为饮。此等痰饮生于经络之中,留于关节之内,徒以健脾燥湿化痰亦不能速去。当治以涤痰通络之法, 选用性滑利善走蹿之品,组成开窍通关之猛剂,以涤除骨节问之留痰浊饮。

方名五子涤痰汤(自拟),即三子养亲汤加冬瓜子、皂角子而成。方用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10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或用皂角代皂角子亦可)。

若病在早期,表现为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关节并无肿胀,或略显微肿,其痛忽作忽止,倏忽往来者,皆是痰饮流注欲作窠穴之象,治宜祛风胜湿通络剂中加 入三子养亲汤,以祛除经络中流痰,方用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威灵仙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

方中白芥子用量虽小,却是重要的引经药,因其性通利透达,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走于经络之中,故为必用之药。

若其病已成,四肢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较剧,触之痛甚。此为痰饮留蓄于骨节间,已成窠穴之势。舌苔白腻水滑,脉象沉细滑或濡滑皆是痰饮深伏之象。此时痰饮聚于骨节,聚成窠穴,难于速去,三子养亲汤已力所不及,可用五子涤痰汤加味。

方用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6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天仙藤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方中 五子合用,善能涤除骨节问痰饮湿浊,合以三藤及桑枝、丝瓜络,更能通利经络,祛风胜湿,mq痰饮不致复留为患。方中皂角一味,至为重要,其味辛辣猛烈,走 窜力强,善开窍通关涤痰除垢,与白芥子协力,领诸药直达痰饮窠穴,而奏涤痰消肿之功

若证见关节肿胀迅速增加,疼痛剧烈,手不可近,是痰饮之势猖厥,非峻剂无以遏其势,宜用上方合控涎丹,装胶囊吞服z~3分,服后泻下痰水样便,即收肿消痛止之效。

若证属阳气衰微,寒痰凝滞,漫肿作痛,屈伸不利,六脉沉微,舌淡苔白水滑,面色觥白,形寒畏冷,是阳衰不能温化所致。宜上方合三淡汤,即淡干姜、淡附片、淡吴萸各6克,重者各用10克,以温阳逐饮。

若肾阳不足,虚弱症现,伴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以下玲感明显,舌淡胖大,苔白且润,脉沉弱无力者,可于方中加入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以补肾壮骨。

病至晚期,症见关节肿大变形,周围肌肉萎缩,屈伸不利,运动受限。此属痰瘀互结,治疗较为棘手。治宜涤痰化瘀并举。上方参入补阳还五汤意,加生黄芪30克,炒地龙10克,再酌用乳香、没药、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茜草等化瘀之品。或为丸服,以图缓效。

依赵师之经验,从痰辨治类风湿可获良效,但临床上尚需要求病人加强患部功能锻炼和走路运动,避免寒冷刺激,注意清淡饮食等。


淋证:

慢性肾盂肾炎
郝某,女,43岁,1993年10月1s日初诊。自10年前患“急性肾盂肾炎”,此后一直未彻底治愈,时好时坏,每遇感冒、 着凉、饮食不慎、劳累等均能发作。近几年来,发作时各种抗菌素、消炎药等均无效激服中药,开始几次有效果,现已无济于事。前天下午困气候变化又突然发作, 尿痛,尿急,尿频,尿赤,同时伴有发冷发热,腰痛乏力,又去医院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10~15个/高倍视野,尿白细胞30~50个/高倍视野, 拟诊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又开药氟哌酸之类药品未服,本已失去信心,但又痛苦难忍,求赵老一治。刻下,除泌尿刺激症外,伴见口渴欲饮,心烦急躁, 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滑细且数,体温37 6℃。证属湿热蕴郁膀胱,气化不利。治拟先以清化湿热,疏调气机,佐以凉血通淋方法。

药用:前胡6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茅根10克,芦根20克,木通色克,扁蓄10克,冬葵子20克,大黄1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

服药7制,发热未作,尿路症状减轻,余症缓解,仍以前法进退。

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川楝子6克,冬葵子20克。

服药7剂,膀胱刺激症状消失,尿检正常,精神好转,二便正常,唯腰痛酸楚,疲乏无力。改用凉血育阴,益气固肾方法。

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冬葵子20克,杜仲10克,川断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黄芪10克。

服药14剂,精神振作,症状皆除。调整方药以巩固疗效。

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旱连草10克,女贞子10克,补骨脂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

隔日服1剂,连服4周。半年后追访除因春节时过服辛辣并劳累而轻度反复外未出现大的发作。

【按】:淋症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气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等类型,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本病案病程10年之久,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等抗病 能力下降时病可发作,相当中医的劳淋。劳淋是由于五脏受损,遇劳而发的一种淋病。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劳倦之后而发等。发作期用清化湿热,凉血 通淋方法,但用药时切不可过度寒凉,以防克伐脏气+阻滞气机;也不可因脏气受损,过早滋补,以防气机受阻,闭门留寇之弊。在病情稳定期宜益气固肾,凉血育 阴。但始终注意保持气机的通畅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另外注意饮食调养与功能锻炼。饮食宜清淡,忌宴辣厚腻之品以及寒凉之属;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与抗 病能力,如走路,爬山,跳舞等;女同志尤期注意经期、妊娠、产后外阴部的卫生,对于防止淋症的发生与复发有重要意义。

泌尿系感染
吕 某,女,28岁,1989年9月5日初诊。自3日起,因服冷饮之后,自觉恶寒发热,排尿不适,尿频,尿急,继而发冷寒战恶风,尿道灼热刺痛,去医院就诊, 查体温39.6℃,WBC2300/mm 3,尿检:白细胞30~50个/高倍视野,红细胞?10~20个/高倍视野,脓球少量,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 用抗菌素与解热止痛药后,大汗出,热退,寒战止,从第二天开始又复作,特来求赵老医治。刻下,发热恶风,尿频,尿急,尿通灼热刺痛,尿急不尽,小腹拘急, 腰部发凉且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滑细且数,体温38.6℃,尿检查: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20~30,脓球大量。证属湿热蕴郁,下注膀胱。

治拟清热化湿、凉血通淋。药用剂防败毒散加减,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前胡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滑石10克,瞿麦10克,木通2克,炒山栀6克,炒槐花10克,大腹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20克。

服药3剂发热见轻,又服4剂,热退,尿路刺激症消失,大便偏干,小便色赤,体温正常,尿常规检查:血球3~5个/高倍视野,红血球O~2个/高倍视 野,湿邪渐化,余热未愈,仍以前法进退,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茅芦根各10克,桑棱10 克,柴胡6克,黄芩6克,焦三仙各10克,小蓟10克。

