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的书法艺术

 无名经生 2018-06-28
八闽艺术品鉴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只有它永恒,这就是——艺术
关注


朱熹其书笔精墨妙,自成一格,世人有“汉魏风骨”,“韵度润逸”之誉。遗憾的是朱熹书名被其学名所淹,鲜为人知。朱熹一生曾留下相当可观的书迹,有大量信札、书稿现已失传,存世书法多以行草书简牍居多,其中不少珍贵手迹流入日本。朱熹作为一代大学者,把书法当作“余事”,书法作品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

《论语集注残稿》

宋代的书法革新运动标志着行草书艺术从追求技巧的时代跨入超越技巧的时代。在追求技巧的时代,人们视技巧为书法美的首要因素,因而着眼于作为创作对象的客体,将汉字的字画和结体锤炼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在超越技巧的时代,人们将主观意识看得高于一切,自我的审美意识可以而且必须反映到字体的结构和点画之中,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因此,它特别强调作为创作主体的书法家本身,多读书,提高修养的要求就是由此产生的,这是艺术观念的一个重大发展。朱熹首先是哲学家、教育家,然后是书法家,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朱熹法书所透现的“书卷气”,明显受了宋代“尚意”书风影响,同时也与他本人博大精深学识修养是分不开的。如墨迹纸本《翰文稿帖》,行草书,系朱熹《与允夫尺牍》与《文稿》合卷。《与允夫尺牍》,又名《七月六日帖》,是朱熹写给表弟程洵(允夫)的信札,纵33.5厘米,横45.3厘米,12行,203字;《文稿》,是朱熹《大学或问诚意章》手稿,纵28.2厘米,横113.6厘米,48行,约1200余字。通篇笔势流畅,姿态秀美,一笔一画显示出他对表弟的一往情深。帖后有虞集、文征明等11人题跋。

《允夫帖》

朱熹书艺突出特点在于在无意求工时自然发挥,以笔墨精妙,意境高雅,博得历代书家、学者的称赞。元王恽曰:“考亭之书,道义精华之气,浑浑灏灏,自理窟中流出。”又云:“道义之气,葱葱郁郁,散于文字间。”明陶宗仪曰:“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加之功。……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近代书法理论家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亦评其书“雄强凝毅,颇为世重”。由于朱熹在当时是名气很大的学者,不少门人弟子将家藏秘帖请朱熹题跋,使他有较多的机会观赏到魏晋、唐宋年间众多名家墨宝,从中博观约取,撷百家所长,及至晚年书艺才渐进佳境。朱熹的父亲朱松是位善书者,得力于王安石体,临写王安石的字几可乱真。朱熹天姿敏慧,随父学习书法,从小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朱熹对书法兴趣更浓,他在《家藏石刻序》中自述:“予少好古金石文字,家贫不能有其书,独时取欧阳子所集录,观其序、跋辨证之辞以为乐,遇适意时,恍然若手摩挲其金石面目,了其文字也。”种种便利的条件,使他成为实力派书法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城南唱和诗》,墨迹纸本,行草书。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内容系朱熹为张拭城南诗20首所作的和诗,应景而作。卷首有明李东阳篆书“晦翁手泽”四字,后有吴宽等12人题跋。此诗虽朱熹中年时所作,但书法作品写于晚年,历代书家对此帖评价最高。特点是运笔从容平和,退尽火气,笔笔富有变化又和谐有韵,有晋人之风。字体行草相间,大小参差,短长配搭,错落有致,俯仰生情;其用笔以中锋为主,提按分明,起收得当。有时嘎然而止,有时宕逸放纵,转折和牵丝随意轻巧,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毫无拖泥带水之迹。全帖气势贯通,古雅有致,堪称书法妙作。明何乔新题跋中称赞此帖“其词浑厚和平有盛唐之风,其字如孤松老柏,晋宋间以书名家者未易及也”。正如刘熙载《艺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城南唱和诗》局部

《城南唱和诗》局部


朱熹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书法上也是严守前人笔法,下笔点画,均讲法度,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他的榜书上。正如明王世贞所说,“观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规矩。”这种严守前人法度的严谨书风,是朱熹一丝不苟的学者风度的反映,也是其书法艺术未能达到“独树一帜”的更高境界的原因。 朱熹书写榜书,笔势磅礴凝重,古拙遒劲,非常精彩,显示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力。如楷体榜书牧爱堂刻石,“牧爱堂”三字,扁方形,原石高94厘米,长157厘米,余子俊摹刻并跋。朱熹摩崖题刻字径最大者当数福州鼓山喝水岩洞壑石壁上的“寿”字,字径超3米。鼓山绝顶峰巅北坡积水池左前侧有朱熹“天风海涛”四大字,行楷书,纵向排列,每字纵48厘米,宽39厘米,题刻总高217厘米,东西宽60厘米。落款为“晦翁为子直书”。除此,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泉州九日山、清源山等著名风景区都有朱熹题刻。朱熹尚有不少真迹或复制题匾、刻石散存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福建建阳、浦城、南安、尤溪县市等。


《跋欧阳修集古录跋》

朱熹自己是个很理性的人,要求别人不要个性化,要恪守古法等等。但实际上艺术本身的魅力,不是他这种理性的条条框框所能约束的。作为一个大学者,他的修养和内在的激情,在他的书法作品里表露无遗,特别是在他的行草书里,通过运笔的起伏,字形的变化,天真烂漫,不假雕饰的神气,或剞侧,或豪迈,不拘一格,颇有点自家便是真如的味道,可以看得出来他那种天生的艺术气质。真草篆隶行,各体皆有,但喜爱行草书,以行、草作品,成就最高,最有影响。如《教授学士帖》,信札,墨迹,淡黄纸本,行草书,纵55.6厘米,横53.3厘米,17行,216字。帖前旧题“朱文公”三字。此帖用笔颇似钟繇,行笔带有隶意, 有筋有骨,深沉古雅。在当时来说,就是创新。


《大桂驿中帖》

朱熹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成为当时有代表性的书家之一。朱熹善评书,明书法大家董其昌《书法阐宗》就曾称赞朱熹“善评诸家书”。朱熹注重书家人品、书德,对忠臣颜体字是下过一番苦功学习的。他的墨迹纸本《草书秋深帖》,结体偏扁,字距紧密,笔路饱满,无浮滑感,具强雄之气,隐约可见他颜楷的深厚功底。随着朱熹在理学方面声望日高,他在云游四方讲学中,“抱道自信,与艺俱游”,课余酒酣之际,诵诗挥毫,即兴作书,特别喜诵诸葛亮的《出师表》,“而后书之,以赠友人”。朱子精湛的书法艺术,是其一生生活轨迹的印记和理学思想的生动体现。


《二月十一日帖》


《秋深帖》

请将手机横向看

《城南唱和诗》局部


《东方收藏》(CN35-1301)

2018年03B




· END ·

美编  | 朱一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