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时唐朝拒绝吐蕃援助只接受回纥的原因

 思明居士 2018-07-01

大唐王朝一直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时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这一段时间一直是领先世界的一个大帝国。但是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的安史之乱改变了这一切,从此之后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在大唐王朝面临如此紧急的军情的时候,唐朝昔日的两个藩属国回纥和吐蕃全都站了出来表示要帮助唐朝打退安史叛军,最后唐朝只接受了回纥却并未接受吐蕃的援助。唐朝为什么做出这一决定呢?

安史之乱时唐朝拒绝吐蕃援助只接受回纥的原因

唐朝接受回纥拒绝吐蕃这个问题涉及到当时的民族关系、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想先从宗教层面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唐朝接受回纥拒绝吐蕃和其两方的宗教信仰体系有关

吐蕃从松赞干布时期开始,已经确立了佛教的主导地位(之后乃至本历史阶段之后还有反复是另一个问题)。

安史之乱时唐朝拒绝吐蕃援助只接受回纥的原因

史家通常认为,吐蕃与唐朝几乎是同时兴起、同步衰落。这一对地缘对手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屡屡交手,吐蕃的崛起给强盛的唐帝国带来严重的地缘战略威胁和持续压力。

在唐太宗的松赞干布时期,双方确立了和亲关系,文成公主远嫁拉萨。随着力量的不断积攒,松赞干布已经有了一支将近20万人的大军。

公元644年,松赞干布灭掉象雄王国,征服克什米尔地区,青藏高原统一,吐蕃的霸主之势日益显露。

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子继位,大相禄东赞掌握政权,吐蕃继续对外扩张。公元663年,吐蕃彻底吞并了吐谷浑。

唐太宗去世后,吐蕃与唐朝关系日益恶化,双方在安西四镇(今新疆南部)展开了拉锯战。唐朝在西域的十八个羁縻州以及安西四镇被吐蕃占领,唐朝在西域的扩张遭遇重大挫折。

676年,唐高宗明李敬玄、刘审礼率十八万大军进攻吐蕃。钦陵率吐蕃大军在青海湖迎战。由于孤军深入、大将怯懦,唐军再次惨败,主帅刘审礼也被俘虏,唐军遭受了又一次重创。原来已经重新归附唐朝的安西四镇再次臣服吐蕃,唐帝国在陇西、西域两个方向均陷入了战略困境。

吐蕃之所以能够从西藏山南地区的一个部落“悉勃野部”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与唐帝国周旋而屡占上风的势力当然和诸多因素有关,但是通过佛教凝聚人心,构筑认同感,形成中央集权,破除部落固有势力的权位和彼此之间的界限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再来看回纥。

安史之乱时唐朝拒绝吐蕃援助只接受回纥的原因

回纥当时的宗教信仰是萨满教原始崇拜,其中包括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宪崇拜。

这有几个表现,一是可汗的名号前都要加上“登里”(Tangri,即苍天、天神,一译“腾格里”);二是巫师即萨满在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萨满在古代突厥语中被称为“喀木(Kam)”,在现代语文中被称为“巴克西(Baksi)”。

相比吐蕃,回纥是一个相对松散的游牧民族。

另一方面,虽然回纥接受摩尼教成为国教是在763年,也就是助唐平叛的762年之后,但是在这之前,回纥人已经通过粟特人大量接收了摩尼教信仰,拥有“广多之徒众”。而叛唐的主要力量就是以粟特人安禄山为首的河北藩镇武装。

安史之乱时唐朝拒绝吐蕃援助只接受回纥的原因

综上,唐朝接受回纥拒绝吐蕃帮助平叛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如下几条:

1、吐蕃相比回纥具有一个更严密完整的凝聚人心加强集权的宗教体系;

2、已经有部分回纥民众信仰摩尼教,一旦不是唐朝的盟友就会使得唐朝和安史叛军的势力此消彼长;

3、吐蕃已经有筑城而居的传统,一旦引为盟友,可能就会日拱一卒侵吞唐朝领土;而回纥还是逐水草而居,对唐朝的需求还是金钱和人口为主。

因此,唐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