又服上方14剂,尿检正常,无其他不适。

【按】:淋证临床较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滴沥刺痛,或痛引腹腹,或伴有血尿,或伴有尿浊,甚至排出砂石等。其中包括一部分现医学的尿路感染, 尿路结石以及急慢性肾盂肾兜等病。此患者素体湿热较盛,又进饮玲,寒湿外袭,内外湿热相合,传入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发为淋症。赵师认为患者虽恶寒 较重,甚则寒战,但并非冷淋。冷淋多为肾气不足或命门虚寒。此病案有恶寒战傈,乃寒湿外袭,气机阻滞,阳气不得外达而致。因此治疗必先化湿邪为主,兼以清 热方法邀里赵师重用风药,老师认为风能胜湿,风能开郁,风能调畅气机。另外必注意饮食宜忌,饮食宜清淡,生冷辛辣油腻当禁之。


遗尿:

阎某,男,11岁。于1992年1月26日初诊。患儿自幼至今,每夜尿床1~2次,形体瘦弱,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时有梦语啮齿,乏力,食欲不振,精神不集中,经常腹痛,大便干结小便黄,气味臭秽。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肝胆郁热,阳明积滞。

治法:清泻肝胆郁热,消导胃肠积滞。

方药:蝉表6克,片姜黄6克,白僵蚕10克,大黄2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7剂

【二诊】

服药大便溏泄4~5次,三剂后正常,遗尿未作,除心烦急躁外,余症皆减。脉弦滑,舌红。原方去柴胡、黄芩、川楝子,加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

【三诊】

近一周来仅尿床一次,舌红苔白,脉弦细。继用前法。

药用;钩藤10克,蝉表6克,僵蚕10克,枳壳6克,郁金10克,复盆子10克,7剂

【四诊】

遗尿未作,饮食增,夜寐安,精神爽,二便正常。黄连2克,蝉衣6克,僵蚕10克,复盆子10克,钩藤10克,川楝子6克,生牡蛎20克,7剂,巩固疗效。

【按】:小儿遗尿,既往多认为由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失约所致。此患儿经常腹痛, 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大便干结,此为胃肠积滞,郁而化热;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甚则梦语啮齿,舌红,脉弦数,乃湿热蕴郁肝胆,内扰心神}湿热下移,蕴结于 膀胱,热迫膀胱失约则睡中遗尿。《医学心悟?遗尿》云;“火性急速,逼迫而遗。”热灼津液,则尿臊色黄。老师用升降散升清降浊,调畅气机,荡涤胃肠之积 滞;再以柴胡,黄芩,川楝子清泻肝胆之郁热,使之郁散湿去热清,故能奏效。


肾盂积水:

孙某某,女,12岁初诊

自幼遗尿,迄今未愈。每夜必于睡眠中遗尿1~2次,全不自觉。近作B超,示双侧肾盂轻度积水。大便干结,小便不畅。舌红苔黄且腻,脉象弦精且数。湿热蕴郁下焦,先用清化湿热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大黄2克,蝉表6克,雷丸6克,滑石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大便畅行。小溲色黄不畅。入夜仍遣尿1次。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此肺气不宣,三焦不利。必开通肺气,以利三焦。

苏叶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前胡6克,荆芥6克,防风8克,白芷6克,独活6克,大黄2克,使君子10克,雷丸6克。七付

【三诊】

小溲较前畅利,夜间遗尿减轻。大便偏干,脉仍精数,舌红苔黄。仍用宣肺化湿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杏仁10克,前胡6克,焦兰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使君子10克,雷丸6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3克,七付

【四诊】

夜间遗尿显著减轻,已能于睡中自醒如厕小便,一周来仅遗尿1次。夜梦已减,时觉心烦,舌红苔黄,脉象弦滑,仍用前法进退。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苏叶子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使君子10克,雷丸6克,川楝子10克,七付

【五诊】

上药续服一周,夜间未再发生遗尿,白天小溲畅通,大便如常,食眠均佳。经肾脏B超复查,报告双是肾盂未发现积水。病已向愈,遂停药观察,并嘱其少食肥甘,以防复发。

【按】外儿遗尿并非皆是肾虚。若湿热蕴郁,肺气不利,气化失司,也可导致遗尿,本案即是一例。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小便通利正常与否,与肺气关系甚大。本案患者白天小便不畅,夜间小便自遗,全是肺气失于宣化,湿热童结不行,三焦水道不利所致。其肾盂积水也说明了水湿蓄积不行。初诊用风药胜湿,活血化瘀通络,并琬利三焦之品,因缺少宣肺之品,故疗效并不甚理想。二诊以后,从宣肺入手,仍用风药胜湿与疏利三焦水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尿失禁:

张某,女,45岁,1989年12月11日初诊。患小便失禁已8年左右,时轻时重,到处求医,服中西药不计其数,痛苦难忍。经友介绍求诊于赵老,症见,体质瘦弱。心烦急躁,头晕目眩,夜寐梦多,腰痛乏力,阵阵汗出,小便失禁,大便正常,舌红瘦且干,两脉弦细滑数。

辨证:肝经郁热,肾阴不足。

立法:清泻肝经郁热,滋补下元不足,以疏调肝肾。

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柴胡6克,川楝子6克,木瓜10克,升麻6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阿腔珠10克,生牡蛎30克。

【二诊】

12月18日,服上药7剂小便失禁有减,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好转。热郁渐清,改用填补方法。

处方: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柴胡6克,沙参10克,熟地10克,玉竹10克,补骨脂10克,独活6克,桑寄生10克,珍珠母20克。

【三诊】:12月25日。

服上方7剂,小便失禁大减,腰痛见轻,头晕未作。仍以前法进退。

处方: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熟地10克,补骨脂10克,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川断10克,白芍10克,珍珠母20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

【四诊】:1990年元月3日

服上方7剂,小便失禁未作,余症均除,精神较佳,面带喜色,再以上方加升麻10克,海螵蛸10克。服药10剂,以巩固疗效。三个月后随访。病愈未再反复,体质转健,饮食倍增,体重增加5公斤。

【按】:小便失禁是指在神志完全清醒状态下,膀胱不能维持其控制排尿的功能,造成尿液不自主的流出的病症。在临床上以老年人,妇女以及大病之后为多见。一般认为小便失禁多属肾气虚衰,气化无权,膀胱失约而致小便自行排出。此患者素体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膀胱失约而为小便失禁。乙癸同源,肾阴不足,水不涵术,久病不愈,阴损及阳,下元亏虚,固摄无权,则小便自遗。加之病已延久,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肝火偏盛,表现出肾虚肝旺之征。因此赵师在治疗上先以清肝热,后议补下元,取效甚佳。使患病8年之苦,仅服30剂药而愈,经随访未复发


