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虚观张道士要为宝玉提亲的女孩是谁?

 少读红楼 2020-02-11

我一直认为,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到三十一这几回里,隐藏了许多信息,不仔细推敲,读到这里就会有很多疑惑,但如果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就豁然开朗了。我们就说说贾母端午节去清虚观打醮,张道士忽然为宝玉提亲的这一段。

  

之前我一直纳闷,张道士是一个修行的道士,他怎么也管起人间的姻缘来了?而且他要提亲的对象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是贾府最得宠的子孙贾宝玉。他是受了谁的委托来提亲?他要为宝玉提亲的女孩又是谁?这一切都云山雾罩,让作为读者的我们,初读红楼时,摸不着头脑。

  

其实曹公给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所有的信息都能在原文之中找到对应,这就像是拼图游戏,曹公把所有的信息散落在各处,等待看透的人把它们拼贴完整,而这就是他要告诉我们的答案。我们不妨先来看张道士对于女方家庭的一番介绍:

  

(张道士)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这条信息很模糊,只是说出了女方的年龄模样和性情家世,别的我们一概不知。但我们知道,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以他与各权贵的结交应酬来分析,他介绍给宝玉的女孩,条件是绝对不会差的,即一定是大家族出身的女孩,不然他怎么敢当着贾母的面给宝玉提亲呢?

  

那么这个今年十五岁的女孩,会是谁呢?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宝玉刚刚遭魔魇不久,且又过了芒种饯花神的节日,这是曹公暗写的宝玉生日,从这两处文字我们知道,宝玉今年十三岁。那么十五岁的女孩就比她大两岁,如果从宝玉身边的女孩来分析,有几个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从前文我们知道,袭人是比宝玉大两岁的,而且从后文宝玉生日一回,我们又能得出,袭人、宝钗、香菱、晴雯同岁,即这些女孩在宝玉十三岁时,都在十五岁左右。如果排除丫鬟袭人和晴雯,排除已做了薛蟠小妾的香菱,只剩下一个宝钗了!

  

  

那么张道士为宝玉提亲的对象,会不会是宝钗呢?我们继续找曹公在贾母去清虚观打醮前给出的线索,有一件事又一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我们知道,元春在端午前对贾府众人的赏赐,根据不同的身份、关系,是有分别的,对众姊妹的赏赐中,只有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跟迎探惜三春的一样,这里已经能看出蹊跷了。为什么说是蹊跷呢?因为按理来说,宝钗和黛玉在元春的眼中,是一样的关系,都是表妹,端午节礼应该没有分别才是,为何赐礼却忽然有了分别呢?

  

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分析过,这已经是元春在明确暗示她对宝玉和宝钗姻缘的支持,生活在深宫里的元春,是如何掌握宝玉跟钗黛之间的关系的呢?自然跟她时时可以进宫请安的母亲王夫人密不可分!

  

这就很清楚了,元春之所以通过对钗黛有分别的赏赐,正是因为母亲王夫人暗中的交代和安排,她自然是更偏向于金玉良缘的,除了宝钗本身的优秀品质,她还是自己亲妹妹薛姨妈的女儿,姊妹俩私下的交流中,儿女姻缘之事是绝对会挂在嘴边的。

  

当然,这还不足以推导出张道士口中的女孩就是宝钗,我们继续看原文的信息,元春除了端午节礼,还有什么安排?她还“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也就是说,去清虚观打平安醮,是元春的意思,这一点王夫人自然也会知道。

  

那么,有没有可能元春或王夫人,为了趁热打铁,促成金玉良缘,提前到清虚观做好布置, 跟张道士打好招呼?这个自然是有的。

我们知道,去清虚观打醮,元春并没有明说一定让老祖母领衔,而是“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虽然是这么安排,但既然是贵妃的意思,贾府的管理层就不可能不知道,王熙凤这个管家知道这件事后,自然会去贾母房里说这件事,爱凑热闹的贾母,焉有不去的道理呢?

  

所以,王熙凤虽然没有明确求老祖宗去,但她说打醮的一番话时,却是在贾母房里。这就有意思了,王熙凤有没有可能是得了谁的授意,故意要引贾母去清虚观呢?

  

  

我们再往前找信息,就在元春赏赐端午节礼的同一天,王熙凤让宝玉写了一个单子,这个单子是一些礼品,王熙凤没说做什么用,后来宝玉要走,她说有话要问宝玉,没等问,宝玉就走了。

  

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得出,王熙凤准备的这些礼单,应该是端午节送往宫里元春处的,随后元春又派了太监赐礼回来,这是同一天里发生的事情,所以凤姐送礼与元春赐礼,应该有先后的承续关系。因为此前贾芸送礼,王熙凤正是要为端午采买香料,且要送往宫里贵妃处。

  

王熙凤要问宝玉什么话呢?以她的精明,她也许早知贾母和王夫人在钗黛之间的态度,甚至有可能王夫人已告诉了她自己的安排,王熙凤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让贾母去清虚观打醮,其他的她就不用管了。王熙凤作为侄女和临时大管家,只能服从,于是她故意到贾母房里说起打醮的事情,引起贾母的主意,然后推动贾母去清虚观打醮,接着张道士出场提亲,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再联系王熙凤要问宝玉的话,就更好理解了,她早知道众人对宝玉姻缘的关注,她应该是想问宝玉一句话,看宝玉在钗黛之间什么态度,一定是跟宝玉姻缘有关的一句话,但曹公偏偏没有点明,而是绕了一个大圈子,给我们打了个哑谜。

  

现在我们捋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先是王夫人进宫,借向元春请安的机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宝钗的看重,因此时宝玉满13岁,宝钗也已过及笄之年,故有为宝玉订亲之意。接着元春借着端午节赏赐,给出了她的暗示,这个暗示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人心里自然都跟明镜一样,再清楚不过。再次是元春与母亲王夫人安排了一场打醮活动,趁热打铁,一面用王熙凤引贾母到清虚观去,一面派人将提亲之事给张道士做好交代。最后贾母去清虚观时,就是我们看到的情节了。

  

这里还有一点,王夫人为什么不去清虚观呢?因为她早就对一切做好了安排,行与不行,她只要一个结果就好,所以去与不去,意义不大。当然,睿智的贾母,对这一切自然洞若观火,一口就回绝了张道士的提亲,且给出了另一套应付之词: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一个是宝玉年龄小,不宜早娶;一个是不管家世,模样性格好就行,贾母一段话,就堵死了张道士的嘴。说是托辞,其实也有几分真在里面。再细思,为何薛姨妈、宝钗等人在清虚观一句话没说,等同隐身?因为这些事,薛姨妈早已深知,宝钗也略知一二,她们是当事人,自然不能说一句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