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把书法作为精神追求,勤学苦练终成书坛大家永载史册!

 藏经阁480 2018-07-02

大家都在关注博览天地我们在这里等您

书法家王铎

王铎是一位把书法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一个方向,以能够留下“好书数行”于世而自豪的人,因此毕生苦学、苦写,创作无休。他说“余从事书艺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古书古帖日多。”从记载的史料可以看出,王铎遍临魏晋、唐宋法帖可达百人,数百种之多,可谓全面覆盖了帖学。虽与黄道周、倪元璐同为书道中人,王铎要更为全面博采,也更有意于书法上的表现。

清人傅山称:“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

《杜陵秋兴》局 一

草书的表现力是最强烈的,书法家中擅长草书者,无不以此淋漓尽致写尽心灵之郁积,舒卷胸中豪气。草书与草书又多有不同,有文野之分,奇正之别,就是被称明末“三株树”的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也显示出不同气象。

王铎的豪情远远超过二人。

《杜陵秋兴》局 二

笔势激荡。王铎《杜陵秋兴》为横式长卷,放眼欣赏,纸面笔走龙蛇,神出鬼没。王铎纵笔时摆幅很大,动作也很急,有长驱曲进的动荡之势。这件作品于1946年,时王铎五十四岁,已见出满纸的个人情绪和独家特色。该作品每行四五字不等,不似立轴可一气以写就数十字再另起一行。频繁的另起,往往会阻碍气势的展开。因此,书家会更喜欢以立轴来表现。王铎书此卷并无受到阻碍,激情澎湃,笔势激荡,线条圆劲,穿透强劲,如不能捉控之箭,疾响向前。王铎不取斜势,而以宽博之势,疾而不急促,更不尖锐逼人——他是用圆笔来打开气势,笔势开张而圆润,造型美观。

《杜陵秋兴》局三

熟用转笔。王铎用笔多变,圆转之笔,弧度旋转充分,包容度大,怀抱宽松。在圆转中,转动有力,果断、到位,通过转动使一线贯透数字,畅快地抵达深处。有意义的是在圆转中持有线条的坚韧不变,不油滑,不浅薄,旋而劲,力道盛。气势足,通篇活力洋溢。他的笔法豪放中有婉曲,笔轻笔重比例鲜明,笔起笔落分寸感殊异,时重而狠,时勾、挑仅在意示。《杜陵秋兴》其实是王铎写意的一个形式,无常笔多,龙蛇之迹时出意外,方大笔纵横,忽又敛约收束或轻描细写,忽飞落直下。曲与直、开与合、实与虚,全无定法可循,纯属灵活机动,心法为上。

《杜陵秋兴》局四

墨色多变。王铎在《杜陵秋兴》中墨色的多变充分地体现出来。六七十行的长卷,一个长的书写过程,墨色的运用足以表现着淋漓痛快。其中的着墨滋润,行笔慢,入墨多,滋润而丰和。更多的用笔迅疾,着墨由多而少,渐而飞白涌现,形成很明显的运动过程。循墨迹往,墨汁尽而焦渴,遂成丝丝脉脉的飞白纹路。不断地转换,由润到燥,如同身临其境见到墨入于纸的过程。墨色变化引起的视觉之变,引起异样的美感。可以说王铎是明代书家中对墨层次体验最深刻的书法家。可惜,在这件作品里,我们没有见到他用涨墨的痕迹。

《杜陵秋兴》局五

结构新颖。《杜陵秋兴》在结构上千变万化多姿多态,大小相间,如丛林中落叶大小 ,纷飞错杂。形态的处理是夸张的、变形的,或拉长使其挺拔,或压缩使其短小令其不齐而参差,令其不正而奇怪,如当年《兰亭序》开了二十个“之”字无一似之先河,书法家对于形态显然下了心机。《杜陵秋兴》的形态是动与奇的,其中的美观,源于晋人的草书;而奇妙部分,则是米芾的颠气。

《杜陵秋兴》局六

引清人张鼐的一句话来形容王铎草书:“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岭,如决大川,如奔骐骥。”(作者:王亮)

博览天地

交流、共享、原创

赞赏作者 支持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