尿血:

膀胱癌

秦某,男,60岁,于1989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自8月初外出旅游,中途出现发热,并伴有尿频,尿痛,尿赤,以“泌尿系感染”治疗10余天,尿频,尿痛症减轻,仍血尿时作,低热不退,又改换抗生素、中药等治疗月余疗效不明显,尿化验检查:尿蛋白++,红血球大量,潜血++,后经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膀胱癌,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本人与家属决定先请赵老医治,刻诊见:身热恶寒,头目不清,急躁,眠不实,胸脘不舒,小便短赤,舌黄苔厚腻,有瘀斑,脉濡滑且数。证属暑湿郁热蕴郁于内,拟先用宣郁化湿方法。

药用,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杏仁10克(后下),枇杷叶10克,荆芥炭10克,茅芦根10克,柴胡6克,炒山栀6克,菖蒲6克,郁金6克,香附10克,焦麦芽10克。

服药10剂,身热恶寒消失,余症减轻,尿蛋白(一),红细胞5~10个/高倍视野,尿潜血+,舌红苔厚,脉滑数,湿郁渐化,气机渐疏,郁热未解,用凉血化瘀清热方法。

药用:荆芥炭10克,柴胡6克,黄芩6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炒山栀6克,丹参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大黄1克,茅芦根各10克。

服药20余剂,血尿未作,尿检(一)。膀胱镜检查;膀胱粘膜白斑,未见其他异常。舌红苔白且千,脉弦滑,接之略数,血分郁热,改用清热凉血、甘寒育阴方法。

方药:柴胡6克,黄芩6克,川樟子6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炒槐花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半枝莲10克。

以此方加减服药2月余,又去复查,原病灶区白斑均消失,未见其他异常。

仍以前法进退,饮食当慎,防其复发。

药用:凤尾草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每周2~3剂,续续服用。

【按】:此病案系膀胱癌,是经权威西医医院做膀胱镜检查,并取活组织切片病理实验而确诊,而未作手术及化疗治疗,单纯用中药治愈的。患者平素嗜酒吸烟,外出旅游正值暑期,湿气盛,气温高,易贪凉,以致暑湿温热之邪相合而受之,与翥体湿热之邪相为交织互结,病势缠绵,表里同病。赵师在治疗上,先以宜郁化湿,后用凉血清热,再以甘寒育阴,分层次,有步骤进行治疗,但无论在哪一阶段都没有抛开疏调气机之法。因此赵师常说;“治病之要,贵在疏调。”此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再未近烟酒,每日早晚锻炼,服药未断,现已6年,身体颇健,未见复发。


狼疮性肾病

毕某,女,1 2岁,吉林省人,病历号--001 764,于1990年7月5日初诊。患者自1989年11月因感冒发热之后10余天,出现双眼睑浮肿、血尿,查尿蛋白I}}1.尿中红血球满视野,当地县医院以“肾病综合征”收住入院,用激素治疗20余H无效,转院于北京某医院肾内科。查得狼疮细胞,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用大剂量激素配合化疗(环磷酰胺每日0.15mg)治疗8个月仍无效,并出现高血脂,肝肾功能损害,特求赵老医治。

刻诊时,全身浮肿,而色觥白,咽痛,恶心呕吐,失眠梦多,血尿不止,舌红苔白厚腻,脉滑细数。化验检查:尿蛋白1}I};尿红血球30~50个/高倍视野,尿潜血+++,血胆固醇993~7526mg/dl.血尿素氨30mg/dl.血肌肝3,5mg/dl.血清GP,51iu/l.B超:肝脏肿大,双肾弥漫性病变。证属热郁营血、气机不畅。治拟清热凉血,活血通络方法。

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苏叶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5克。

服药7剂,呕吐未作,浮肿见轻,血尿止,仍睡眠较差,尿化验:蛋白十+,潜血++,仍以前方加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服药20余剂,浮肿消失,尿化验转阴,仍用凉血化瘀方法。

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生地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5克。

又服药30剂,无不适感,尿检(一),血生化检驻:血清谷——丙转氨酶24iu/l.尿素氮6 6mg/dl.肌酐0.7mg/dl.两对半(一),血胆固醇205mg/dl。DNA及抗DNA抗体均阴性,激素已停,痊愈出院返回。


【按】:系统性红斑狼疮而致肾损害,是一比较难治的疾病,中西医对此病均感较棘手,此患者出现高度浮肿、严重血尿。用激素冲击疗法和化疗等治疗8个月余无效,并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脂增高等并发症,无奈转诊赵老。赵师用凉血清热,活血通络之法治疗,服药1周,尿蛋白开始下降,服药4周,血尿止,浮肿消失,尿蛋白转阴,又服药3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化验检查恢复正常指标内。本患者原治疗方法是采用绝对卧床休息、高蛋白、高营养。接受赵老治疗方案后,采用限制蛋白进入量,清淡饮食,走路锻炼等,配合治疗3个月,痊愈出院。半年后来京复查,未复发。一年后又来复查,化验指标全部正常。


IgA肾病

张某,男,30岁,于1993年2月4日初诊。患者自1988年患急性肾炎,经住院治疗2个月痊愈出院。出院后两周发现尿赤、腰痛,又去医院检查:尿蛋白+++,尿潜血+++,尿红血球10~15/高倍视野,住院治疗1月余,效果不明显,经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系膜增殖型)。以后尿常规化验时好时坏,有时出现肉眼血尿,曾多次住院治疗,均未彻底治愈。由一朋友介绍求赵老医治。刻诊时症见心烦梦雾,腰痛,尿赤,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尿检验: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5~7/高倍视野。证属肝经郁热,深入血分,络脉瘀阻。治拟清泻肝经郁热,凉血通络止血。

药用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炒槐花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大黄1克。

服药7剂,睡眠转安,尿赤见轻,尿蛋白士,尿潜血+,尿红细胞消失。

又服前方7剂,尿蛋白转阴,唯腰痛。尿潜血士,改为活血通络,凉血育阴方法,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小蓟10克,藕节10克,茅芦根各20克,大黄1克。

服药20剂,腰痛消失,尿化验未觅异常,无其他不适。又观察治疗3个月,未再反复,而告获愈。

【按】;血尿是以小便中混有血液为其临床特征。在《内经》中又称为搜血、溺血。但辨证治疗时必须与血淋相鉴别,其主要是区别疼痛的有无,如小便出血时滴沥涩痛或疼痛难忍,为血淋,多属膀胱湿热;如小便出血时多无疼痛症状为溺血(或尿血),多属血分郁热。此病案症见心烦梦多,尿赤,舌红,脉弦滑且数等,全是肝胆郁热深入血分之象。因此取柴胡、黄芩、川楝子等清泻肝胆郁热;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凉血活血清热滂根、小蓟凉血止血;荆芥炭,防风既能疏调气机,又能止血;大黄凉血活血,推陈致新。初诊服七剂,症状即显著见轻,又服7剂,尿蛋白转阴,唯见腰痛,尿潜血(士),改用凉血育阴方法,仅服药20剂,诸症皆去,化验检查亦未见异常。又以此方加减服药3个月以巩固疗效,并未再反复。病程达5年的IgA肾病,共治疗4个月而全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赵老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配合走路锻炼,限蛋白饮食等,疗效比较满意。


水肿:

肾病综合征 一
王某某,女,68岁

【初诊】

患者病水肿已3年余,时轻时重,经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 合征。服中西药无效,近2月来水肿加剧,下肢尤甚,几乎难以行走,由其女搀扶前来就诊。患者面目一身悉肿,按之盲而不起,下肢肿甚,面色眺白虚浮,眼睑难 以开启,两眼如线状。肚腹肿胀如鼓,自觉胀满小便不利,大便艰涩难下。诊其两脉沉迟涩滞,如病蚕食叶状,关尺脉虚微若无,舌胖质嫩色淡,舌苔白腻滑润有 液。一身关节沉重,动则作痛。检视其前所用方,不外五皮、五苓、肾气丸之类,然均无效验。综合脉、舌、色、证分析,其病本属中阳不足,真元大伤,寒湿阻 络,失于温化,经脉闭阻,三焦不畅,其病已延久,阳擞阴盛,非大剂温通不足以解其寒凝。必俟寒解阳回,络脉疏通,方克有济。姑拟四遵加味温阳以散寒凝。

淡附片30克(先煎),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肉桂6克,炒川椒6克,细辛6克,茯苓10克,三剂

【二诊】

4日后患者自已步行前来就诊,既不需人搀扶,也不需扶手杖。观其肿势已消之大半。患者自述服前方一剂后,至午夜腹痛作泄,下如稀水,连续三次,其势 如注,总量约5000毫升。因其泻势甚猛,家人甚为担忧,意欲前来急诊,后因见其泻后自觉舒适,且精神尚佳,遂较放心观察。泄后安然入睡。次日服第二剂药 后又泄3次,约3500毫升。第三剂服后又泄水二次,约2000毫升。三日之内,水肿日见消退,精神日增,饮食知味。已能自主活动。遂来复诊。

再诊其脉已由沉迟涩滞变为沉缓濡滑,按之已觉力增,舌白水滑之象已减。说明三进大剂温热,阳气已得振奋,驱逐阴寒水湿之邪由大便泄出,此为三焦畅通之象溢火之源以消阴翳,仍以前法继进,温阳益气,崇土制水之法。

淡附片30克,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川桂枝10克,炒川椒目6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五剂

【三诊】

药后水肿全消,面色渐转红润,精神日增,饮食睡眠均佳,二便如常,行动自如,能协助家人干些轻活,脉象沉软濡滑,舌白苔润。寒湿虽去,恐其复来,为拟丸药处方,常服以资巩固。

黄芪60克,党参60克,附片60克,干姜20克,吴萸10克,肉桂1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熟地60克,川芎30克,白术30克,陈皮2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鹿角霜20克,鸡内金30克。

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午,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如遇感冒发烧可暂停。

上药服完后,身体日渐强健,水肿未再反复。

【按】:此为阴水肿,缘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闭阻络脉,气血不得流通,三焦不得通畅,水湿无由泄越,溢于肌肤而为水肿。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 和之。概指此言。其证肤肿按之没指,富而不起,肌肤四肢沉重发凉,时时畏寒,口淡不渴,舌胖质嫩,苔白水滑,脉象沉微,接之无力。治疗此证当以温阳为先, 使阳气振奋,则寒湿自去。观本案服温热回阳剂后,由大便泄水如注,其理即如《伤寒论》所云“由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其方用姨附片,淡干姜,淡吴萸,三 者合用,名三淡汤,最善温阳散寒,是师门口授心传之经验方,为治疗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之阴寒证之要方。再合辛甘大热之肉桂温阳化气,走窜行水之椒目,温经 散寒之细辛,健脾利水之茯苓,故能振奋脾肾之阳气,而泄寒湿之壅盛。此证以温阳为急,故不可加入阴柔之药,若援引张介宾阴中求阳之例,加入熟地等补肾滋腻 之药则误矣。故初诊,二诊皆不用之。水肿消退之后,以丸药善后调理则可用之。此间道理,细细揣摩,自可明之。

肾病综合征 二
房某,女,2 5周岁,于1989年10月30日初诊。患儿自1989年4月因感冒后全身浮肿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尿蛋白忤H,并伴有大量管型,以肾病综 合征收住入院治疗。用激素治疗后,浮肿见轻,尿蛋白仍持续在+~++,现症面色龇白,全身轻度浮肿,尿量较步,智力较差,激素已由每日30毫克减至每日 7,5毫克,尿蛋白H,指纹色紫,舌红苔厚腻,脉滑数。证属湿热蕴郁于内,治拟清热化湿方法。药用荆芥2克,白芷2克,苏叶3克,丹参5克,生地榆5克, 茅芦根各6克。服药7剂后,浮肿消失,尿蛋白(一),夜啼不安,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湿郁渐化,热郁未清,仍以前法,佐以凉血化瘀,递减激素。药用荆芥 2克,防风2克,生地榆6克,丹参6克,赤芍6克,茜草6克,茅芦根各6克,焦三仙各6克。服药7剂,尿蛋白(一),饮食二便正常。又接此方服药20余剂 后,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而停服激素。调整方药:荆芥3克,生地榆6克,焦麦芽6克,水红花子6克,改隔日一剂,连服4周。

【按】:肾病综合征是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以及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症为其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的范畴。临床治疗多以利水I行水、甚至逐水等方法,治疗方剂如五苓散,五皮饮“及疏凿饮子等。而赵师从几十年临床观察和实践中,认为肾炎、慢性肾病的水肿,并非利水一途,因为利水的疗效不尽人意,往往是越利尿,水肿越甚,尿蛋白反复不降。其病的实质是湿热郁滞,邪气不去,正气难复,而用清化湿热的方法,往往收到经比较满意的疗效。治水肿不用利水剂,而收消肿之效,所谓不治之治是也,



肾病综合征 三
张某,男,22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1988年秋季参加军训后出现浮肿,经多次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持续帅。住某医院治疗,先用激素冲击疗法,未见效果,反见严重的激素副作用症状。后加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也无效。患者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深知肾病综合征大量尿蛋白流失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深知丢蛋白补蛋白是肾病综 合征的调养法宝。因此,他们为其于精心安排了高蛋白饮食谱,每天的饮食鱼、虾、肉、蛋、奶不断,平均每2~3天就要进食一只鸡,以补充营养,并强制其卧床 休息,不得下床活动。他们为儿子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一切,经此治疗一年有余,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尿蛋白定性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20 多克,同时,其浮肿加剧,面色惨白,体力衰弱,几至不能下床行走。百般无奈之中,于1989年春请赵师会诊。

视其舌红苔腻垢厚,切其脉濡滑数,接之有力,证属湿热蕴郁,热入血分,络脉瘀阻,困其食补太过,致使三焦不畅,气血壅滞。其诸般虚弱之症,非真虚 也,乃“大实若赢”之象也,治当凉血化瘀、清化澎热、疏调三焦方法。遂令其停止进食一切蛋白食物,每天的主食也减量至3两。并要求患者进行户外活动,每天 散步1至2小时,逐渐增加到3至4小时,当患者和父母明确表示能够做到时,赵师始为疏方如下:

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大黄,水煎服,每日一剂。

两周后,尿蛋白开始下降,浮肿也开始渐渐消退。继之依上方随症加减治疗三个月,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其尿蛋白完全转阴,浮肿全消,体力也大大增加,继续巩固治疗半年,停药观察。至今未复发。

【按】:这个病例清楚地说明了补蛋白和禁蛋白对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流失的不同影响。起初,患者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但并未能纠正其低蛋白血症,相反确加剧了尿蛋白的流失;后来,由于采用了低蛋白饮食配合中药综合治疗,其尿蛋白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从而说明了忌食高蛋白食物对于治疗慢性肾病消除尿蛋白是多么重要。



慢性肾功能不全,双肾萎缩
褚某,男,35岁,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1982年患急性肾炎,未得根治,尿蛋白经常 为++~+++,因其未至影响工作,故未重视治疗。1992年初发现血肌酐为3.1mg/dl.血尿素氮为24.7mg/d|,超出正常值不少,又作B超 检查,结果显示双肾弥慢性病变,双肾萎缩,右肾缩小更甚,其左肾为9,2×4,1×3.7cm,右肾为7.7×3.8~4.1cm,遂确诊为慢性肾炎,继 发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于1992年4月前来就诊。当时,尿蛋白为++,证见腰痛、乏力、恶心、纳呆、下肢浮肿。脉象濡滑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 且腻根厚,练合脉、舌、色、证,辨为热入血分,络脉淤阻,湿郁不化冼用瘪血化瘀,疏风化湿方法。

药用荆芥、防风、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茅芦根,水煎服,每日一剂。并嘱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进行走路锻炼,每甘不少于三小时。

【二诊】患者服上方一周后,湿郁已开,呕恶已除,精神转佳。但尿蛋白未减,余症仍在。遂于上方减去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加入小蓟、大腹 皮、槟榔等。再服二周,自觉诸症皆减,身感有力,尿蛋白已降为¨,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为14mg/dl.血叽酐降至2,3mg/dl.患者喜出望外,信 心倍增,后依法坚持治疗一年余,尿蛋白维持在士~一之间,尿素氮和血肌酐也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最令人惊奇的是复查B超发现,患者的双肾均较治疗前明显 增大,其左肾为9 2×4.9~3.7cm,右肾8.2×5.3×3.7cm。主检大夫对照前后两次B超结果,感到迷惑不解。因为本来已经萎缩了的肾脏竟又增大了,真令人不 可思议。

【按】:本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不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氧质血症期,按照现代医学的认识,其肾脏的病变将趋向于进行性恶化,并且是不可 逆的。然而,经过赵师的精心治疗,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血肌酐和尿素氮降到了正常范围,而且原已萎缩了的肾脏也有所增大。说明 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其肾脏病变并非都是不可逆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确实是治疗慢性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急性肾小球肾炎
张某,男,5岁,于1990年1月31日初诊。患儿自1个月前因发热、浮肿去某儿童医院就诊,经化验检查尿蛋白抖,血白细胞 13000/l.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1月余,仍发热不退,尿蛋白不降,浮肿不消,遂请赵老会诊。但见发热不扬,咳嗽有痰,时有恶心呕吐, 面目、眼睑及全身浮肿较甚,舌红起刺,苔黄根腻,脉滑数,化验检查:尿蛋白+++,血白细胞16000/mm3,体温38.5℃。证属热郁湿阻、肺气不 宣,治拟芳香宣化,和胃止呕。

药用苏叶3克,杏仁6克,佩兰6克,半夏6克,荆芥3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6克,水红花子6克。

服5剂。热退,恶心呕吐未作,浮肿见消,仍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白,尿蛋白+。

用宣肺止咳,兼以清化方法,药用荆芥3克,防风3克,杏仁6克,前胡3克,浙贝母6克,茅芦根各10克,生地榆6克,茜草6克,瓜萎10克,焦三仙各6克,水红花子6克。

又服药5剂,体温正常,咳嗽痰止,浮肿消失,食欲渐增,二便正常,精神转佳,舌红苔白,脉滑数,尿蛋白(一)。

再以清热凉血化瘀治其本,药用荆芥3克,防风3克,生地榆6克,丹参6克,茜草6克,茅芦根各10克,焦麦芽10克。

以此方服药5周,无其他不适,改每周7剂为每周服药3剂,又服5周未反复,而获痊愈。

【按】: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泳肿病是体内水液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水液潴留,引起周身浮肿的病证。水肿的辨证,广义的可分为阳水与 阴水两大类。阳水属实属表,包括风邪外袭,水锰浸渍,湿热蕴结,治疗多以祛邪为主;阴水属里属虐,包括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治疗多以扶正为主。本病案乃湿 热内蕴,风邪外袭,肺气失宣,三焦不畅,故见发热不扬,咳嗽有痰,水肿较甚;三焦气化不利,中阳被水湿所困,可见恶心呕吐等,其主要矛盾是湿与热互结。对 于湿热证的治疗,赵老认为,湿热证首当治湿,治湿必先化气,化气必当宣肺。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则一身气机通达,营卫调和,气化得行,湿乃自去,湿去热 不独存。湿热去诸症自除。因此先以宣肺气化湿浊为法,取苏叶、杏仁、芦根宣展肺气,止咳化痰;苏叶、佩兰芳香化湿;半夏健脾和胃止呕,化湿去痰止咳;荆芥 祛风胜湿,宣通气机;茅根利湿清热;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导滞。服药5剂,热退肿消,湿去余热未清。又以前法加生地榆、茜草、瓜蒌等凉血清热之品;再服5 剂,诸症皆除,而获痊愈。



糖尿病性肾炎,慢性肾功衰竭
粱某某,女,62岁

【初诊】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0余年,每日用胰岛素针剂,血糖得以控制。一年前发现尿中蛋白阳性,持续不降。诊断为糖尿病继 发肾炎。半年前查出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近1个月来逐渐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乏力殊甚,皮肤搔痒,恶心欲吐,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症。近查肌酐为 5mg/dl,尿素氮54mg/dl.二氧化碳结合力38.脉象濡软,按之有力,舌胖苔白而腻,面色苍白浮肿,下肢水肿,按之官而不起小便短少色白,大便 不畅,夜寐梦多,心炳急躁。此中阳不足,又兼血分郁热,益气行水,凉血化瘀,两兼顾之。

生黄芪30克,荆芥6克,苏叶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r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克,大腹皮15克,槟榔10克,大黄2克,七付

【二诊】

药后小便增多,大便畅行,面肿已消,下肢肿消大半,呕恶减轻,搔痒尚存。脉仍濡软沉滑,舌白苔腻,继用前法进退。

黄芪30克,荆芥6克,苏叶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冬瓜皮10克,大腹皮10克,大黄2克,七付

【三诊】

下肢浮肿全消,皮肤搔痒大减,微觉呕恶,脘腹稍胀,脉象濡滑,舌白苔润,再以疏调三焦方法。

黄芪30克,荆芥6克,苏叶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青陈皮各10克,木香6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四诊】

胀消纳增,夜寐梦多,脉象濡滑,按之弦数,舌白苔腻,时觉心烦,肝经郁热未清,再以前法,参以清肝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炒枳壳6克,竹叶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五诊】

药后眠安梦减,大便日二三行,小便如常。唯觉疲乏,余症全安。近查肌酐为3,2mg/dl.尿素氮28mg/dl.尿蛋白土。脉象濡软,舌白苔润,继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续服三个月,并以控制饮食,每日运动为配合,肌酐、尿素氨恢复正常水平,尿蛋白保持在士~+之间。

【按】:糖尿病继发肾炎肾衰,治疗较为困难。因为糖尿病屑 气虚者多,肾炎肾衰则为郁热。补气则增热,清热恐伤气,故为两难。本案即是其例,其水肿的发生,既有气虚不适的一面,又有湿热蕴郁的一面。赵师在治疗中采 服两顾之法,一方面重用黄芪补气,另一方面群集疏风化湿、凉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品,使补气不碍邪,祛邪不伤正澈投之即收消肿之效。其后数诊,在大法不变的 前提下,随症治之,如搔痒加地肤子、白鲜皮、草河车;腹胀满加青陈皮、木香,焦三仙;夜寐梦多加柴胡、黄芩、川楝子、竹叶茹等,药随症变,症随药消。既以 不变应万变——其基本治法始终如一;又有应变之变——有是症则用是药。体现了在把握病机的前提下的辨证论治精神。这就是赵师独到经验的精华。



消渴(糖尿病) :

消渴1(糖尿病)
田某某,女,22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半年余。血糖280mg/dl,尿糖+++。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一日夜可食主食3000克以上。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证属胃火炽盛灼津。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3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脉象槽数,舌红苔黄。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100克,知母15克,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黄20克,麦门冬20克,七付
四诊
口微渴,食已不多。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大便日二、三行,不干。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七付
五诊
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竹叶茹各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女贞子10克,七付
六诊
食眠如常,二便畅通。舌红苔薄白,脉象孺软,按之略数。
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沙参20克,五味子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批杷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白芍药10克,七付
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20mg/dl.尿糖为+~士,诸症悉平。
[按]: 本案为中消重症。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叽肤,故患者形体消瘦。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薪,用大承气合 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重用生石膏至1[10克,直清胃火,硝黄重用以泻热。药后大便畅行,火热得以下行,其症立 减。三诊四诊继用原法+++、制其剂以清余热。
五诊改用养阴生津之法,使阴足则能制火。后均以此法调理,不但症状逐渐消失,血糖也稳步下降。凡消渴实热症,具可下之症者,可仿此治疗。

消渴2(糖尿病)
彭某某,女,53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3年余。血糖230n培/dl,尿糖+~+++。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舌白体胖质嫩且润。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数多而色清白。中阳不足,先用益气补中方法。
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气力有增,脉仍濡软,舌白苔润,再以前法进退。
黄芪60克,南北沙参各2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七付
三诊
患者依上方服药一月,自觉精力较前太增,诊脉仍属孺软,按之已觉有力,舌白苔腻,根部略厚。仍用前法加减。
黄芪6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服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降至110mg/dl.尿糖转阴,各种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按]: 本案患者渴饮不甚,疲乏无力明显,脉象虚大,舌胖淡嫩,据脉证辨为气阴两虚。气不化津,故渴。治以益气养阴与补肾壮元并举,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沙参、麦 冬、五味子三药为生脉散,合黄芪共奏益气生津之技,杜仲,川续断、补骨脂,平补肝肾,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生熟地滋阴添精。若久服朴益,恐运化不及,可加 入焦三仙、水红花子助消化、运三焦,使补而不滞,则可常服以为图本之治。

消渴3(糖尿病)
李某某,男,47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三年余,空腹血糖180~200mg/dl,尿糖+~+++。口服西药优降糖及中药消满丸效果欠佳。自觉口干舌燥,渴欲热饮,一身疲乏无力,形体较胖,脉象湃软且大,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腰酸而痛,夜多小便。证属气阴不足肝肾两亏。先用益气养阴,填补下元方法。
生黄芪30克,生熟地各2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口渴减轻,自觉较前有力,腰痛显著好转。诊脉濡软,舌胖苔润,仍以前法进退。并颁小心控制饮食,不吃甜食。适当多吃蛋白食品。每日运动锻炼乃治疗之本,不可忽视。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生熟地各20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朴骨脂10克,川续断10克,山萸肉10克,七忖
三诊
患者自述药后精神体力均明显增强,遵医嘱每日清晨驱车到远郊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十分舒畅。诊脉濡软以滑,舌红苔白而润,再以填补下元方法。坚持锻炼,必有收获。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山药15克,花粉15克,生熟地各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七付
四诊
迭进益气养阴填补下元之剂,精神振奋,气力增加,劳作虽多,已不感疲劳,每日徒步登山渐增至两个山头,锻炼与治疗配合,已初见成效。近日化验,血糖已降至正常,尿糖阴性。继用前法,以资巩固;运动锻炼,不可或缺,是为至嘱。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生熟地各10克,生山药10克,杜仲10克,金樱子10克,补骨脂10克,巴戟天10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保持正常,尿糖始终阴性,各种症状消失,体力大为增强。治疗期间,患者每天清晨坚持徒步爬山,风雨无阻,往返30里,已成习惯。困而特别感谢赵师教给了他健身之道。
[按]:本案患者糖尿病已 三年余,久治不愈,因其疲乏无力,向以休养为主,体力活动很少。赵师据其形肥、脉濡、舌胖、苔润等脉症,作肝肾不足,投以填补下元之剂,兼以益气养阴,可 谓中下兼顾,服之即见救果。然并不单纯依赖药物取胜,而是要求病人自主运动锻炼,并把运动作为配合治疗的第一要求。起初患者将信将疑,以为如此疲乏之体。 何以能承受较大运动量的体力活动。及其坚持锻炼~段之后,就尝到了运动锻炼的甜头,越炼越有劲,越炼精力越旺盛,以至于到后来欲罢不能,几乎成了“运动 癣”。运动锻炼的最大好处是流通气血,增强脏腑功能。血气者,所以周于性命者也,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人之所以病者,即血气不得流通。无论虚证实证,莫不 如此。惟有血气流通,乃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脏腑功能才能强健旺盛漕贤张子和云:“《内经》一书,唯斟血气流通为贵。”是为至理之言。现代医学之糖尿病, 其病理是胰腺中胰岛细胞分泌胰岛案不足,功能低下之病。虽然中医辨证可见虚实寒热之分,然其必有血气不得流通,故尔功能低下,何以令其血气流通,用药调其 血气而令条达,此其一也,还必须令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以促进周身之气血运行。况本案辨为气阴不足,肝肾两亏,治疗顼大剂填补,而补则滞,然则病为虚,又不 得不补,如此奈之何?惟以运动疗法,以行气血,以运药力。此本案治疗中运动锻炼之不可少也。另须说明,本案投以大剂填补,服药之法不可不知,当多加水煎药 2至3次,合并药液得3~4千毫升,令病人饮之代茶,渴即饮之,不拘时。此治疗本病不同于他病之处,为赵师的用药经验之一。

#2 回复 meizimeizi00 2013-07-16 16:48:28

心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张某某,男性,43岁,建筑公司水泥工。1973年8月22日初诊,自1972年6月开始,反复发作头晕、憋气、心悸、心前区不舒及停跳现象,平时心率蛐~50次/分。上述症状发作时心率35~40次/分。,伴有停跳5~8次/分。自1973年5月起发作频繁,每次发病持续2~3小时。经某某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住院两个月。经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706代血浆等各种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每星期仍发作1~2次,表现为头晕、憋气及停跳现象,心率每分钟不足40次。最后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动员患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考虑安装起搏器后,对今后劳动不方便,故不同意安装,前来门诊要求中医治疗。


【初诊】

当时表现,阵阵心慌,胸闷憋气,心烦,夜寐多梦。舌红体瘦,脉象沉迟,按之弦细且滑。检查:血压120/80毫米汞柱,心率46次/分,发育正常,呼吸平稳,颈静脉无怒张,两肺(一),心界不大,心律整,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

中医辨证:从脉象沉迟、心慌气憋来看,似属心虚气弱,肝肾两亏。细诊两手寸关,沉取略弦且精。夫沉则主里,迟司脏病,精脉为痰,弦乃郁象}舌瘦尖红,心烦梦多,全是肝肾阴虚,虚热上扰,心阴不足为本,阴损及阳,心阳又虚是标。治疗必须养其心阴,助其心阳,滋补肝肾,泄其虚热,调理阴阳,平衡升降。

北沙参30克,麦门冬、枸杞子各15克,淡附片(先煎透)、菟丝子各12克,熟地黄18克,桂枝、仙茅、仙灵脾、党参各9克,金樱子10克。

服中药时,停用一切西药。进药6剂詹,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胸闷憋气未发作,心脏无停跳现象,心率50次/分。


【二诊】

由某某医生应诊,认为病属心阳不足,改用辛温,壮阳、益气药物,用淡附片30克,黄芪24克,桂枝15克,麻黄6克,细辛6克……等。因方中升药过多,缺少育阴药,又无调整升降药物,故进药后,患者又出现胸闷憋气及心脏停跳现象,心率降至40次/分。


【三诊】

仍按初诊方,再加白芍15克,连服10剂,症状好转,未发生心慌憋气及头晕现象,心率上升到50~60次/分。继而连续服药30剂,病情稳定,无不适症状发生,心率维持在60分左右/分。

在1973年11月份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心烦、多梦症状。小便色黄,脉象弦滑,舌红苔薄黄腻。认为证属阴分不足,虚热上扰,湿热积滞互阻不化,气机失调,升降失和,故心烦梦多,小溲色黄。改用滋肾水以制虚火,补下元少佐泄热。

沙参24克,党参、麦冬、天冬、金樱子、仙灵脾、仙茅、柴胡、黄芩、焦三仙各9克,生地黄12克,白芍15克,芡实、桑寄生各18克。

服上药1月余,病情稳定,未发生胸闷及头晕、心脏停跳等现象,心率维持在60次左右/分。继用前法调理3个月,停药1个月,病情稳定,未再反复,遂出院恢复工作。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难治病,严重者必须安装人工起搏器。此例患者因为主观上不同意安装起搏器,改用中医中药治疗,给中医治疗出了一个难题。该病在中医看来,除了他的自觉症状心悸、胸闷、头晕等表现外,主要是脉象迟缓,甚至出现停跳现象。但脉迟不等于是完全阳虚,根据其舌瘦尖红,心烦梦多来看,是阴分不足,兼有郁热,故用调整阴阳,平衡升降的方法,从阴中求阳,张介宾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究。”故用熟地黄、沙参、麦门冬、枸杞子、菟丝子滋阴填精,配以桂附、仙茅、仙灵脾壮阳益命门之火,深得阴阳互根之妙。故服后即效,心率增加。


二诊由其他医生应诊,以脉迟为阳虚,改用单纯朴阳的方法,希求速效,反致心率下降,诸症再现。故三诊在初诊方上重加白芍,以救劫伤之阴,则又趋好转。当出现湿热积滞之象时即加入琉调泄热之品。总之,据证分析,随证用药,不拘于成见,不一味地以脉迟为阳虚,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


风湿性心脏病

郝某某,女,70岁

【初诊】

自述患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时时心悸胸闷,近日加重。伴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脘腹胀满,暖气不舒,纳食欠佳。一身疲乏,无力以动。诊脉弦滑,至数不匀,三五一止歇,舌暗苔白且腻。证属湿热蕴郁,阻塞气机,肺失治节之权,三焦不畅。先用疏调三焦,宣畅气机方法。

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焦三仙各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水红花子10克,香附10克,炒枳壳6克,七剂。水煎服。

【二诊】

药后胀满已宽,胸闷渐减,纳食见增。仍觉烦急梦多,夜不安寐。脉象弦数。舌红苔白略腻。肝胆郁热未清,继用清泄肝胆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七剂,水煎服。

【三诊】

上药服后夜寐已安,烦急渐减。心悸胸闷均显著好转。脉象弦滑,时一止,舌红苔白。郁热虽得宣泄,络脉尚未和调。继以化瘀和络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剂。水煎服。

【四诊】

诸证渐愈。诊脉已无止歇,舌红苔净。前方继进七剂,以善其后。

【按】:患者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又见心动悸脉结代之脉证。若从俗则必用复脉汤治之。今赵师宣肺以畅气机而复其治节之权,次调肝以泄郁热,而安谋虑之脏,终以化瘀通络,乃治心脉之本。治法井然有序,故能获效于旬日之间。


植物神经功能素乱

蔡某,女,47岁

【初诊】

形体消瘦,面红唇紫,阵阵汗出,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自觉心中悸动不安,闻声易惊。近一年来月经前后不定,量少色深,夹黑色粒块状物。诊脉弦细且数,舌红少苔且干。证属阴分不足,热郁血分,扰动心神,故悸动不安也。治宜养血育阴,凉营和瘀之法。

生地黄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地榆1。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钩藤10克(后下),七付

【二诊】

心中悸动渐减,已能安睡,仍觉梦多,烦急虽减而未全除。

脉仍弦细数,舌红少苔,已不甚干,大便偏干,继用前法进退,益以二至养阴为治。

生熟地黄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夏枯草10克,七付

【三诊】

癸事适至,较前量多色红,黑渣减少。自觉心中舒畅,烦急续减,心悸渐安,舌红脉数,二便如常,阴分久亏,不易速复,仍用前法加减。忌食辛辣刺激之物,是为至嘱。

生熟地黄各10克,天麦门冬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茯苓块15克,柴胡6克,七付

癸事已净,诸症向安。脉象细数,舌红苔薄。继用前法,并和胃气。

生熟地黄各10克,天麦门冬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参10克,生山药10克,香稻芽10克,宣木瓜10克。七付

【按】:素体阴虚,阴虚则阳亢,故见热郁火升之象。治疗首凉血清肝,次养血育阴,终和胃气,而养阴之法贯彻始终。知阴伤者难复,善调摄者能获预期之效。故为之至嘱。


贫血待查

陈某,男,24岁

1991年4月3日初诊。自觉头晕乏力,心慌,经检查:Hb:8g/dl、RBC;2,85~10 9/mm3,诊断为贫血待查。经治疗2

月余,Hb反下降至5,5~6g/dl.怀疑为再障。经病友介绍,求赵老医治。诊见患者面者面色眺自,头目眩晕,周身乏力,饮食不佳,心慌气短,动则汗出,心烦急躁,失眠梦多。舌红苔白腻,脉沉弦细数。Hb:6g/dl、RBC:3,0×10。/mm3,Bp;80/60mmHg。

辨证:肝胆郁热,气机阻滞。

治法:宣郁清热,调畅气机。

方药: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0.5克,川楝子6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半夏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停服其他药物,饮食清淡,每天早晚慢步行走1~2小时。

【二诊】

自觉症状减轻,精神较好,力增,血红蛋白已升到7克,仍梦多。上方去大黄、川楝子、大腹皮、槟榔,7剂

【三诊】

血红蛋白升到8克,余症皆减。继用前方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0.5克,雷丸10克,使君子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生牡蛎20克,7剂。


经上方加减继服4周后,5月15日再次化验;Hb130g/dl、RBC 4,4×10 9/mm3,Plt 150×10 9/mm3、BP 110/70mmhg。面色红润,饮食佳,余症皆除而告愈。


【按】,贫血属于“血虚”、“虚劳”范畴,传统治疗以滋补为原则。而老师治疗本病,则强调在脉、舌、色、症、化验检查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而不是看到贫血就认为是虚证。该患者头目眩晕,面色眺白,周身乏力,心慌气短,动则汗出,血红蛋白低等均表现出虚损之象。而脉沉弦细数,舌红,心烦急躁,失眠梦多等症,又为肝胆郁热之象。当以何为主?老师说:虚实之辨,微细在脉。脉沉主里病,弦主肝郁,数为热,细主阴伤。舌红乃为热郁可知,苔白腻乃为气机不畅之征。观其以前用药,皆为滋补之剂,滋补则壅滞助热,故疗效不显。因此老师用升降散调整气机之升降}配川楝子、枳壳舒肝解郁,清肝经之热;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大腹皮、槟榔、枳壳、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导滞,有助于脾胃之升降。老师着重于降胃气,以利于脾气上升。半夏、枳壳、竹茹清胆之热而和胃安神。诸药相合,服之病愈。另外饮食清淡和走路锻炼,也有利于气机升降和造血功能的恢复。


冠心病

谭某,女,51岁,1991年7月12日初诊。患者一年来自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胸脘胀满,纳食不香,西医检查血脂较高,心电图异常,诊断为可疑冠心病,服用愈风宁心片,丹参片等疗效不佳。望其形,体胖丰腴;观其舌,舌胖苔精腻;查其脉,脉象濡措。全是痰湿阻滞,气机不畅之征。治阻宣郁闭,化痰湿之法。


药用:苏子叶各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猪牙皂6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瓜萎10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嘱其加强体育锻炼,忌食肥甘厚味,宜清淡饮食。服药20余剂后自觉症状见轻。又以此方服药3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纳食转佳,心电图正常,血脂下降至正常范围。


【按】:此患者平日好逸少劳,素体痰湿较盛,时至51岁,病初以更年期症候群治疗无效,经查出血脂较高,心电图异常后,按冠心病治疗,仍疗效不明显。接受赵老治疗后,积极配合,控制饮食,走路锻炼,前后治疗两月,心电图与血脂检查已基本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